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方法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

2015-07-04 01:33聂华念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创新

聂华念

【摘 要】基于当今社会转型的新形势以及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探讨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教学方法体系改革的基本原则,强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紧跟社会形势发展的需要坚持思想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和终身教育相结合、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升道德相结合的原则等,通过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创新。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高校教学任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中央对思想政治教育课颁布“05方案”至今,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创造了空前有利的政治环境。但是目前,高校进行的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改革效果并不尽如人意,思想政治课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种种问题,对于思想政治这门课来说,不但要把握指导思想,主要内容和基本思路,同进也要注重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彻底改变思想政治教学“听而难笃,学而不信,学而未修的教学窘境。所以,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体系改革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思想性与方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对高校学生的精神价值和精神动力起着引导作用,着眼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方向性主要体现了思想政治课所具有的鲜明的阶级性、明确的目的性,这也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不动摇,不被各钟其它的思想所左右,为社会主义培养新时代的“四有”新人。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思想性与方向性的统一,體现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要为社会主主义服务这个大方向,必须坚持为无产阶级以及广大的人民群众为根本利益服务。另一方面。要求教育者在改革时必须为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服务,为学生实现社会价值和人生价值服务。教育部2001年曾对思修课做出了指示,要求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为主线,依据大学生的成长规律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所以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必须在坚持社会主义的主线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就必须要求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思想性和方向性”的统一。

二、面向全体与因材施教和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因材施教要求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对于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层次,不同学历的大学生都要有不同的教学计划方案,在教学内容及学时上都提出不同的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不能不分层次,不分阶段,采取“一刀切”。

终身教育就是要求对已经毕业的学生,走向社会上的人进行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知识的更新的加快。人们只有不断的接受教育才能不被社会淘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当新文化与传统的道德观发生冲突时,才能做出合理的评判与抉择。所以,终身教育即包括文化教育,也要涵盖思想政治教育。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要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又要坚持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三、启发探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的原则

古希腊著名的教育学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教育是点燃,而不是给予”。这句话道明了教育的真谛在于它的启发性。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学的作用在于唤醒学生的意识,点燃学生的心灵,思想政治教育课无论采用任何方法必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从小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层层深入,最终达到举一反三。例如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学生普遍熟悉具没有确定的问题,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见解,由学生做出回答之后,教师在做出点评,逐渐引导学生回到课堂中来。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要贴近实际,把思想政治教育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总的来说,贴近实际也就是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大学生的思想的实际。由于多元化的意识形态主导,导致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现象出现一些反差,学生甚至对教材产生怀疑,从学生熟悉的社会现实出发,分享自己的经历与思考,从学生的视角出发摆脱从理论到理论的枯燥方式,例如,可以设计一些课堂讨论,话题由学生推荐,自己从中挑选学生关注的话题,例如:“两会、香港占中、雾霾等”用事实分析,不搞形式主义,引导学生回归课堂,有针对性的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总之只有把启发探究与贴近现实有机的统一起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才能收到切实的成效。

四、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相结合的原则,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曾经提出,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的出发点与落脚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是被许多同淡定认为是为同学洗脑的一门课程,实际政治课是“一场战争”,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让教师的“理性”来说服学生的“理性”的战争。这就需要思想政治老师通过对现实的敏感性,结合自身经历,使真理越辩越明,使主旋律的价值观转化为学生的价值观,使课堂不在是简单的说教,而是通过辩论,用现实说服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教师的主导作用。

五、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升道德相统一的原则

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提升道德相统一的原则是适应改革发展的要求和方向。作为一名教师,传道、授业、解惑是天职,当然也是思想政治理论教师的使命。高校是向社会输送高尖人才的主阵地,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师除了教授学生马克思主义之道以及共产主义的千秋大业外,还要帮助学生在现今的多元化意识形态的冲击下,解除他们的各种思想迷雾,提高他们对各种错误思想以及一些非无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防范意识,增强他们的抗侵袭能力。

总之在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学方法体系改革在改革和构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的上述原则中,方向性、思想性相统一的原则是最根本性的原则,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基础性原则,面向全体、因材施教教与终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是宗旨性原则,传授知识、能力的培养、提升学生的道德是目标性原则。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互为补充,共同构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体系改革的最基本原则。

参考文献:

[1]班华.主编.现代德育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陆庆壬.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

[3]仓道来.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4]陈秉公著.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

[5]邱伟光,张耀灿主编.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6]王瑞苏,竹立家著.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89年版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创新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路径与策略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