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机制 内涵发展实现技工院校新跨越

2015-07-04 20:39董光建
今日财富 2015年36期
关键词:技工校企技能

董光建

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技能人才需求量快速增长,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现象越来越严重。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技师学院,要加快办学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等机制创新,深化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层次,提高教学质量,充分发挥技工院校在职业教育发展中的示范、引领、辐射作用,为加快经济方式转变和促进就业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深入实施校企合作,加强学校内涵建设

校企合作是培养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也是技工院校的发展方向。正因于此,从国家到地方,近年来都把校企合作列入职业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多年来,技工院校都在校企合作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与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我校探索校企合作开始于2004年,当初主要形式是订单培养、定向就业。从2009年开始,我们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胆探索。一是选择规模较大、效益较好、专业对口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长效合作伙伴;二是成立由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能手、学校骨干教师组成的校企合作委员会,定期召开咨询会议,为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改革提供智力支持;三是组织学生到企业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四是持续选派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等,通过深度的校企合作,有力推动了学校的快速发展。实践证明,校企合作有六大好处,一是優化了学校专业结构,实现专业设置与企业零距离接触,更好满足企业的需求;二是增强了学校的基础能力建设,弥补学校实训设备的不足;三是加快了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的技能水平、管理水平和道德素质;四是改革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了学生实践技能、职业道德,增强了适应社会能力;五是发现校内教学的不足,提高了学生最后一年校内教学的针对性,加快了技能人才成长步伐;六是有效地解决了学生就业问题。

二、创新教师建设机制,提升师资队伍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的素质直接决定着学校的教学质量,关系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技工院校培养的是集知识和技能两位一体的实用人才,这就要求教师既能传授理论知识又能传授实操技能的能力,也即“双师型”教师。全力打造“双师型”教师是当前技工院校必须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技师学院要进一步创新教师建设机制,通过政策鼓励、教师在职进修和企业实践,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兼课等途径,着力培养一批教学骨干、专业带头人,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能教能做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近些年来,我校加强机制创新,以培育职教专家为突破口,全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一是出台实施《教职工继续再教育管理规定》,通过持续选派教师外出培训、聘请师范学院专家、企业技术能手到校培训等,学习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和新教法,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专业技能,确保教师始终站在专业科技的前沿;二是制定实施《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规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考核办法》,分期分批组织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承担任务,参与生产和管理,提高教师业务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三是健全督导机制,通过落实《全员评教制度》、专家听课制度、学生信息员反馈制度、校系两级检查制度,及时发现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经过专家指导、沟通交流,一方面弥补教学过程中的缺陷,提升了教师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规范了教师教学行为;四是建立激励机制,将教师工作量、评教结果、教研成果等考核量化,与津贴、职称评审、年度考核、职务变动挂钩,调动教师钻研业务的积极性;五是建立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技术能手到校兼课制度,改善教师队伍结构。通过创新机制,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

三、创新教育内容,提高学生针对性、适应性

企业是技能人才的归宿。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新设备、新工艺、新材料更新很快,企业对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既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又要有过硬的实操能力,同时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但是由于教材更新周期较长,作为培养技能人才主阵地的技工院校,要紧紧围绕企业的需求,加快教育内容的创新,提高学生专业技能针对性和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技能人才。近年来,我们实施项目带动、课题带动,探索创新教育内容。一是成立“校企合作培养高技能人才”、“一体化教学研究”、“机电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研究”、“技校生成才导航”、“语文数学课程体系和内容研究”五个课题小组,推动教育教学内容创新;二是根据创建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目标,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研发补充性、更新性、延伸性教辅资料和校本教材,如数控操作与编程等,打造机电技术应用、电气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机械加工技术五个特色专业;三是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开设职业道德、哲学人生、文明礼仪、创业就业等课程,通过发展社团组织、开辟知识型技能型第二课堂、举办才艺展示等有益活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遵纪守法意识、待人接物的习惯,提高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学生心理素质、社会素质得到快速提升,社会适应性和竞争力显著提高,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四、创新教学模式,推进一体化教学改革

实施一体化教学,形成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是我们教学改革的重点。一是将专门工艺学与实操内容融为一体,全部由实训教师担任,使理论知识与实操技能课题同步进行,避免了理论和实践在内容、时间安排上相脱节;二是制定目标,采取措施,推进一体化教学。基础课教师全部获得相应专业初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专业理论教师获得中级工以上职业资格,实训教师达到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与此同时,加大实训教师课堂教学检查,严格教案书写,确保理论教学教授时间和内容;三是根据各专业的专业特点与技能目标要求,分别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探究式教学等,改善了课堂教学效果,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四是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实施多媒体教学、仿真模拟教学,理论课讲完后,组织学生到实训教室进行实际加工训练,师生双方实现边教、边学、边做,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五、创新技能人才培养途径,推动多元办学

社会技能人才紧缺局面越来越严重。技工院校要转变办学思路,由注重学制教育向多元化技工教育培训转变,由注重学校教育功能向技工教育培训、技能水平评价和就业服务综合性功能转变。近年来,我校在加强和完善学制教育的同时,一是积极与企业联系,将课堂搬进企业,开展企业在职职工培训。2010年起我们利用晚上、双休日为南阳中光学集团、南阳石油二机集团、南阳陆德筑路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举办在职职工技能培训、稳岗培训,年培训人数达3000人次;二是与县乡镇、南阳市区社区联系,开展为期一年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升劳动者技能,实现了高薪就业。三是积极与市失业保险处合作,根据专业的特点,为失业下岗职工开展3—6个月创业培训,实现了职工再就业。

改革才有动力,创新才有活力。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今天,我们作为多年从事职业教育的技工院校,要在机制创新上下功夫,进一步深化学校内涵建设,做大做精做强职业教育,努力实现技工院校的大发展、新跨越,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技工校企技能
高级技能
从技工到英雄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ZPSTUDIO TOOLS与意大利技工共同制作的手工艺品
画唇技能轻松
校企合作五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