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性休克的重症护理体会

2015-07-04 00:27陆海艳
家庭心理医生 2015年7期
关键词:重症监护感染性休克护理

陆海艳

【摘要】 目的:总结感染性休克患者重症监护护理。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重症护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治愈30例,死亡6例。结论:重点观察意识状态、周围循环、生命体征、瞳孔、尿量等,保持呼吸道通畅、加强体位护理、心理护理利于预后。

【关键词】 感染性休克;重症监护;护理

感染性休克是由于体内严重感染时机体对于感染的反应导致的循环功能衰竭而引起。往往合并有效循环血量不足。常见于不适当的抗休克治疗以后或心脏代偿不全时,一旦出现,死亡率较高。对我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36例感染性休克患者临床护理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为2012年3月~2014年3月收治的感染性休克患者,其中男性21例,女15例,年龄5~75岁,平均年龄58岁。继发于上消化道穿孔15例,绞窄性肠梗阻8例,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5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4例,急性化脓性胆管炎2例。所有患者的病情均较严重,均符合感染性休克的诊断标准[1]。

1.2 治疗 感染性休克病情危急,变化快,应及时抢救,综合治疗。感染性休克时血液淤积在毛细血管网内,有效循环血量减少,须根据心功能30~60分钟内迅速扩容,常用等张含钠溶液(生理盐水)以20mL/kg(新生儿10mL/kg)的速度输入。评估患儿状态,继续以10~20mL/kg的速度,输液至休克基本纠正,一般给予2~3次,恢复血容量,增加心输出量,降低血液黏稠度。休克基本纠正以后24小时内,按每日50~80ml/kg计算,补充含钾维持液。补液时常规先用晶体液扩容,但应避免葡萄糖输入。在输入晶体液后可选择胶体液或血液,但感染性休克应尽量避免输陈旧库血。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情况下立即给予吸氧,可根据病情选择鼻导管、头罩或面罩给氧,必要时给予正压给氧。如出现明显呼吸困难应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有效血容量恢复后,可给予血管活性药物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肌收缩力,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在尽可能不影响循环的情况下,改善患儿的通气和换气功能,供给足够的氧气;避免使用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2 结果

治愈30例,死亡6例。

3 重症监护及护理

3.1监护 监测的内容包括血流动力学、内环境、脏器灌注和脏器功能等方面。重点观察意识状态、周围循环、生命体征、瞳孔、尿量等。意识状态的变化反映脑血流灌注情况。轻度休克时脑组织血流灌注不足,表现为神志清楚,精神萎靡,表情淡漠;重度休克时嗜睡逐渐转入昏迷,出现反复惊厥等颅内压增高的表现,同时伴有瞳孔的改变[2]。尿量的监测,每小时尿量是肾脏血流灌注的指标,应插尿管收集尿液进行监测。一般正常儿童每小时尿量>20ml/h,婴幼儿>10ml/h。观察皮肤色澤、温湿度及弹力,黏膜颜色及干湿度,末梢静脉和颈静脉的充盈度能反映周围体表的血流灌注情况。面色苍白或发绀、四肢湿冷表示病情严重。感染性休克时可有高热,可进行物理降温。如体温不升应注意保暖。注意观察肛温和肢体温度的变化,若肛温高过肢体温度6℃以上,应引起重视。轻度休克时心率、呼吸加快,血压正常或偏高,脉压变小;脉搏减弱,心音钝,呼吸加深,血压进行性下降表示休克严重。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适用于早期低氧血症的监测和液体复苏、氧运输的监测,在休克时需结合血气分析进行对照。中心静脉压(CVP)监测,反映测压当时患儿的血容量、心功能和血管张力的综合状况,对指导输液量及速度、是否使用强心药等提供依据。血气分析及血生化、血常规等化验结果监测 应仔细分析,并及时评估治疗效果。氧代谢监测。

3.2护理

一旦发现休克征象,立即通知医生,并备好物品,积极抢救。

3.2.1体位 取仰卧中凹位,头胸部抬高20°,下肢抬高30°,有利于呼吸和静脉血回流。

3.2.2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

3.2.3 给氧 在保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给予氧气吸入,直至休克纠正。使用氧气时,应使用经皮血氧饱和度监测判断是否存在缺氧。定期采血监测动脉氧浓度,使血氧分压(PaO2)维持在50~70mmHg之间[1]。同时注意氧气的加温与湿化,并记录给予的方法、时间和浓度,观察和记录患儿吸氧后的反应。

3.2.4补充血容量 迅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一条用于陕速输液,一条保证静脉用药。保证液体及药物输入。遵医嘱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或平衡液以维持有效血容量;有酸中毒者应用5%碳酸氢钠静滴予以纠正[2]。监测中心静脉压,作为调整输液速度的指标,中心静脉压<5 cmH2O时,可放心补液,达到10 cmH2O时要慎重,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防诱发急性心力衰竭。

3.2.5用药护理 遵医嘱使用多巴胺、阿拉明等血管活性药物,或用血管扩张药改善微循环,有条件的使用输液泵或微量注射泵,根据血压调整滴速,使收缩压维持在90~100 mmHg,注意防止药物外漏;遵医嘱按时给予抗生素,注意疗效和不良反应。

3.2.6 严格按医嘱控制输液速度,既要防止出现补液不足,又要防止输液过量引起心衰或脑水肿。

3.2.7积极控制感染及时发现及处理病灶。按医嘱使用抗生素,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做好基础护理,防止新的感染。

【参考文献】

[1] 徐丽华,钱培芬.重症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462464.

[2] 黄志英.感染性休克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09,19(3):709711.

猜你喜欢
重症监护感染性休克护理
急腹症的急诊观察与护理
被动抬腿试验评价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反应性的意义探析
每搏量变异度监测指导感染性休克术中容量治疗的应用价值
乳酸清除率对感染性休克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不同输血指征对重症监护患者预后的影响
重症监护中常见快速心律失常的护理对策
临床护理路径在重症监护治疗患者的家属健康教育中应用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西医结合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护理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