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医内科脾肠病症

2015-07-04 00:27宫春清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性温病症西医

宫春清

【摘 要】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我国国民的健康状况受到了很多疾病的威胁,脾肠病就是其中的一种,这种疾病的危害性比较大,为了保证人们的健康状况,国家应该加大对各种疾病的研究,来保障人们的健康,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本研究综述了脾肠病概述、中医中关于脾肠病的病理、药理介绍等内容,阐述了中医治疗內科脾肠病的优势。

【关键词】中医内科;脾肠病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的疾病环境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疾病,严重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而脾肠病就是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内科疾病,这种病还比较特殊,西医中没有特别理想的治疗方法,更多的依赖中医。所以为了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国家医学相关部门和国民都应该加强对这种疾病的了解,以便寻求出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的好办法,来更好地保证国民的健康。

1脾肠病临床特点及治疗手段简介

脾肠病症是消化系统常见多发病,在临床多表现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其主要症状有上腹区疼痛、腹胀、食欲减退、嗳气、呕吐等。根据此病的临床表现来看,在中医上应归属为胃脘痛、胃痞,医书中早有论断:其为病也,则腹中空空,若无一物,是饥非饥,是辣非辣,是痛非痛,而胸膈懊恼,莫可名状,或得食而暂止,或食已

而复嘈,或兼恶心,而渐见胃脘做痛。而目前西医治疗脾肠病症并无特效方法,主要标准是对症治疗。

脾肠病症是消化系统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症状容易反复,病因以及发病机制复杂,目前西药疗效有限,目前其发病机制仍不明确。中医辨证治疗其核心在于辨证二字,而“辨”的方向在于全面观察,并且全面分析以此来求得“证”,这就是中医辨证治疗的核心所在。

脾肠病症表现为嗳气不爽、胃痞隐痛、厌食呕吐等。因此脾肠病症的患者,症结多在胃部,而胃部表现为阳明燥土,是体内气血之脏腑,外邪入侵、饮食不调、悲喜多情都能过对胃部造成伤害,导致积气淤滞,变生诸症。胃部受损日久,必然实转虚,招致气虚胃弱,又气息不调和,导致胃痞或者胃胀痛。

由于脾肠病的临床特点为脾胃虚寒,隐隐胃疼,呕吐、纳差,其机理为乏于温养,而致脾虚胃寒,所以治疗应该以药剂为主,针灸为辅。根据中医针灸理论,取足三里、中脘、气海行针灸治疗,配合公孙、内关、阴陵泉行针刺治疗,脾肠甚虚者还给予推拿按摩相关部位,以辛、温的中药药膏敷于脾肠部。药针相辅,内外相兼,动静相宜,也很明显的提高了治疗的效果。正因为如此,在中医诊疗过程中,辨证的思想无处不在。总之,中医治疗与西医治疗在大的治疗方向上相差无几,但是在彻底治愈疾病的效果上,中医辨证治疗是优于西医治疗方法的,而且因为中医治疗的项目细化具体,故无效治疗一项也是远远少于西医疗法的。

2中医中关于脾肠病的病理、药理介绍

中医认为脾胃同居中焦,互为表里,既密不可分,又功能各异。胃主受纳和腐热水谷,脾主运化而输布营养精微;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纳一化,一升一降,共同完成水谷的消化、吸收、输布及生化气血之功能。大小肠为腑,以通降为顺。小肠司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之职,大肠则有传导之能,二者又皆隶属于脾的运化升清和胃的降浊。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病多实,常有寒客热积,饮食停滞之患;脾病多虚,易现气虚、阳虚之疾。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因此胃病多热,多燥(津伤);脾为阴土,喜燥恶湿,故脾病多寒,多湿。小肠之疾多表现为脾胃病变,大肠之病则为传导功能失常。若因饮食所伤,情志不遂,寒温不适,渚虫感染,药物损伤,痰饮、瘀血内停,劳逸失度,素禀脾胃虚弱和肝、胆、肾诸病干及,可致脾胃纳运失司,升降失调,大肠传导功能失常而罹患脾胃虚弱,脾阳虚衰,胃阴不足,寒邪客胃,脾胃湿热,胃肠积热,食滞胃肠,湿邪困脾,肝气犯胃,瘀血内停等诸多脾胃肠证候。

脾肠病症临床表现主要为嗳气不爽、胃痞隐痛、呕吐纳差、脾胃虚寒;其治疗应围绕脾胃病中出现的气机升降失调,重视调理脾胃气机的升降,恢复脾胃逆乱之气机。方中以党参为君药,具有补中益气、除烦渴、和脾胃之功效;是治疗胃虚气弱的根本药物。白术为臣药,具有燥湿利水、健脾益气治功效;而使用白术助君药可补益脾胃;配以山药、茯苓、麦芽、陈皮、黄芪、炙甘草、云木香、柴胡、枳壳、干姜,诸药合用具有疏肝理气、温中健脾之功效;:槟榔味辛、苦,性温,在腹脘胀痛、消积食滞中应用;云木香味辛、苦,性温,用于行气止痛、健脾消滞、理气疏肝;茯苓味甘,性平,微酸,以宁心安神,健脾和胃;厚朴味辛、苦,性温,以行气消滞、降逆平喘;白术味甘苦,性温,可燥热利水,健脾益气;枳实味辛、苦,性寒,可作用于停滞内停,痞满胀痛;炙甘草味甘、性平,用于脾胃虚弱,可补脾和胃;干姜味辛、性热,可燥湿通脉、温肺化饮、温中散寒;麦芽味甘、性平,可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并给予针灸治疗,中脘、足三里分属于任脉、足阳明胃经,中脘为胃之募穴,足三里为胃之下合穴,二者均可用之通降腑气、健脾和胃止;关元、天枢为小肠大、肠之募穴,内关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沟通三焦,功擅理气降逆;公孙为足太阴脾经之络穴,调理脾胃而止痛;在根据辨证分型加取不同的穴位,共奏健脾益胃、行气止痛之功。

总之,健康是一个持久的话题,国民健康状况也是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而目前我国国民健康指数不是很高,大部分人都处在亚健康状态,还有很大一部分处在疾病状态,他们饱受疾病之苦。要想提高国家综合实力和人们的幸福指数,就要依靠科技的力量加快对各类疾病的攻克。

参考文献

[1] 张冰.中医辨证治疗脾胃气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 54例疗效观察[J].黑龙江中医药,2009,1(1):10~1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1993:74.

[3] 崔舒展,胡颖.肠易激综合征病因研究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21):3033~3034.

猜你喜欢
性温病症西医
冬菊吟
腰痛这个仅次于感冒的第二大常见病症怎么处理
炙甘草汤,适用于哪些病症
青春期病症
暖胃可饮桂花茶
洪雅中草药·低等植物·鬼笔科名录
老人多吃红糖可延年益寿
浅谈心房颤动的蒙西医治疗
蒙西医结合治疗肺结核进展
蒙西医结合治疗眼底出血的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