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纪懿芯 林媚珍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地理与资源科学学院 周 丽
目前,师范生听评课技能薄弱,去专业化现象明显。不少师范生对于“听什么?评什么?怎么听?怎么评?”此类问题存在诸多不明确性,如听课前对课标及教材内容透析不够,听评课过于盲目,并无清晰的目标指向等。听课过程中观察不仔细,随意性强,笔记简略,致部分评课证据缺失。评课时缺乏逻辑性,主观色彩浓厚,陈述缺乏针对性,易模式化地套用评价用语等。为此,探究师范生听评课新范式及发展策略显得尤为必要。
听评课作为师范生的专业技能之一,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师范生听评课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其职后向专家型教师过渡的潜在因素。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预备阶段,师范生通过有效地观摩同行教师教学,选择性吸收课堂教学精华,能快速获取间接教学经验,优化自身教学行为。通过参与评课环节,一方面可初步尝试从专业角度剖析课堂教学,另一方面又能促进教学反思,逐步形成独具特色的教学风格,为后续专业化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传统听评课范式逐渐显现出一定弊端。弊端一:重“教师的教”,轻“学生的学”。“学生的学”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教师采取何种教学手段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学习。传统听评课
倾向于教师教学过程,忽视学生学习效果,有悖于课程改革要求。弊端二:重定量,轻定性。传统听评课工具主要由听课本、评价量表构成,且采取他评方式量化教师教学水平,这种以分定论的评价机制易受到
评价量表质量的影响,并无相应的分类、归纳、比较等定性评价,同时也忽视了评价者的主观能动性。弊端三:无合作的任务,无明确的分工。传统听评课践行以个体为单位的范式,无小组合作分工,个体无法多角度观察教学行为,听评课内容单一。
1.LICC范式及释义
L I C C是一种基于课堂观察的教学评价范式,最早由华东师范大学郭允漷教授及其研究团队提出。L I C C范式下的课堂教学由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与课堂文化(Culture)四要素构成。LICC范式中四要素相互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最终服务于学生学习。LICC中每一要素被分解成5个视角,每个视角又被分解成3-5个可供选择的观察点,这样就形成了“4要素20视角68观察点”,其课堂观察框架示意图如图1所示。此外,LICC倡导的合作式听评课在当前师范生听评课技能训练中也较为少见。
2.TPACK框架及释义
T P A C K(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 TPACK )即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知识,最早由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的马修•科勒 (Matthew Koehler) 和庞雅•米沙 (Punya Mishra) 在舒尔曼(Shulman.L)的“学科教学知识”(PCK)的基础上正式提出。TPACK强调信息时代教师技术知识的重要性,认为教师的知识构成由教学法知识(PK)、学科知识(CK)以及技术知识(TK)3类核心知识及在此基础上交叉而成的4类复合知识构成,是一种新型的、综合性的教师知识类型,其理论框架如图2所示。
随着现在教育技术的发展,技术知识(TK)正逐渐成为教师知识体系中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成分。鉴于学科特色不同,教师的技术知识(如微课程录制与播放等)在课堂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本文鼓励师范生在听评课过程中有意识地将技术知识纳入听评课范围之内,并将其作为衡量教师授课水平的重要因子之一。
所谓新听评课范式即在LICC与TPACK理论基础之上,倡导师范生依据一定评价量表,通过小组合作形式,对课堂“教与学”行为进行合理听、评的一种方法。新范式中,笔者在借鉴LICC范式四要素的基础上,将师范生听评课要素简化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课堂文化三要素。其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学均包含目标、过程、效果三项基本评价因子。同时,笔者依据TPACK框架,将教师教学过程中的评价内容分解为以CK(学科知识)、PK(教学法知识)及TK(技术知识)为主的三类基本知识,其中以CK为主的知识包含导入、重难点、知识讲解、作业设计四项基本内容;以PK为主的知识涉及教师对课程性质、课堂结构、学情分析及教学素养的把控情况;鉴于地理学科特色,以TK为主的知识强调是否运用传统版画技术及现代教学技术。新范式下地理师范生听评课量表如表1所示。
表1 :新范式下地理师范生听评课量表
高校在师范生的培养过程中,基本无专门的听评课技能训练课程,师范生听评课技能的培养工作主要在教育实习中进行。但就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师范生还是实习学校都更倾向对学科知识技能及教学法技能的获取或培养,对于如何从专业角度听评课多流于形式。新范式下的听评课,建议高校在适当增设听评课技能训练课程的同时,加强与实习学校的沟通,联合引导师范生提升听评课技能。
新范式倡导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式听评课,每小组由4~6名成员组成,选取1名负责人。每名成员除观察整体课堂教学行为外,具体听评课侧重点有所不同。假设某小组有4名成员,每位成员都需完整地观察“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及“课堂文化”三要素,并依据评价量表侧重观察不同要素或因子。例如,成员A可侧重听评“学生学习”要素,成员B听评教师“教学目标”及“教学效果”二因子,成员C负责教师“教学过程”的听评工作,成员D主要对“课堂文化”这一要素进行观察评析。通过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对课堂教学进行分类听课再评价,不仅能在宏观上把握课堂评价的目标指向,也有助于微观上深入透视课堂教学行为,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传统评价中单纯以分量化的弊端。
基于新范式的听评课主要分三阶段进行:课前准备、课中观察、课后总结。课前准备阶段中,小组各成员应有意识地感知教材内容、了解本次教学的课程标准、教学目标、重难点、教学环节、教学设计等。小组负责人应安排好各成员的听评课任务,并备好必要的评价量表、录音笔、录像机等辅助工具,以便为后续环节做好准备。课中观察阶段,各成员主要依据小组分工内容完成任务。课后总结阶段,小组成员分别就听课记录、录音回放进行组内总结与商评,以去粗取精,扬长避短。
项目名称及编号:四川省内江师范学院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地理科学专业综合改革(编号:XZY201105);广东省高等教育质量工程: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综合改革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