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玉荣 李江林 孙海英
摘要:目的 讨论手外伤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 分析患者的功能障碍实施相应的康复护理。结论 手的康复不仅是对伤残的愈合,还包括预防伤残的康复措施。从受伤到手术,从组织愈合到功能恢复,从职业训练到重返社会,都需要康复护理。应从患者整体出发,在临床各期针对各种致残因素进行评价、分析,制定康复护理计划,消除或减轻功能障碍,帮助患者尽可能恢复生活和劳动能力。
关键词:手外伤;康复;护理
0 引言
手外伤是常见外伤,占创伤总数的1/3以上。引起手外伤的原因很多,创伤的类型也较多,而手外伤后遗留的功能障碍与创伤的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1功能障碍
手外伤的功能障碍是因瘢痕挛缩、肌腱粘连、肿胀、关节僵硬、肌萎缩和瘫痪、组织缺损、伤口长期不愈等造成运动和感觉功能丧失或异常。创伤后留有的功能障碍与创伤类型有密切关系,如切割伤易伤及神经、肌腱、血管,但因切面整齐,组织破坏量较少,早期功能障碍较轻[1];而压砸、撕脱、绞轧创伤,神经肌腱扭转牵拉,肌肉、血管大量破坏,骨折严重,虽经清创修复,愈后会留有较大的功能障碍。
2 护理评估
通过视诊,观察手皮肤的营养状况,色泽、纹理、有无瘢痕、伤口、红肿以及手指有无畸形来评估外观和解剖;通过徒手肌力检查、握力计、捏力计检查手和上肢肌肉的肌力、握力、控力来评定肌力[2],通过关节活动度测量了解关节在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时的角度来测定关节活动度;灵巧性测定的基本原则是令受试者拾起指定物品并放于指定的地方,记录完成操作的时间来评估运动功能。
3 护理目标
减少导致手功能恢复缓慢的原因。防止肌腱手术后粘连,不使关节活动受限。通过感觉训练,重建失去的感觉,加强代偿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使患手恢复实用能力。心理、社会和职能的重建。
4 康复护理措施
手外伤后的康复包括手运动和感觉功能的康复,运动功能主要是肌力、关节活动度的康复。其中手的感觉功能的康复是手神经外伤后特有的康复内容。因上肢创伤或疾病导致手功能恢复缓慢的常见原因有肿胀、疼痛、过敏、关节僵硬、肌力下降等[3]。若在早期就给予预防或处理,可使功能障碍下降到最低程度。
4.1肌腱损伤修复术后的康复护理
术后l~3周,了解手术创口情况,消肿、止痛、抬高患肢;进行主动与被动相结合的未伤指的运动训练,保持正常手指的功能。术后4~6周,减轻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分别行指深、指浅屈肌腱的运动,改善掌指关节和指間关节功能;被动运动训练,以恢复手指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可采用微波、热疗、频谱治疗。
4.2感觉训练
手的感觉恢复顺序是痛觉、温度觉、32 Hz振动觉、移动性触觉、恒定性触觉、256 Hz振动觉、辨别觉。当压觉或振动觉恢复后即开始感觉训练,感觉可以通过学习而重建,感觉训练程序分为早期和后期阶段。早期主要是痛、温、触觉和定位、定向的训练。后期主要是辨别觉训练。
4.3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作业训练
根据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训练,如梳洗、书写、编织、打结等训练灵活性、协调性,使患手恢复实用能力。当感觉功能不良时,应指导患者在生活和工作中如何保护;并可利用本体觉、温度觉与触觉的组合进行代偿性训练。
4.4恢复期心理康复
由于损伤,可造成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的不便,再加上社会的偏见、歧视,对患者造成很大压力,出现孤独、自卑等情绪,应协助患者渡过失落感与哀伤情绪。这些情绪本身是发生残障时,患者必然经历的阶段。能够成功地帮助患者渡过这段哀伤历程是非常关键的。所以,在早期与患者接触时,医护人员必须了解患者呈现出尝试挣扎或重新调适自己的生活方式,矛盾地去面对残障所带来的诸多不便。
5 康复教育
手外伤康复的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恢复手的功能。手外伤固定时,除非由于骨折或肌腱损伤,医生特地将手指固定在伸直位,一般情况下,手指应取屈曲位置,也就是轻微握拳的姿势。这种位置不仅利于各种组织的修复,而且可以防止手指的关节发生僵硬。某一手指发生损伤,包扎或固定时一定仅限该指,切不可将邻近的健指一起固定,会发生关节强直,是十分危险的。对患肢从指尖开始向心脏方向推按。注意手法应由轻到重,循序渐进。如有瘢痕增生,可在瘢痕处揉捏按摩,以促进瘢痕转化,松解粘连。
参考文献
[1]胡央红.手外伤患者的疼痛护理[M].中国基层医药, 2011, 18(19).
[2] 赵柳.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M].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12).
[3] 王玲玲.早期康复护理在手外伤术后功能训练中的应用[M].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201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