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尧
【摘 要】为使初中数学能够轻负高效,教师必须在课前、课中、课后做好功课。为此,初中数学老师必须课前集思广益,改善师生关系;课中吸引学生参与,有益高效数学课堂;课后作业做到优质高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关键词】初中数学;轻负高效;策略
在不断推进的素质教育的浪潮中,很多教师会通过培养一种高效的课堂来达到体现自我价值目标的途径。因此,如何达到新课标标准下的高效数学课堂的高效与轻负的目标呢?“惜时增效、轻负高效”的教育理念如何贯彻呢?接下来,笔者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课前集思广益,改善师生关系
“亲其师,而信其道。”营造高效课堂的要点有以下几个,第一,教师要与学生做朋友,多与之交流,了解其想法,第二,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很乐意与老师亲近的心理,多和学生接触,长此以往,学生自然会把教师当做朋友一样。由于这种潜在的力量,学生对数学老师的喜欢,会渐渐的演变成学生对数学的喜爱,实现“信其道”的初衷,这也有助于推动高效课堂的实现。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紧跟步伐、更新观念,教学中体现民主、平等的原则。
教师应该让学生拥有正确的学生观,让他们找到合适的学习方式,由被动转变为主动探索,鼓励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把自己当成学生,与学生一起探索问题,从而促进教学不懂在课堂上的真正实现,同时使学生拥有自主、自强、自控的能力和自信的态度。例如,教师在讲解《再探实际问题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中,可以将全班分成几个小组,组内讨论,最后小组代表进行讲解,这样做能给学生自己的发挥空间,既能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同时让他们的创新意识能够得到发展。
二、课中吸引学生参与,有益高效数学课堂
教师要引导学生跟随自己的步伐,积极参与自己的教学。让学生亲身参与,一方面是培养学生的主动意识,另外,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形成高效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
1.教师要有过硬的基本功
具有幽默风趣、抑扬顿挫的教学风格的教师往往更易吸引学生;老师能写出漂亮的板书也能吸引不少学生;教师严谨的逻辑分析能力,能让学生更易信服,更易启迪学生。因此,若要想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教师则应该具有这些特点。同时这是数学高效课堂的前提,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漂亮的板书能力以及严谨的逻辑思维能力。
数学源于生活,如果学生所学知识与其生活越贴切,那么他们对于该知识的理解与记忆便越深刻。如在讲解平面几何入门章节“直线”时,“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虽简单,但由于其抽象的概念就使得学生无法对其产生一个较为深刻的影响,甚至可能还会与以前学习的“直线公理”相混淆。教师可以从生活中启发同学们对于问题的发现,让学生展开讨论,阐述一下自己是如何理解“点与直线的两种不同位置关系”。
2.充分发挥数学教材的作用
高效的数学课堂必须要充分利用数学教材。数学教材中的内容都是经过筛选、剔除了的,每一题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适合各层次学生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数学教材呢?若要做到这,则需保证几点,第一,课前的预习,预习能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第二,充分利用教材上的练习题,是学生的作业高效正确;第三,课后复习,及时复习巩固前面所学的数学内容。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学生对教材的自我感知,让学生亲自体会数学的重要性、可行性以及实用性,将学生的思维既有课堂,又彰显现实,推动高效数学课堂构建。
3.给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
在数学教学中,充分给予学生自由,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教师应多多鼓励,活跃课堂,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更主动的加入学习,促使他们拓展思维,让他们体味到经过思维后的成功的自豪。比如在讲到绝对值的概念时,一袋盐的净含量一般标为(500±5)克,表示标准质量是500克,但净含量在495~505g之间也符合合格的标准。
三、课后作业做到优质高效,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数学课堂后,反问具有很大的益处,能帮助教师教学,帮助学生拓展知识,更对学生的思维以及其智慧的开发具有重要意义。正如古人所说的一样“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能开拓思路,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正确的提问能引导学生思路,培养学生创造性。
另外,课后作业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能力,使其主动参与学习,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所以,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学生的思考力与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从自己的探索之路中体味这种乐趣,感受自己解决问题的后自豪感,充分激发其求知欲。同时,整个过程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只有团队的协作才能出色完成任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共同为一个目标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努力。
四、结语
正因如此,我在教学中一直以学生为本,将探究式教学紧紧与课堂结合,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氛围,提高课堂效率。另外,要善于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只有正确的开发和引导,才能充分开发学生的智慧。
參考文献:
[1]李佑武.初中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常用的几种方法[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z1):174-175
[2]崔吉兵.初中数学教学中应关注的细节问题分析[J].未来英才,2013,(2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