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小艳
【摘 要】名著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文化的传承,阅读名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增长见识,体会生活,并能较大程度上提高阅读者的人文素养特别是中学生的语文水平。让学生真正喜欢名著,快乐阅读,让名著为学生点亮心灵之火,让每一名学生成为智者,这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名著;学生;教师
名著是历史的延续,更是文化的传承,阅读名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可以增长见识,体会生活,并能较大程度上提高阅读者的人文素养特别是中学生的语文水平。当前,中小学课堂改革不断深入,对学生能力的要求不断增强,让孩子们阅读名著,提高能力,已经成为全体语文教学者的共识。为此,语文新课标也明确的指出增加名著阅读的重要性,并具体提出了初中各阶段学生的阅读数量和要求。
但是,由于初中生面临升学压力,而且学习的任务量大,面临名著阅读的硬性要求和众多的学科任务,所以很学生都心有余而力不足,拿起名著,心里就开始矛盾。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孩子读好名著又不影响其他科目的学习,是目前最需解决的问题。下面我就自己几年来的教学体会谈一谈看法,希望能给各位读者提供帮助:
一、教师观念要转变
如何让学生轻松高效的阅读一批名著,关键在于教师观念的转变。客观的说现在很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的升学率,而学生是否阅读名著几乎无人问津,很多学校的名著阅读只是形式主义。并且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应试教育的因素,教师基本上不会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绝大多数教师追求的是“高效课堂”,和考试的分数,轻视课外阅读。对于《新语文课程标准》中推荐的各类书籍,老师只是考试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相关知识点,去应付考试的要求,而剩余的大部分时间,学生都是泡在作业,练习册,篇子等题海中,根本抽不出时间再去进行课外阅读。自然,很多学生对于某一本名著的了解,也只能存在于表面,甚至是皮毛,根本不了解名著的内涵和细节。所以,要保证学生经常阅读名著,高效的阅读名著,保证学生完成课标规定的阅读量,语文教师就首先要改变观念,教师不重视,怎么能让学生重视呢?只有把相关的阅读要求真正落实到语文的常态课堂中去,把名著阅读等和常规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这样才能够积少成多,增强学生的能力。
同时,作为教师本身更要加强阅读,去充当名著阅读的先行者,提高个人的文学素养,这样才能正确的引导学生去阅读名著,分析名著,感悟名著,给学生的阅读思维活动填入新鲜的血液。否则,让学生学的知识,教师却全然不知,我们又怎能成为一位合格向导?怎能去传道授业解惑?
二、引导学生做好读前准备工作
科学制订计划,解决阅读时间的分配问题、课上课下校内校外的阅读质量问题、协调好与学科学习的关系等问题。具体来说:
(一)制订一个学期的阅读计划,明确一个学期阅读名著的数量、种类、进度安排等,把阅读名著这一必修内容贯穿到学期学习的全过程。
(二)制订每一天的阅读计划。即规定阅读时间,阅读量,做到切实、具体地安排。这样,日积月累,慢工出细活,读书的习惯就在潜移默化中养成,名著阅读也就在不知不觉中落到了实处。
(三)制订寒暑假读书的计划。鼓励学生到学校图书馆借书,可结合自己的喜好、教师推荐等办法要求学生假期至少读两部好书。写出不少于2000字的读书笔记。写出不少于600字的读书心得,用于开学后读书成果的交流,选出好的给予相应的奖励。
三、做好读中引导工作
(一)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讲解
学生读名著有困难,因为他们与名著有时代距离,语言和形式可能会有隔膜,外国文学名著还会有文化的差异,例如《鲁滨逊漂流记》与《格列佛游记》这两部名著主人公具有同样的冒险精神,但意义却不一样,前者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中的殖民开拓者的形象,真实性强,赞扬鲁滨逊在荒岛上生存所展现的高贵品质,给人以教育意义。后者借助想象、幻想,通过格列佛对不同地方人情、政治、风俗等的描写来映射当时英国统治阶级的腐败与罪恶,以及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应该说二者的冒险有着本质上的不同,一个是用来赞美,一个是用来讽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铺垫,便于学生站在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进入当时的时代生活中来阅读理解作品。许多看似难懂的地方也许就会迎刃而解。
(二)设置一些具体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思考着去读
七年级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如何阅读名著、读到什么程度知之甚少,如果放手让他们去读,也只是停留在看笑话的层面上,几乎没有什么效果,这就需要我们设置一些前置问题,帮助他们在读中思考,读中感悟。例如:指导学生读《鲁滨逊漂流记》第一章时我们会设置(1)介绍鲁滨逊家庭成员及各自的情况。(2)出海冒险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我”和他们有没有区别?(3)父亲对“我”出海的态度是?你是从哪些地方知道的?(4)初识鲁滨逊,你对他的评价是?(5)这一章中你最喜欢的句子、段落是?说说你喜欢这些句子、段落的理由等一些问题。这些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加深了学生对名著内容的理解,长时间进行下去,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能力无形之中得到了提升。
(三)做好学生展示交流工作
我校各年级每周有两节课为名著阅读课,结合年级实际我们备课组将其固定为名著阅读交流展示课,即学生对前置问题各自发表看法,学生尽情发言,教师只是一个倾听者,对于碰触原则性的问题教师适时引导,实践证明学生非常喜欢这样的课堂,一些意想不到的收获往往不期而遇。同时,各校也可根据各校实际去举办具有学校特色,年级特色,班级特色,乃至个人特色的展示交流活动,这样,会更吸引学生,更能够提高兴趣,而兴趣提高了效率自然也就会有提升。
四、培养学生做好读后总结工作
(一)勤做摘抄
摘抄摘抄即从文刊、文件等里阅读 ,再把语言优美,值得品析,值得学习的词语,句子,段落记录到本子上,闲暇时,拿出来翻阅。学生们在摘抄时要有计划性,要遵循循序渐进,要能背诵的尽量背诵下來,尽量与课本相结合。同时,还要不定期检查摘抄,这是对你所阅读的名著最大的帮助。郭沫若先生曾言:“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歙张。”如果学生积累了大量的语汇、句式、段篇,下笔时就能辞直义畅,奔驰放达,任凭吞吐。
(二)知识板块梳理
每读完一部名著我们都要从名著的大方面入手,比如:创作背景,作者概况,故事概况,人物描述等,从这些方面对其进行梳理。引导学生掌握“创作背景”“故事概况”“主要人物”“人物评价”“名著的中心主题”等板块知识。
这样去做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作品、感悟作品,进而体会自身。
总之,走进名著不仅是新课程的要求,更是老师的使命,是以“以生为本”为目标的需要。“培养孩子们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努力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让学生真正喜欢名著,快乐阅读,让名著为学生点亮心灵之火,让每一名学生成为智者,这是我们每一名语文教师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