孙成伟
【摘 要】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如果混凝土的施工出现问题,就会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的质量。在混凝土施工中,如果由于施工不当及质量问题影响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因此,在建筑施工中,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非常重要。本文就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的策略展开了探讨。
【关键词】混凝土;施工技术;质量管理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工程的大力兴起,土地的利用率与城市的绿化工作就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混凝土建筑事业兴起,各种人员和材料都不断进入到该行业的过程中,混凝土施工管理与质量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与进步。但是,在实际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仍有着一定管理与质量上的缺陷,所以,建筑企业必须加强对混凝土施工质量的控制和管理,去除其质量通病,进而保障好企业的经济与人民群众的安全。
1.当前混凝土施工管理与质量所存在的问题
1.1混凝土施工管理管理在原材料标准选用上的不足
目前,许多混凝土建设施工单位,为了现场施工的原材料运输和拌合混凝土更加方便,通常都是使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但是,这些商品混凝土在长时间的运输过程中,就已经拌合的混凝土是极易产生水灰比例变大、混凝土变稀等情况,这直接影响着缓凝土的质量。同时,混凝土材料选择的不合理也会影响混合料的综合性能。在混凝土材料的配制中,水泥、沙石、粘合剂以及水是最基本的原始材料。在混凝土建筑施工中,施工单位在选择这些原始材料中,没有严格按照选材标准,且在使用时也没有进行严格检查,一旦选择的材料质量不符合施工标准,那么就会严重影响混凝土程成品材料的质量。
1.2对混凝土配比管理的不足
在混凝土制备的过程中,主要是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将所需要的水泥、砂、石粘合剂以及水等原始材料投放在一起,通过搅拌机进行搅拌,从而形成均质的混凝土。
混凝土施工的配合比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但是如今大部分的混凝土建筑施工单位在实际的操作中,由于施工调配人员并没有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原始材料的组合控制,这就使得混凝土出现了严重的比例不当,影响混凝土的施工质量。例如,在混凝土配比过程中,水分的含量过多,在一定程度上会稀释混合料的粘度,使得混凝土不能够正常凝固,影响混凝土的强度;而砂与石以及水泥的比例不同,也会降低混凝土的耐久度。
1.3混凝土施工中的质量通病
在混凝土建筑工程中,常见的质量通病有麻面现象、蜂窝现象、混凝土缝隙现象等,这些质量问题都将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造成很大的影响,使得混凝土结构的作用降低,使用寿命减短。其中,麻面现象主要是指混凝土局部出现砂浆的缺失,让混凝土表面出现麻点等问题,大多数是因为拆板过早、在混凝土结构浇筑时,浇筑模版没有清理干净、混凝土振捣工作不规范等造成。蜂窝现象,则是混凝土结构的局部出现看酥松、少砂浆,导致了石子间出现了蜂窝状的缝隙,主要是由混凝土的比例不当、砂石料过多、搅拌不均匀等造成。混凝土缝隙现象是因其浇筑的方法不规范或混凝土结构松散而造成。
2.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措施分析
2.1控制好混凝土施工的选材质量与配比
混凝土的选材标准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质量,不合理的混凝土配比,很有可能会导致混凝土产生裂缝。在混凝土材料的配制中,水泥、沙石、粘合剂以及水是最基本的原始材料。在混凝土原始材料选择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混凝土施工材料,确保混凝土选材的科学性、合理性。在水泥选择的过程,要充分避免水泥因水热化而产生的混凝土裂缝,选择合格的水泥,确保所选择的水泥能够符合混凝土施工的强度和凝结时间要求。在砂石的选择过程中,必须要保证所选择的砂石符合高质量、高强度,有机杂质少以及物理化学性质高等要求。在实际的混凝土建筑工程中,需要选择的骨料主要分粗骨料和细骨料,这些骨料的选择一定要符合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要求,碎石粒径应符合混凝土横截面大小的需求。另外,在混凝土制备的配合比上,混凝土施工调配人员要严格按照其施工的要求,合理控制混凝土配置中材料的比例,确保混凝土能够满足房建施工强度和使用耐久度的需求。
2.2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中麻面、缝隙现象的防治方法
要做好混凝土施工中麻面现象的防治,就必须对模板的表明做好清理,防治杂质对混凝土的表面结构造成影响。模板的隔离剂必须要均匀涂刷,一定不能有漏刷现象出现。当有麻面现象出现后,先用混凝土材料将其磨平,在进行压光处理。防治混凝土縫隙现象就必须要对其缝隙内发杂质进行及时清除,并做好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当有缝隙出现后,先把其表面松散的混凝土去除、冲洗,再用1:2.5的水泥砂浆进行密实。
2.3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中蜂窝现象的防治方法
在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管理中,如果不做好蜂窝现象的处理,将会对整个工程都造成严重的影响,要做好蜂窝现象的防治工作,首先,在混凝土的搅拌中就必须严格的控制好混合比例,并保证其搅拌均匀。在开始进行浇筑后,一定要进行分层下料,逐层进行振捣,避免漏振情况发生。其次,在进行混凝土的基础柱、墙根浇筑时,需在完成下部浇筑后间隔一段时间,等其沉实之后在进行上部的浇筑,防治“烂脖子”的出现。最后,一定要保证好混凝土表面的振捣与压实,使其中的空气完全排除。
2.4做好施工准备,掌握施工技术要点
在混凝土施工前,技术人员应充分做好施工准备,掌握好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技术,把控好施工技术的核心要点,进而确保施工技术的贯彻落实。在施工准备阶段,技术人员应首先熟知施工设计图纸的各方面要求,详细掌握图纸中的关键节点、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对于梁柱的混凝土施工、剪力墙的混凝土控制等细节问题,要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切实达到工程建设要求。此外,在准备阶段,还应根据天气情况,及早做好防雨、防暑等措施。
2.5选择合适的混凝土运输方式
在施工过程中,为保证混凝土的性能稳定,应结合现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选择恰当的运输工具。如果是垂直运输,应当使用起重机、提升架等运输工具;如果是在现场进行混凝土搅拌,则需使用小型翻斗车、手推车等运输工具。
同时,应在混凝土初凝之前,在最短的时间内将其运送到浇筑点,保证其均质性,避免出现沁水、砂浆流失、离析等现象。一旦在运输过程中,发现混凝土出现初凝,就应再次对其进行搅拌,待其恢复流动性,再进行运输。
2.6加强技术管理,做好混凝土浇筑和振捣
在混凝土浇筑之前,应对模板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其具备浇筑条件,同时,还应确保混凝土的均质性和流动性。在浇筑时,应使混凝土下落高度小于3米,浇筑过程应连续,避免出现间隔。在浇筑过程中,通常采用由远及近、薄层覆盖、循序渐进、逐步到顶的方法。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布置浇筑方法,分层对其进行浇筑。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振捣,使混凝土保持充分的密实度和均匀性。振捣时应均匀布置插点位置,避免出现漏振,在一个插点,应持续振捣,使其表面无气泡、泛浆现象。
此外,在混凝土完成终凝后,还应做好养护工作,使其硬化,保持最大化的强度。养护工作主要是指保证温度和湿度,一般做法是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并覆盖草帘。值得注意的是,在冬天,应做好保温措施,养护时间一般不低于14天。
3.结语
综上所述,只有做好混凝土的施工管理和保证其质量,才能有效地提高混凝土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从而保证企业在建筑市场中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程桢.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5(05):81-83.
[2]刘强.高层建筑混凝土施工質量通病的预防[J].工程建设信息,2011,24(16):102-104.
[3]郝乐友,张会竞,王树丰.水利水电混凝土施工管理的几点观点[J].黑龙江科技信息报,2011,23(06):241-242.
[4]曹承明,张卿.水利工程混凝土施工管理重点[J].科技创新导报,2011,09(19):115-116.
[5]鹿斌.浅谈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施工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