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特钢琴曲《爱之梦》演奏分析

2015-07-04 22:11张晓宇
北方音乐 2015年19期
关键词:演奏技巧李斯特

张晓宇

【摘要】弗朗茨·李斯特(Franz Liszt 1811-1886)是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家,在欧洲音乐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的钢琴作品种类繁多,改编曲占有重要地位,《爱之梦》就是其中之一,是由他自己創作的艺术歌曲改编而成的钢琴作品,充满诗情画意。本文结合自己的演奏体会,从曲式、和声以及演奏技巧上作出分析,以求更好的理解作品。

【关键词】李斯特 ;《爱之梦》 ;钢琴改编曲:演奏技巧

一、爱之梦作品简介

李斯特于1850年将自己的三首歌曲改编成三首钢琴抒情曲,并将他们一并题为《爱之梦》,编为作品64号 。整部作品由三首组成,第一、二首由德国诗人乌兰德创作,名为《崇高的爱情》(Hohe Liede)和《幸福的死》(Seliger Tod)、第三首由德国诗人弗莱里格拉特题诗,名为《爱吧!》(Olieb so lang dulieben)。这三首改编曲都是夜曲体裁,其中以第三首降A大调《爱吧!》最为著名,人们常提起的《爱之梦》就是指的这一首。原诗为:

爱吧,

能爱多久,愿爱多久,就爱多久!

你守在墓前哀诉的时刻快要来到了。

你的心总得保持炽热、保持眷恋,

只要还有一颗心对你回报温暖。

只要有人对你披露真诚,

你就要尽你所能使他时时快乐,

没有片刻愁闷。

还愿你守口如瓶,严厉的言词容易伤人。

天啊!

本来没有什么恶意,

却有人含泪分离。

李斯特根据这首诗创作的乐曲,并没有局限于原诗表现生死离别的伤痛,而是在抒情性的基础之上充满热情,表现了对爱情的赞美之情。在魏玛时期李斯特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德裔公爵维特根斯坦的夫人卡洛琳,“我所有的欢乐都得自她,我所有的痛苦也总能在她那儿找到慰藉。”“无论我做了什么有益的事,都必须归功于我如此热望能用妻子这个甜蜜名字称呼她的卡洛琳·维特根斯坦公爵夫人。” 由此看出,他所创作的《爱之梦》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

二、音乐本体分析

(一)曲式

《爱之梦》为单主题的三部曲式,降A大调,6/4拍,优雅的快板:

整首作品分为三个部分,调式为 降A大调,为明确的再现单三部曲式结构,乐曲由不完整小节进入。

第一部分由A、B两部分组成。乐段A在降A大调上发展,是重复乐段,7-12小节为主题的变化重复。B段是对比乐段,调性由降A大调转到降 C大调。

第二部分的材料是第一部分主题材料的发展,由C、D两部分组成。C段由第一部分的降C大调转到B大调,并在进入到下一段前进行到C大调。D段又回到降 A大调。

再现部分是不完全再现。最后加入9小节尾声,在安静中结束全曲。

(二)和声

通过和声分析,作品运用大量的不协和和弦,造成音响上的不协和,这正是浪漫主义时期作品的特征之一。A段主要的和声进行为Ⅰ—Ⅰ—Ⅴ/ Ⅵ—Ⅴ/ Ⅱ—Ⅴ/ Ⅴ—Ⅴ—Ⅰ,在第一小节的主和弦之后接着出现连续的属方向离调(见谱例1),从一开始就有效地削减了和声的功能性,彰显了作品的色彩性。

谱例1

人们通常在转调模进的时候大多都使用正格进行(D—T),而李斯特则不同,在这首作品中,他大量使用变格进行(见谱例2)。B段由降A大调进行到了降C大调,使用了转调模进,而后第15小节降A大调的Ⅵ级和弦等同于降C大调的Ⅳ级小三和弦,然后进行到C大调的Ⅰ级主和弦,这样的变格进行在古典主义时期是几乎不存在的。李斯特运用这种变格进行,使乐曲听起来不会太死板,增加了音乐的流动性。

谱例2

总体来说,李斯特运用不同于古典主义时期比较注重功能性的和声进行,发展了具有色彩性的和声手法,为浪漫主义时期的音乐作品增添了感情色彩。

三、演奏分析

钢琴演奏是对乐曲认识的一种途径,通过演奏,把作曲家的情感、风格特点表达出来。乐曲的情感和风格特点是在作曲家所寄予本身情感的基础之上,外加演奏者对乐曲本身的理解和把握,这就要求演奏者对乐曲的技术难点进行全面了解与分析,使演奏者能够更好地表达出作品的内涵。下面,笔者将从旋律、和弦和踏板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旋律

李斯特创作的《爱之梦》第三首作品,从整体上看,旋律大多处于中声部,整个作品婉转、优雅,同时又不失热情奔放、激动人心的情感。作品一开始为不完整小节,用分解和弦作背景,使优美婉转的旋律缓缓流出。乐曲的标记PocoAllegroconaf-fetto(稍快而深情的快板)及dolcecaI1tando(柔美地唱)。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整个作品的情感。

谱例3

如谱例3所示,这是主旋律的第一次出现,在中声部。旋律一开始由E音上行大六度进行到C音,进入主旋律之后,一直在C音上同音反复,表现了一种缠绵悱恻的感情。随后,旋律略有起伏,下行五度进入F音,紧接情绪略微激动但又逐渐平复,最终结束到主音。演奏时,用左右手拇指交替弹奏,手臂完全放松,力量通达指尖,触键要深入,突出主旋律,与其他几个声部形成对比,并且要保持音色的统一,乐句要舒缓连贯,旋律细腻,充满了对爱情的向往。此部分虽为四分音符,但是弹奏的时候不能单纯的按照节奏一板一眼的弹奏,要根据情感,让旋律具有流动感,尽可能的表现乐曲的内在感情。曲中既有表现柔情的一面,又有表现在爱情中苦苦挣扎的一面,作曲家将感情的表达发挥到极致。

谱例4

如谱例4所示,第二部分所用的和声织体与第一部分相同,都是分解和弦的形式,不同的是和声更加丰富。经过转调后,主旋律第二次出现,并由第一部分的中声部转为高声部,由小指演奏,音色不再像第一部分的旋律那样温柔典雅,而是更加明亮清晰。在演奏方面,采用垂直触键的演奏方法,小指掌关节要支撑好,力量集中于指尖,触键要深而有力,快速触键,同时配合踏板的运用,使之更加连贯。在情绪方面,比第一部分略微激动,再逐渐渐强渐快。

从37小节(见谱例5),全曲进入情感高潮,由B大调转到C大调,声音更加明亮,铿锵有力。它重复第一部分b段的旋律,和声更加丰满,节奏紧促,给人一种紧张、思绪澎湃的感觉。弹奏时要具有颗粒性,弹和弦时,掌关节支撑住,手臂完全放松,力量通到指尖,有一种往里推的感觉。

谱例5

第三部分,主题旋律再一次出现(见谱例6),速度还原,声音像天使般祥和,纯净。此时小指在弹奏主旋律时要轻柔,触键要轻快,直至最后,在静谧的幻境中结束全曲。

谱例6

全曲有两处华彩乐句,是一大难点,但是又为乐曲增添了不少色彩,第一处(见谱例7)。

谱例7

如谱例7所示,此句很好的起到了过渡的作用,有效的连接了前后段。右手为四分音符双音上行,quasi cadenza(几乎即兴演奏),速度可以根据演奏者情感的表达来确定,力度由弱到强再到弱。在演奏时,手臂要自然放松,掌关节支撑,手指快速移动,整个手臂的力量通到手指尖,帖键演奏。左手也是四分音符,此时要注意两手的配合,速度统一,声音连贯,身体随着音区高低的变化,跟随胳膊左右移动,完成重心的转移,从而达到音乐的连贯性。

作品的第二处华彩乐句,在第59小节处(见谱例8),这是情感在达到高潮后的一种延续和补充。左右手均为下行三度半音级进,每个音都要具有颗粒性,帖键演奏,由强到弱,直至慢慢消失。此乐句在演奏时,要与前面高潮紧密相连,音符之间不能有停顿,要一气呵成,使音乐具有流动感。

谱例8

与此同时,李斯特创作的这首乐曲,还运用了大量的休止符和延长记号,以求暂时的停顿感,以此来推动情绪,渲染意境。

(二)和弦

和弦在乐曲的创作中是不可缺少的,对于体现作品的情感能起到巨大的作用。李斯特就是运用分解和弦和八度和弦創作了脍炙人口的《爱之梦》。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演奏经验,从这两部分阐述一下自己的观点。

(1)分解和弦

《爱之梦》中,分解和弦贯穿全曲,使长音不再单调,同时渲染了主旋律。从作品的整体来看,可以分为柔和的、激动的分解和弦两种。第一部分柔和的分解和弦较多(见谱例9),它作为一种伴奏音型来衬托主旋律。演奏时,采用水平触键的演奏方法,触键部位用指肚,采用从里向外的触键方向,慢速触键,使音色柔美、舒畅。

谱例9

第二部分大多为较激动的分解和弦(如谱例10所示),随着情感的推动,音响效果也随之加强。此部分的分解和弦,在弹奏时,指尖快速下键,具有颗粒性,手臂手腕自然放松,力量快速转移并且力度均匀。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八度和弦旋律性较强,所以演奏时力量要加大,分解和弦伴奏性比较强,演奏时力量要减小。

谱例10

(2)八度和弦

纵观李斯特创作的钢琴作品,八度和弦运用的非常娴熟。从这首作品来看,他运用八度和弦来增厚旋律音层(见谱例11),有力地推动了高潮部分激动的情绪。这首作品为抒情性的乐曲,所以在弹奏时,不能过于激烈,手臂放松,手指下键要慢,有种从外往里推着弹的感觉,这样,声音听上去不会太僵硬、太呆板。另外,只靠手臂的力量弹奏是不够的,要从腰部发力,手腕放平或略微放低,手的各个关节有力地支撑住,使全身的力量都集中于指尖,让声音饱满有力。

谱例11

(三)踏板

钢琴家安东-鲁宾斯坦曾经说过说过“踏板是钢琴的灵魂”。可见,踏板的正确运用对表现作品的思想感情与风格特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运用踏板时要根据作曲家的创作意图进行添加。钢琴踏板由左踏板、右踏板和中间踏板组成,人们平时提到的踏板就是指右踏板(也称延音踏板)。

李斯特的作品一般要求踏板要使用充足,这在他的钢琴改编曲中得以体现。长旋律音的每一次出现,他都要求使用踏板,以此达到除了音乐本身以外的特殊的情感效果。

谱例12

《爱之梦》整首作品较多地使用切分踏板。如第一部分(见谱例12), 在F音弹下后,脚立即把踏板踩下,第一小节结束后,当弹奏B音时,踏板迅速抬起并落下,从而使优美的旋律更加连贯。

而第二部分(见谱例13),由于和声变换频繁、情绪达到高潮,踏板也相应的需要快速更换,使旋律线清晰而不浑浊。

谱例13

其实,在平时练习曲子时,应尽可能的让自己不用踏板也能把声音弹连贯,这样音响效果会更好。

结语

《爱之梦》有舒缓优美的主旋律,又有激动人心的高潮片段。从这首作品中,我们能够体会到李斯特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感受到他柔情的一面。同时,在创作上,他大胆创新,将诗歌与音乐结合在一起,把诗歌的深刻内涵通过音符表达出来。

本文从作品的创作特点和演奏技巧两方面进行了分析,尤其是对演奏技巧进行归纳总结,围绕主题旋律、和弦和踏板三个方面分析,希望通过研究对作品有更全面的理解与认识。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2].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约瑟夫·班诺维茨[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1998.

[4].崔佳.《由李斯特美学思想探析_爱之梦_第三首和声技法的基本逻辑特征》.《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8,第2期

[5].张大为.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和声特点分析.《黄河之声》,2011,第19期.

[6].吴楠.《崇高与优美—浅析李斯特<爱之梦>第三首》.《北方音乐》,2011,第7期.

[7].邓学风.李斯特《爱之梦》第3首分析与演奏.《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0年增刊》,2000.

猜你喜欢
演奏技巧李斯特
对李斯特超技练习曲版本演变的思考
关于古筝演奏技巧发展的若干思考
海顿弦乐四重奏《骑士》的作品风格和演奏分析
浅谈低音提琴在演奏中的技巧问题
浅谈二胡传统作品与移植作品演奏技巧的特点及异同
河南派唢呐演奏中气息运用技巧探讨
浅析肖邦《革命练习曲》的演奏技法与情感特色
保持肃静
即食凉拌菜中单增李斯特菌生长模型的建立
爱之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