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时期古琴音乐美学思想

2015-07-04 13:40周幸润
北方音乐 2015年6期
关键词:明清时期音乐美学古琴

周幸润

【摘要】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开始萌芽,城市更加繁荣,中国的封建经济获得了高度发展。这一时期的各类音乐艺术,由于受到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也在已有的基础上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本文将从雅、丽、亮、采、和五个方面来分析这一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关键词】明清时期;古琴;音乐美学

中国音乐美学的历史可追溯到《国语》《左传》到《乐记》,再到现代的各种乐论,都可以体现出中国的音乐美学是完全形态的理论学科。那么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来谈谈明清时期古琴的音乐美学思想。

一、雅

我们都知道,《诗经》是由风、雅、颂组成的,而后人也常用“风雅”来代指诗歌创作的典范,用“大雅”来代指美妙的琴声。而根据明末清初古琴家徐上瀛所著的《溪山琴况》中所叙述的“自古音沦没,即有继空谷之响,未免郢人寡和”,也就是说自从古乐失传了以后,虽然也有很棒的雅乐创作,但是都不适合合奏欣赏。由此可以看出,古人在当时也是很注重雅和俗之分的。对于明清时期的古琴家而言,雅俗之间的区分非常微妙,特别热闹的、指法不合理的、弹琴吕莽的、心情浮躁的等等都是俗的。在现在的音乐界,雅俗的区别也就是人通过听觉从音乐中所获得的感受,而不是观念上的区别。

雅俗的区别跟个人喜好有着更大的关系。当代音乐界,音乐种类繁多,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个性标签,喜欢的音乐风格更是不尽相同。如果说,某一类音乐是雅乐,某一类音乐是俗乐,那一定是不公平的。如果说,音乐学院演奏的音乐一定是雅乐,而没有经过专业训练的演奏者的音乐就一定是俗乐,那也是不公平的。有些音乐学院更加注重技巧性的训练,而忽视的音乐情感上的表达,因此很容易演奏出不带任何情感的音乐。因此,雅俗的判断并不是绝对的。

二、丽

“丽”也就是美丽,用最正的音韵,最合适的指法,弹出美丽的音乐来打动人的内心。而根据青山所叙述的“美与媚,判若秦越,而辨在深微,审音者当自知之。”美和媚,感觉好像很相似,但实际上差别悬殊,精通音乐的人便会知道它们的区别在哪了。

“美”和“媚”的区别就是在于能否打动人的内心。在最开始接触音乐时,选择一些自己喜欢的、能够打动自己内心的琴曲来聆听,这样能够很快的提高自己的音乐鉴赏能力。而这个选择不是完全的,并不是说难度高的琴曲就一定很美、难度低的琴曲就一定不好听,因此跟随自己的内心才是最重要的。当自己听过一定量的琴曲以后,可以开阔自己的眼界,多听听除了自己喜欢的琴曲之外的音乐。听得多了,就知道各个类型音乐的特点,就能潜移默化的知道什么音乐耐人寻味、什么音乐只是一时新奇了。

三、亮

“亮”也就是弹琴音色响亮。这个跟清实是不同的,清实是清晰实在。“亮”跟“燥”也是不同的,燥便是响亮得太过火了。想要达到非常合适的“亮”也是很不容易的。而根据青山所叙述的“音渐人妙,必有次第。左右手指既造就清实,出有金石声,然后可拟一‘亮字。”这位古琴家认为,把音弹到一个很妙的境界,也是需要一定的过程的,这是练就技术必须经历的过程。

想要弹出“亮”的音色,首先第一点,需要一台好琴。好琴能创造一个合适的音响效果。如果音响效果过大,就会造成余音过长的缺陷,让整个音乐不够清晰。如果音响效果过小,就会造成声音过小,也不能说是“亮”。第二点,需要好的琴弦。琴弦质量的优劣,对于音色的影响最大。有些琴弦过于刺耳,有些琴弦又有杂音,声音不纯粹。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演奏者的技术。演奏者当时的坐姿、手势、入弦的角度、演奏的力度、手指的灵活程度等等,都有可能影响到出声的音色。因此,选择一台适合自己演奏习惯的好琴,弹出自己感觉“亮”的音色,是很重要的。

四、采

在古代的各种文献中,“亮采”这个词是经常出现的,但是出现时大多都是在描写政治,一般都不会有人把这个词从政治中剥离开来,但青山却非常聪明的用“采”来形容古琴音乐。那么在音乐中,“采”是什么意思呢?“而未发其采,犹不足表其丰神也。”他认为,如果声音没有焕发出光彩,则仍然不足以完全表现出风神气度的感觉。“光彩”与“黯淡无光”是一对反义词,黯淡无光是一种不明亮、昏暗的感觉,光彩是一种明亮、华丽的感觉。演奏者表演出的音乐是很华丽的,而演奏者本身是带有光芒的。

这些光芒都是经过不断的练习,经过无数次的打磨,才能把表面的粗糙打磨光滑,流露出它内在的光芒。这是一件很需要耐心,需要强大的心理,以及高难的技巧才能达到的高度。

五、和

在中国古代思想中,“和”扮演了一个很重要的角色,在漫长的历史中,“和”已然成為了中国各种传统思想和传统文艺的价值核心。但在古琴中所提到的“和”或许与其他的并不一致,青山所提到的“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琴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也就是说,“和”的三种方法是弦与指合,指与琴合,音与意合,如果可以做到这几点,也就能达到至高的和谐境界了。

在我看来,不管是什么艺术,如何看待艺术家水平的高低,便是其驾驭艺术的细腻变化了。画同一只老虎,画家总能更好的描绘出这只老虎的神韵之美;弹同一首乐曲,演奏家总能更好的演绎出音符所要表达的内涵。细节决定成败,对于优秀的艺术作品而言,即使表面上技巧相当简单,但其中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精心设计、仔细琢磨出来,而达到自然与工艺巧妙的结合在一起。琴色、音色与曲目的意境都是明清时期古琴家所关注的,对于调音的技巧方面,或者与现代是不同的,他们要求用泛音来分辨调节,只有当泛音和按音都和谐了,这时的音色才是真正的“和”。

综上所述,明清时期的古琴音乐美学思想更加注重的是以音乐为本、具有辩证性和包容性的“中和”之美。“雅”是整个思想的审美取向,而“和”贯穿了整个思想,是琴乐至美的综合体现。

参考文献

[1]徐樑.溪山琴况[M].2013.

[2]郭树荟.对古琴音乐美学思想特征的再认识[J].人民音乐,2002(03).

[3]董双双.浅谈明清时期古琴音乐繁盛的原因[J].科技信息,2013(19).

猜你喜欢
明清时期音乐美学古琴
寻琴记:古琴的前世今生
张俊波 情寄古琴,乐以忘忧
寻访千年古琴
古琴的收藏价值在何处
扬州明清人文聚落分布概况
中国传统音乐美学及其价值的解读分析
明清室内陈设艺术
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在牙人牙行兴盛中的作用
音乐美学基本原理对音乐教育的几点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