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德育教育要从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2015-07-04 00:29帕丽古丽·胡尔曼巴依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5年5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儿童家长

帕丽古丽 ·胡尔曼巴依

【摘 要】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学生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另外要与家庭密切配合。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生行为习惯配合

《中小学德育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城乡各类小学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其实质就是学校教育不应当把重点放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而应当帮助幼儿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掌握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为此,在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德育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学生德育教育能更好地为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少儿时期养成的”。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小学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教育的基础。

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孙女过度宠爱,孩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若不及时、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矫治孩子的不良习惯,会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我在实践中有以下做法:

一、有效结合教学活动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小学生的自控力较差,知道该怎样去做,但往往搞不清为什么要这样做,常常出现一些不良行为,或好的行为习惯得不到巩固的现象。如果一味单纯的说教是无济于事的。针对这种现象,老师们常常要根据班上实际情况,有目的地设计一些活动,强化学生的行为,如:我发现我班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心他人、尊重他人。

小学生年龄小,不善于用理智来支配自己的行动,空洞的说教,反面的嘲笑、讽刺,对学生的心理发展都是有害的,因此,教师在幼儿日常生活和教育活动中,应精心设计、创设生动有趣的情景,利用讲故事、看图片、现场表演等手段,让学生辨别情节中人物行为的是非、对错,以富有说服力的方式去引导,以生动形象的具体榜样熏陶、感染和影响学生。让学生多听、多看、多想、多做、多次反复地进行教育,加深他们的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步提高到理性认识,使学生从形象的教育中掌握一定的行为准则,分清好与坏、对与错、是与非、美与丑等,激发学生对不良行为的厌恶感,产生仿效道德行为的欲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二、将德育教育渗透于日常活动之中

美国进步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经验的重组和改造。”在杜威看来,儿童从未成年状态发展到成年状态,他们的智慧与能力是不断发展的,儿童的习惯与道德也是在生活与适应环境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教育者要利用各种条件去促进儿童的习惯与品性的形成,而不能阻碍其生长。可见不能将学生的生活和教育活动分离,要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渗透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培养。渗透性是儿童养成教育的一个显着特点,如在文明礼貌习惯养成教育中要求学生早上来校时要主动和老师打招呼,和家长说再见,上课时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专心听讲。阅读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说笑。课前课后及时大小便,洗手的时候先卷好袖口,再打开水龙头,把手打湿,抹上肥皂,搓手心手背,然后冲洗干净,拧好水龙头,把手擦干。吃饭时我们鼓励学生自己吃饭, 能安静进餐,在规定的时间内吃完餐后有条理地收拾餐具,整理桌椅,不挑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安静午睡,愿意和小伙伴分享玩具、图书、食品 ,学会爱护图书,保护书籍 ,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户外要注意安全,知道危险的东西不能玩,要爱护花草,在公共场所不掐花折枝,爱护学校的环境。 每天,老师都这样提醒幼儿,慢慢地,他们就养成了爱清洁、讲卫生的良好习惯。平时,我们会为了班级管理而制定一些准则,比如:早操、户外活动时我们要求学生要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品,将小凳子轻轻放进桌子里,这样整个教室看起来很整洁、很舒服。阅读图书时,要求学生按顺序挑选,看完图书时要正确摆放(封面朝外,书名朝上)。

三、教师言传身教,以人格魅力感染学生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对儿童有重要影响。教师和学生朝夕相处,是学生最直接的模仿榜样。教师的言谈举止给学生以耳濡目染的影响,在教师的潜移默化长期熏陶下,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并以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儿童常常说的一句话是“老师都是这样的”。教师要求儿童将地上的玩具捡起来,同时也在要求自己去捡,一改过去教师站立不动,却对学生行为指手画脚的“严师形象”;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时,教师也常常对学生的行为作出“谢谢”的反应;在街上偶遇幼儿家长,教师热情地向家长打招呼等等这些都看似微不足道,却十分重要的教师表率行为会直接作用于学生。

四、家园密切合作,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家长从饮食起居到待人接物,从思想意识到行为方式,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家长对子女的言传身教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必须重视家长工作。一方面向家长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兴趣爱好、行为表现,分析他们的行为习惯同家庭环境影响的关系;另一方面,注意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方法,同时也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争取家长对学校教育工作的配合和帮助,力求学校与家庭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协调一致。在与家长的经常性联系中,可以找出学生某些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以便于针对具体情况及时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随着家庭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儿童吃、穿方面关注较多,但对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心理健康及行为习惯问题却忽略不见,甚至对儿童产生负面影响,如我班曾有一位家长在孩子的书被别人撕坏后教育孩子:“他撕了你的书,你也要撕他的书。”针对这一现象,我们采取了召开家长会、交流家教理念、创办德育小报等一系列的家园活动策略,极大地转变了家长的思想及做法。从教唆学生打架到教育学生团结友爱;从一味顺从学生的不合理要求到主动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总而言之,行为习惯的培养其一般程序,可以概括为提高认识,培养情感,训练行为,形成习惯。在教育过程中,对于学生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练之以行、持之以恒。根据具体情况,教师要把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做深入细致的分析引导工作,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学生情感、態度、能力、知识、技能方面的全面发展。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一件任重而道远的事,必须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必须从大处着眼,细微处入手,必须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必须多渠道、全方位地开展一系列活动,教师要作表率,严格要求,反复抓,抓反复,另外家园还要密切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颁发.中小学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1.

[2](美)约翰·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王承绪,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3]孟昭兰.普通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

[4]施良方.学习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儿童家长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留守儿童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