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钢工学院 高彦丛
胶凝砂砾石材料因为不对骨料进行筛分和清洗,胶结材料用量少,施工速度快等优越性,已经在水利工程的建坝中得到了应用。本文讨论,在砂砾石河床上建造胶凝砂砾石水坝,或胶凝砂砾石河堤,有关横缝设置的问题。横缝的设置,主要是应对温度变形和地基不均匀时的沉降,由于胶凝砂砾石材料的胶结材料用量少、砂砾石地基对温度变形的约束小,本文不讨论温度变形的问题,只限于砂砾石地基的不均匀因素。
一般说,坝段通过变形性质不同的地基时,应当于地基性质变更处设置沉降横缝。当然,设置横缝会增加若干工序,因此,有必要研究一下,地基变形性质不同到什么程度才需要设置横缝,显然,这取决于坝体的强度条件,而坝体的强度条件取决于物理的和几何的两方面的因素,对于坝段,地基性质的变更属于坝体的物理边界条件,坝段的几何边界条件除了自身的体型之外就是边界的约束条件。因此,本文以存在两段变形性质不同的地基为先决条件,用数值分析的手段,讨论跨越两段不同地基的坝段、不同约束条件下的坝体横缝设置问题。
数值分析对象的坝高15米,坝顶宽6米,上下游坝坡比0.8,坝段长100米,参见图1。坝体材料为胶凝砂砾石C10,取弹模1.75×104MPa、泊桑系数0.15,容重24KN/m3,抗压强度6.7 MPa,抗拉强度0.9 MPa。砂砾石河床地基,当全坝段按均一地基分析时,取弹模45MPa,泊桑系数0.15,内摩擦系数tanΦ=0.5,容重22KN/m3;当按前后两段不同地基分析时,前段(z<50m)砂砾石河床材料指标同上,称之为强基;后段(z>50m)取弹模31MPa,泊桑系数0.15,内摩擦系数tanΦ=0.4,容重20KN/m3,称之为弱基。
边界条件分成两种情况:一是模拟不分横缝的情况:地基部分的边界在x、y两个方向约束,z方向无约束。z=0m和z=100m两端的xy平面,平面内无约束,只平面的法向约束,即两端平面模拟为无限长的平面应变问题;同时,如此约束两端平面,计算模型相当于百米强基、百米弱基,交错排列下去的一个典型计算段。二是模拟分横缝的情况:地基部分的边界在x、y两个方向约束,只是地基部分最深的平行坝轴线的一条线上加z方向约束。z=0m和z=100m两端的xy平面无约束,模拟横缝面自由变形。
图1 数据分析的模型(长100米,三向约束未示)
坝体建基面的三向位移等值线如图2,三向位移的代数极值如表1。
图2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坝段建基面位移等值线图
表1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坝段建基面三向位移代数极值表
观察坝体建基面位移图2,位移u表明,建基面向下游移动,而且地基弱的一端向下游移动的数值大于地基强的一端,即,建基面有绕Y轴反时针旋转(对着坐标轴看,下同)趋势。位移v表明,建基面下沉,而且地基弱的一端下沉的数值大于地基强的一端,即建基面有绕X轴反时针旋转趋势。位移w表明,建基面上的结点向Z=0的横截面靠拢。由于两端的约束条件,两端分别相当于百米长的强、弱地基交错排列的对称面,因此w位移两端为零,在强、弱地基交界面上w位移出现代数极值。
坝顶面的三向位移等值线如图3,三向位移代数极值如表2。
图3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坝段的坝顶面位移等值线
表2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坝顶面三向位移代数极值表
观察坝顶面位移图3,位移u表明,坝顶面向上游移动,而且地基弱的一端向上游移动的数值小于地基强的一端,坝顶与坝底的移动方向相反,表明坝体有绕Z轴旋转趋势。位移v表明,建基面下沉,而且地基弱的一端下沉的数值大于地基强的一端,即坝顶面有绕X轴反时针旋转趋势,这与坝底的位移大体一致。位移w表明,它的位移与坝底面相反,在坝底面上的结点Z=0的横截面靠拢的同时,坝顶面上的结点位移远离Z=0的横截面,表明坝体有一个绕X轴的旋转趋势。由于两端的约束条件,两端分别相当于百米长的强、弱地基交错排列的对称面,因此w位移两端为零,在强、弱地基交界面上w位移出现代数极值。
建基面第三正应力和第一、三主应力等值线如图5,应力代数极值如表3。
图4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坝段建基面的第三正应力和第一、三主应力等值线图
表3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坝体建基面第一、三主应力代数极值表
先观察坝体建基面的第三正应力σz等值线(图4左),它与建基面的Z向位移(图2右)直接呼应,比较直观,当建基面上的Z向位移一致向Z=0的横截面靠拢,强基部分的坝体在建基面出现压应力,从两种地基材料的交界面(z=50m)向Z=0的横截面压应力逐步加大,弱基部分坝体在建基面出现拉应力,从两种地基材料的交界面背离Z=0的横截面拉应力逐步加大(显然,这个拉应力数值对于C10胶凝砂砾石材料是不能允许的)。
图4也给出了建基面的第一、三主应力σ1和σ3(图4的中、右两图),这两个图能够给出建基面上拉、压应力的代数极值。σ1的右半部分(Z>50)与σz图的右半部分(Z>50)数值接近,σ3的左半部分(Z<50)与σz图的左半部分(Z<50)数值接近。表明主应力的数值主要是σz的成分。
坝顶面第三正应力和第一、三主应力的等值线如图5,应力代数极值如表4。
图5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坝段的坝顶面第三正应力和第一、三主应力等值线图
表4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分横缝坝顶面第一、三主应力的代数极值表
同理,先观察坝顶面的第三正应力σz等值线(图5左),它与坝顶面的Z向位移(图3右)直接呼应,比较直观,当坝顶面上的Z向位移一致背离Z=0的横截面,向Z=100m的横截面一端靠拢时,强基部分的坝顶面出现拉应力,从两种地基材料的交界面向Z=0的横截面拉应力逐步加大,弱基部分的坝顶面出现压应力,从两种地基材料的交界面背离Z=0的横截面压应力逐步加大。在坝顶面上的拉、压应力都超出了胶凝砂砾石材料C10的允许值,尤其是拉应力。
图5也给出了坝顶面的第一、三主应力σ1和σ3,这两个图给出了坝顶面上拉、压应力的代数极值。图中σ1的左半部分(Z<50)与σz图的左半部分(Z<50)数值接近,图中σ3的右半部分(Z>50)与σz图的右半部分(Z>50)数值接近。表明主应力的数值主要是σz的成分。
鉴于问题的性质,前边交代了坝顶、底两个XZ平面的指标,为了直观,下边给出通过坝轴线的YZ剖面上的第一、三主应力等值线图(图6),以及两端(Z=0m和Z=100m)横剖面上的第三正应力σz的等值线图(图7)。图6上的Y=0为坝与基础的接触面,Y>0为坝体,Y<0为砂砾石地基,Z<50为强地基,Z>50为弱地基。图7上Z=0m的横剖面相当于100m米强地基的对称面,Z=100m的横剖面相当于100m弱地基的对称面。两个图上的等值线都表明,拉、压主应力、第三正应力都超过了C10胶凝砂砾石材料的强度指标。
图6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过坝轴线的纵剖面上的第一、三主应力等值线图
图7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两个横断面上的第三正应力σz等值线图
所谓全坝均匀地基是指百米长坝段的地基都用强基指标,所谓两段不同地基是指Z=50米分界,Z<50米的地基用强基指标,Z>50米的地基用弱基指标。计算全域主要指标的代数极值见表5。
表5 均匀地基与跨越两段不同地基的全域代数极值比较表
表5 可见,均匀地基不论是坝或地基的强度都在允许指标以内,两段不同地基不设横缝,坝体的拉、压应力和双剪余数都超标,而且集中在坝顶。地基部分的库伦余数都在允许指标以内。
对于百米长的坝段,在上述两段不同地基指标下,不设横缝,显然是不允许的。计算表明,坝体应力对两段地基的弹模比值最为敏感,次为容重、泊桑,至于砂砾石地基的内摩擦系数,它与计算对象的应力、位移无关,它只影响到砂砾石地基极限剪切强度指标,为此,把两段地基弹模比值不同、计算全域的代数极值列入表6。其中45/45的一列是均一地基,45/42.75的一列全域各项指标都在允许范围之内,此时两段不同地基的弹模差异为5%。这个结果可以描述为:当两种不同地基的弹模差别在5%以下时,百米长的坝段可以不设沉降横缝。
表6 两段地基的弹模比不同全域几项指标的代数极值
这段讨论只是局限在两段不同地基弹模比为45MPa/31MPa的情况。
不难理解,两段不同地基弹模比不变,随着坝段的加长,计算模型两端的应力状态会逐步改善,但,对于两段不同地基的交界面附近的应力状态改善将于事无补。不妨将坝段缩短,观察坝段的应力状态。计算的几个坝段长度不同,主要指标的代数极值如表7。表中的均匀地基,地基弹模45MPa,坝段长100米,列在这里以资比较。表中的最后一列表明,当两段地基弹模比为45MPa/31MPa时,坝段长30米,不分横缝的各项指标都在允许范围之内。不过,这个成果只是对于有这种类似边界条件的工程有参考意义。
表7 坝段长度不同全域几项指标的代数极值
上述两段不同地基,其弹模比45MPa/31MPa,坝段长100米,两端设置横缝,其建基面的三向位移等值线如下图8,数据范围的界限值如表8的数据列1、2。
图8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百米长坝段设置横缝坝段建基面位移等值线图
表8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设置横缝坝段建基面三向位移数据范围的界限
对照不分横缝的图2,观察分横缝的图8,可见X、Y方向的位移u、v趋势两者一致,只是后者数据加大,不再累述。两者的Z向位移不同,后者,在边界上,Z=100m的一侧缝面,代数极值10.33cm,Z=0m的的一侧缝面,代数极值9.326cm,这是横缝施工中需要关注的数值。
图9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百米坝段设置横缝坝顶面位移等值线图
表9 跨越两段不同地基设置横缝坝顶面三向位移数据界限表
对照不分横缝的图3,观察分横缝的图9,可见X、Y方向的位移u、v趋势两者一致,只是后者数据加大,不再累述。两者的Z向位移不同,后者,在边界上,Z=100m的一侧缝面,代数极值14.89cm,Z=0m的一侧缝面,代数极值15.47cm,这是横缝施工中需要关注的数值。
缝面位移数值达到厘米的两位数,给后期的接缝处置带来难题,其实,上述位移并非一蹴而就,坝体自重和水压并非同时施加,自重在先,水压在后,而砂砾石地基的变形发展很快,一般在自重荷载施加后的数日内完成,而上述位移的主要成分就是自重产生的位移,见表8、9的数据列坝段的坝顶面的三向位移等值线如下图9,数据范围的界限如表9的数据列1、2。3、4,自重位移占总位移的90%以上,水压位移不足总位移的10%,见表8、9的数据列5、6。限于篇幅,自重位移和水压位移的等值线略。由表8、9的数据列5、6可见,缝面的最大位移是1.388cm,这个数值对于设置两毡三油(三道沥青)的止水是适宜的。
坝段下的地基变形性质发生变化,为了适应坝体的沉降变形,在地基变化处分缝是很正常的。自然,分缝势必增加工序。胶凝砂砾石坝的主导理念是“宜材适构”,因此,采用胶凝砂砾石坝建造河堤,尤其是河堤很长,如何加长坝段减少横缝,正是这个理念的体现。
文中的两个研究结果是有意义的,其一是,当两段地基的弹性模量相差5%时,百米长的坝段可以不设置横缝。其实,砂砾石河床的物理性质,在沿河流方向的变化是不剧烈的,作为河堤的分缝设计,这个分析结果有参考价值;此外,当地质勘探数据不够准确时,5%的数据误差,在分缝设计中可以忽略。其二是,当两段地基的弹性模量相差31.11%时,百米长的坝段可以跨越变形性质不同的地基分界线,只在坝段的两段设置横缝。应当说,弹性模量在相邻的两段河床中截然相差30%的情况是少有的,即便遇到,这个分析结果可以作为参照,一般情况,两段地基的弹性模量相差不到30%时,这个分析结果对分缝设计有参考价值。
综合上述两个研究结果,可以说,砂砾石河床沿线的变形性质差别不足5%时,横缝的设置与否不取决于地基的不均匀沉降;砂砾石河床沿线的变形性质差别不足31.11%时,允许的横缝间距可以达到一百米。
工程中的实际情况远比本文讨论的内容复杂,因此,但愿本文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