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新成
QQ软件开发以来,利用QQ功能指导学生写作已经被许多学生和老师所接受。QQ除了具有及时聊天、信息传输、信息储存、群组讨论功能外,QQ空间和朋友圈、腾讯微博还具有强大的功能,进过不断地技术升级,QQ空间和朋友圈已演变成综合性服务个人空间,它交流和反馈渠道的畅通性更能有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动性。里面记录的内容完全由学生个人决定,不受他人和外界的干涉,完全就是个人的小天地,人有个人做主。学生撰写的日记、发布的心情,其实就是学生自我解剖、自我对话、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过程,他们将自己的喜怒哀乐,心理变化,真情实感都融入其中。老师、家长和其他同学不但可以通过QQ空间、朋友圈查看日志,及时了解其思想动态和情感需求,还可以通过评价功能留言给予其建议和意见。
一般来说,一篇作品完成了,作为学生和一般的成人一样,总希望读者多多益善,他们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能被许多人共享,希望听到大家的鼓励与评价。但学生写的纸质的作文,读者有限,很难开展教师、学生、家长全方位的有效沟通,写成了学生一个人的事情,评成了老师一个人的工作,缺乏了老师、学生、家长的全员参与,缺乏了有效的激励机制,学生觉得写得再好,也只有老师一个读者,得不到大家的鼓励和建议,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QQ功能的有效运用,可以调动全班的同学参与到作文的互评互改中来,通过同学间的相互交流与激励,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而且还可以调动家长参与到作文的评价与互动中来,使得写作成了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事情,让学生在众多人的参与中激发写作热情,学习写作的方法,寻找差距,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正因为有了众人的参与,学生才有了进一步写作的动力。在实际工作中老师可以组建班级QQ群,通过群组的聊天功能对全班学生进行作文指导,也可以高效便捷的对全班每一个同学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对家长来说,通过QQ功能,不但能够欣赏到自己孩子的作品,还能欣赏到班级其他学生的作品,在切实的比较中给予自己孩子以有效的指导。QQ功能在写作中就成了一个老师、学生、家长大家共同参与的有效的、开放的沟通、交流、学习、激励的平台。
利用QQ功能指导学生写作,运用好了,可以激发学生、家长的兴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但运用不当,往往会造成一开始参与者众,学生、家长兴趣比较高,但久而久之,大家失去热情,形成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局面。为了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我们老师应当采取一些切实可行的策略。
首先,在QQ群里和QQ空间里老师应当创设一种民主、轻松的氛围,在这里老师、学生、家长的地位应当是平等的,谁也不要高高在上。大家可以任意选择,互相共享又彼此分离,缓解面对面交往相互给予的心理压力。老师、学生、家长之间的沟通完全出于自主的选择,没有任何逼迫,必要时,可以选择一种教师在明,学生、家长在暗的方式。鼓励学生、家长在互评作文的过程中多用鼓励性语言,这种鼓励性语言不但给予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还有给予其他每一个同学。同时也要鼓励学生和家长用语客观,在激励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修改意见,让能够被评的学生切实看到自己写作中的不足,不断修改。要防止在一般的网络平台与论坛中出现的相互吹捧或者相互挖苦的不良风气。
其次,要采用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励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激励才能把大家团结在同一个空间里。要对学生的作文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比如说对优秀的作文在教师组建的群组空间设置置顶、设置精华奖励等。置顶和精华的设置可以由全体学生和家长投票决定,也可以由老师组织部分家长和学生在一定时期内讨论决定,让置顶和精华的作品成为大家学习的范文,对置顶和精华文章比较多的学生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或者物质奖励。对于热情参与写作与点评的学生和家长也要有一定的激励机制,比如对发帖数达到一定数量的人升级为一级评手、二级评手,三级评手等。另外作为激励机制,老师还应当注意普适性原则,比如,对置顶和设置精华的文章不要成为个别写作能力强的学生独舞的舞台,也应当照顾到个别写作能力暂时还比较差的学生,把他們的作文在经过老师的指导和修改后,也要适当进行置顶和精华的奖励,让这部分学生和家长也看到希望,找到自信。
再次,利用QQ功能指导学生写作,应当实行多样化策略。比如对学生的作文,一方面教师应当根据教学进度,按期设置话题,让学生完成必须的写作任务,及时发帖交流。也应当鼓励学生把自己愿意公开的日志、心情记录、读书心得等公开在交流的平台,让发帖和交流尽可能丰富起来,让QQ空间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同时,教师也应当积极参与到学生的交流平台里来,把自己写的下水作文,心情日志或者其他文章展示出来,让学生和家长评价与交流。这一方面能促使老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也容易让学生对老师产生亲切感。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另外,教师也应当鼓励家长参与到写作中来,让学生看到自己父母亲的作品。当然鼓励家长帖文,一定要采取自愿的原则,不能强求,由于文化水平的差异和工作的忙碌程度的不同,有些家长有文可贴,有家长可能写不出文章来,强求一致,就可能勉为其难了。
注:本文系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批准号:GS[2014]GHB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