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品”教师之道

2015-07-04 07:05:21于凤梅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5年5期
关键词:三品同学课堂

于凤梅

师德有品格、知识有品位、能力有品牌的“三品”教师,是理想的教师。在学生成长的路上,能遇到“三品”教师是学生一生的幸事,因为只有集“师德有品格,知识有品位,能力有品牌”于一身的教师才能培育出德才兼备的好学生。因此,我主张作教师就要作师德有品格、知识有品位、能力有品牌的“三品”教师,走“三品”教师之道。“三品”教师之道是学术研究之道,具体说是“学、研、思、积、术”之道。

一、学

“时时是学习之时,处处是学习之处,人人是学习之人。”不管是谁,只要怀揣学习之心,就能做到“以文化我”。吉林省辽源市教育局于2014年1月4日成立了“三品”教师网络工作室,这是一支“三品”研究团队,学习无时不在。团队中共有10个主持人,每个主持人团队中都有5~11名成员。其中有一个主持人是王金华老师,她主张教师与学生是学习共同体,所以在培养学生阅讀能力上,她与学生共同阅读,共同写读书笔记,她所教班级学生的阅读活动如火如荼、蔚然成风。

二、研

研究不是脱离教学现象“贴膏药”,而是要与日常教学“一张皮”,研究蕴含在教学的细枝末节之中,是修正和改进教学的必然。唯有研究才能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回想起十年前的一件事情,时时让我深感幸福。为了改变教师传统课堂“一言堂”的弊端,我为教师上了一节别开生面的研究课,很幸福,至今难忘。教师当学生,我当教师,与他们共同演绎了《逢雪宿芙蓉山主人》一课,很有意思。课堂上我采用“读读,议议,画画,写写,背背”的方法,把课堂还给学生,先让学生自由读,再有节奏地读,找出了221的“美顿”律,如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有同学问:“日暮、苍山、柴门等词是什么意思?”有同学问:“日暮苍山远等每句诗是什么意思?”特别是有同学问:“风雪夜归人是谁?”针对同学提出的问题,我组织同学讨论交流,适时进行点拨。如围绕“风雪夜归人是谁?”这个问题,有的同学说是唐代诗人刘长卿,有的同学说是这户贫苦人家的主人,我引导同学想,还可能是谁呢?同学不语,我让同学前后座一组,边画边讨论,“还可能是谁呢”?片刻,有同学发言,还可能是和诗人一样的过路人,从而体会到主人的好客、质朴、热情,寒冬送人暖的人间真情,也学到了做人就要像穷苦人家的主人一样,有遇到困难时伸手相助的美德。在“写写”环节,我鼓励学生大胆改写这首诗,有的同学写道:“深更半夜,天寒地冻,主人为路遇投宿的诗人,烫上了自家久存未饮的白酒,正在二人碰杯之时,恰巧又有一位披雪带寒的穷家人前来借宿……三人共饮,善人心暖,世代相传。”培养了学生表达力、想象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与人为善的高尚情操。最后,让学生背诵并默写全诗,准确率达到了100%。因为都是教师,所以,百分百没有特别的说服力。但教师们感受到了课堂主人的感觉和意义,感悟到了课堂教学改革本质上说改的是教师。

因此,我想说,研究是体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过程,是持续不断地用心做。

三、思

思就是反思和顿悟。教师要能把“三品”教师思想融化到自己的血液里,还要靠“思”来实现。

在我们“三品”教师网络科研工作室里,大家能达成共识的就是成为思想者。我曾经做过调查,受访者50人,100%的人都希望自己在教学上有所改进和突破,但有超九成的人苦于不知道怎么做,原因是没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主张,问卷显示他们有教学思想,但课堂呈现的状态依然是“满堂灌”,原因是他们的教学思想是“为分”,但他们却认为自己有为人的成分,因为怕学生考分上不来,所以课堂不撒手。我觉得,这样的老师其实是典型的没有为“人”的教学思想。

教师的教学思想从哪里反映出来?从教师的教学行为反映出来,“满堂灌”的课堂,怎么能说教师有教学思想呢?

在我们“三品”研究团队,大家是通过观课、评析课和每月一次的主题研讨会来改进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并把提升和培养教师及学生能力作为自己教学主张的核心思想。

四、积

积是积累。我们“三品”教师网络科研工作室每个月都有月研究任务。每年初我们都要把一年的研究任务分月制定好,这是我们三月份的月研究任务清单,现在每个人都按任务清单驱动。根据任务清单和所研究课题,认真做任务,用心做研究,每月按照团队序列装订成册,在集中研讨时展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总结实践研究经验,提升理论认识,提高综合素养,夯实日常行动研究,提升研究的质量。

五、术

术是建树,主张,见解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三品”教师网络科研工作室研究的主题是《以“三品”教师营造“三品”文化探索与实践》,我们主张“三品”文化就是用心做。因此,我们坚持主题研究,坚持每月一次主题学术研讨会,坚持每月研究任务清单评价,我们所破解的一个个困惑的问题,都是通过主题学术研讨会的激烈争论来解决的。如2014年中,我们有过无数次争论和探讨,我们争论过《以“三品”教师营造“三品”文化研究与探索》课题研究是不是大的问题,然后对课题研究要宏观着眼,细节着手和化整为零做小课题研究的操作方法有了充分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争论过日常工作繁忙,还要做“三品”课题研究,根本没有时间做的问题,而后对“三品”课题研究与我们正在做的课堂教学改革是“一张皮”的理念有了深刻的认识;我们争论过10个主持人10个研究课题是矛盾关系还是整体关系关系问题,而后明确了一致的目标,共同的行动,相互依存、不可分割、互为促进的团队意义;我们争论过月研究任务怎么做更简单,明确了月研究任务是载体,离开了它,我们的“三品”研究团队就会成为没有灵魂的空壳,同时也明确了“研究无捷径”,“没有量的积淀就没有质的生成”等哲学思想。

每一次争论都让我们在思维碰撞中有所提高和升华。每一个“三品”团队主持人渐渐明晰了我们在哪里和要去哪里。这些弥足珍贵的经历是财富,为我们增添了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它将推动我们的研究向更细、更实的领域进军。

猜你喜欢
三品同学课堂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24
美在课堂花开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48
帮助同学
奇怪的新同学
大灰狼(2018年9期)2018-10-25 20:56:42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临西轴承:“三品”战略加快动能转换
布局供给侧 提升“三品”端
中国纺织(2017年1期)2017-01-16 13:14:01
着力打造“三品”福涌 努力提升办学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