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忠
【摘 要】在小学高年级语文课堂中,学生不敢或不善于质疑,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会质疑和赋予质疑教育以生命活力?经过一段时间探索,我摸索出了一些方法:在启发诱导的教学中激发质疑兴趣、在人文关怀的鼓励中培养质疑习惯。
【关键词】质疑;兴趣;习惯
《语文课程标准》在“学会质疑”这一目标中提出了不同的要求。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第三学段要求学生能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1在启发诱导的教学中激发质疑兴趣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提出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的思维处于“愤、悱”的状态,灵活而开阔。学生的好奇心会使自己的思维积极如泉涌,便会主动向老师质疑。
1.1启发学生敢于质疑
在课堂上,真正能做到敢问敢说的、积极活跃的总是那么一部分人,约占全班人数的百分之三十五,另外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学生能做到光提问不思考,还有百分之三十的学生既不提问也不回答,只做最“忠实”的听众。作为教师,则对激发学生的质疑兴趣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如:对学生态度平和;不管质疑的正确与否,都从不同角度给予适当的鼓励,让他感受到不会因说错而受到嘲笑,从而获得“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信心和力量。高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有强烈的好奇心和表现欲。他们对一篇课文往往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疑问,而这些疑问又想与课文内容建立关系。这时,就要求教师对学生敢于质疑的精神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在日常的教学中我尽量给学生提供“敢于质疑,善于质疑”的机会。如:在学习每篇课文时,我给与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其思考,准备,动脑质疑。也鼓励学生在书上做批注,和在旁边列出问题。
1.2引导学生善于质疑
质疑问题的学习方法,对于小学生来说,开始对于易提出疑问,就需要教师启发引导,一旦有了这个习惯,他们会提出更多教师意想不到的问题。从何处着引导学生善于质疑呢?好奇、好动、好问、好好表现自己,爱受表扬、是儿童的天性。课堂上给机会让他们发表看法,他们就会想问题、谈看法。当学生的情绪达到高潮,思维积极如泉涌,便会敢字当头,热烈地质疑,但质疑的水平并不高,往往停留在一些低层面上,可见只让学生敢于质疑还不够,还得让学生善于质疑。小学生发亮的目光,专注的眼情,伴随着抑扬顿挫的语言,那简直就是充满诗意的交响曲,而这种境界令人神往,也是教师梦寐以求的。
2在引导和帮助中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要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进行更好地提出问题,学生有质量的问题会像金子埋在沙土中一样,需要师生共同去发现和挖掘。一旦由学生的质疑引出有质量的问题,那这个问题在教学中便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也有利于学生把握文章的本质。
2.1围绕课题进行质疑
课题是文章的“眼睛”,在文章中起着“画龙点睛”的作用,所以在初学课文时,可以从课题入手,让学生围绕课题来提问题。在教《秋天的怀念》一课时,我抓住题眼——“怀念”,引导学生自己提问、思考:“老师,怀念可以是亲人、朋友、事情,秋天有什么怀念的呢?”学生的问题一提出,一石击起千尺浪,大家纷纷讨论,质疑。又如《鸟的天堂》一文,读完了课题,学生会问:“鸟的天堂在什么地方?”“鸟的天堂美吗?”“为什么叫鸟的天堂?……”这样在学生大脑中形成一种“阅读期待”,促使学生主动阅读,通过自己的思考,富有个性地理解课文,从而了解到鸟的天堂在广东省新会的天马河边,指的就是一株大榕树。榕树独木成林,又大又茂盛,鸟儿又多又欢快,因为有成千上万只鸟栖息,所以才叫鸟的天堂。这样做,不仅使学生读书有目的,而且提高了学生自己作文审题能力及构思的能力。有时学生的提问是明知故问,但应该看到这是训练学生“看题学思考”,“解题理思路”的开始。学生一旦养成个这个习惯,便形成一种独立阅读,思考问题的能力。
2.2根据课后思考与练习质疑
在预习中质疑就是在教学课文之前,安排时间让学生自学。自学中要求学生完成一般任务外,还应“不提问题不读书”、“读书必发问”。让学生将初步自主探究课文过程中不懂的问题记下来。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具体体现了文章的思路、训练重点、个性特点,是围绕重点展开的基本功综合训练。围绕文章的中心。如《草船借箭》,抓住“诸葛亮神机妙算,我不如他。”设问:诸葛亮怎样谋划的?妙在何处?周瑜哪不如诸葛亮?这样抓住文中“牵一发动全身”的中心句进行思考,有利于对文本要点的把握,人物的理解,内容的探究。教师要教给学生从这些地方找问题。久而久之,学生便会通过这些问题掌握怎样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
2.3抓住课文的结尾处质疑
教材中一些故事性强的文章虽言尽而意未尽,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如《一诺千金》这篇课文结尾处,“我”是一个信守承诺的人,“我”想说又没有说,只是轻轻的挂断了电话。可以让学生从此处来质疑,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要引导学生懂得用什么形式质疑,有的是有疑而问,有的是猜想而问,有的是特指问,有的是非问等,在课堂中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多提特指问,有的指向于课文表达形式和写作方法,如我上《找春天》这一课,学生问“为什么小草是从地下探出头来”而不是“钻出头来呢”?总之,我们要引导学生逐步掌握该在什么地方问,该用什么形式质疑,鼓励和引导学生不仅敢于质疑,而且善于质疑。
3在人文关怀中培养质疑习惯
教师不仅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形式多样地引导学生进行质疑思考,而且还要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3.1教师的人文关怀
充满人文意识的教师经常会这样说,“请说出你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请说出你自己的感受。”“你的感受很独特。”“你观察的角度很新,你很出色!”“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你的发现。”“相信你,你能行”这样不但能促使那些不敢说的学生勇敢去说,而且有利于提高质疑质量。采用这一方法,寓鼓励于学习中,教育不着痕跡,有利于学生善于质疑的良好习惯的养成。
3.2同伴的人文关怀
合作学习已成为当前课堂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学习方式。在这种方式的引导下,课堂上学生之间交流增多,提供给学生质疑的机会也相应增多。在当前课堂教学中,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注意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个学生,允许前后左右互相交流,大声争辩,允许师生互相提问,大家各抒己见。鼓励互相倾听,提倡求异思维。教师要及时进行评议,并对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养成好问好多思的习惯。相信同伴在你友善的关怀下,一定会敞开心扉勇敢地提出心中的疑惑。久而久之,在这种人文关怀下,学生善于质疑的习惯,会逐步养成。
总之,让学生“善问”、“好问”,是我们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重要方法和追求的目标。学生学会善于质疑既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只要我们常抓不懈,学生们的质疑意识一定会不断增强,良好的质疑习惯也会内化成学生们的语文素养。相信学会质疑的学生会更有智慧、更有能力。
参考文献:
[1]《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2]杨忠祥.注重问题意识培养创新能力.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12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