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玲玲+敬怡杰
【摘 要】多哈回合谈判历经曲折,所涉议题之多、范围之广、利益纠纷之复杂前所未有。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在谈判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发挥着什么作用存在着两种不同的观点,那么,中国未来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又将采取怎样的新策略?
【关键词】多哈回合谈判;中国新战略;世界贸易组织;负责任大国
一、多哈回合谈判的进程
第一阶段:2001年11月——2003年9月。2001年11月,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WTO第四次部长级会议上,通过了《多哈宣言》,决定启动WTO新一轮多边贸易谈判,并于2002年2月设立了“贸易谈判委员会”,负责监督谈判工作的进行。然而,在2003年9月于墨西哥坎昆召开的WTO第五次部长级会议上,却因为在农业问题(尤其是棉花问题)和新加坡议题上分歧严重而无法达成共识,此次会议最终以失败告终,使三年结束谈判的原定计划成为泡影。
第二阶段:2003年9月——2004年8月。坎昆会议后,与会各方积极调整谈判重点,将若干棘手问题暂时搁置,扔致力于恢复和推动谈判,终于在2004年7月底取得重大进展,达成《多哈发展议程框架草案》。重新确定包括棉花在内的农业、发展、服务贸易、贸易与环境以及贸易便利化等议题的谈判范围和基本方向,而将原新加坡议题中分歧争议颇大的贸易与谈判关系、贸易与竞争政策的互动作用和政府采购透明度这三项议题剔除多哈回合谈判。
第三阶段:2004年8月——2006年12月。2005年底于香港召开的WTO第六次部长级会议上,就农业出口补贴和棉花问题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翌年6月28日的日内瓦会议并没有在农业等关键议题上达成协议,会议被迫提前结束,WTO总干事拉米随即宣布无限期中止谈判,多哈回合再度陷入困境。
第四阶段:2007年1月——2008年7月。自2007年年初多哈回合恢复谈判以来,各方就农业问题开展紧密谈判,反复修订农业模式草案,并达成了多个工作文件。然而,上述工作的积极进展并没有取得相应结果,此次会议最终还是无法就关键的农业议题,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农产品特别保障机制上达成妥协。
二、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的角色和作用
中国于2001年在启动多哈回合谈判的多哈部长级会议上,被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此后,随着中国经济贸易规模的扩大,经济影响的增加,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的地位和作用也逐渐提高增大,并致力于由最初的规则学习者和适应者向发挥更大更重要的作用的方向发展。然而,人们对于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作用却存在着不同的声音。如何看待中国的选择,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应在未来谈判中发挥怎样的作用,对多哈回合谈判至关重要。
(一)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起到了建设性的作用
中国学者及官方普遍认为,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发挥了积极的建设者作用。2010年7月中国商务部发布的《中国与世贸组织:回顾和展望》报告称,“中国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坚定支持者,始终是多边贸易体制的忠实维护者,始终是多哈回合谈判的积极推动者。”中国作为世贸组织的新成员,虚心学习世贸组织的规则,承诺和履行了较高水平的义务,表现出作为全球贸易负责任的积极参与者顾全大局的姿态。中国是积极推进多哈回合谈判的,中国从入世以来,积极提交提案,创造性地提出了非农产品削减的“中国公式”;积极主办WTO相关会议,发挥协调作用,努力促成谈判;积极参与关键性的谈判集团并进入WTO谈判的核心圈,“中国因素”在谈判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中国在谈判中作出了实质性的妥协和贡献,自觉承担更多义务,大幅度削减减让关税。基于种种这些重大贡献,WTO总干事拉米也表示,“中国是多哈回合谈判中最积极的成员之一。”而这,也是中国很多学者的观点。
(二)中国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没有作出应有贡献
与之相对应的,许多发达国家相关官员及研究机构、专家学者却认为中国的表现较为消极,没有做出应有贡献。批评者认为,随着谈判的进行,中国没有发挥与贸易大国相称的作用,中国不愿推进进一步贸易自由化的立场导致了多哈回合谈判的失败;其次,其他国家因害怕中国产品的强大竞争力而不敢进一步开放市场也使协议难以达成;最后,中国入世改变了WTO既有的权力架构,中国的加入增强了发展中国家集团的力量,颠覆了WTO既有的权力结构而使谈判更能达成协议。因此,在2008年7月日内瓦小型部长会议未能达成共识后,出现了批评中国和印度的不妥协导致谈判失败的看法,尤其是美国指责中国破坏了这次谈判。
三、中国未来推进多哈回合谈判的策略选择
中国已明确提出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并在推动包括现有国际体系更加合理,坚持权力和义务相平衡,以“负责任大国”姿态应对全球性挑战,支持扩大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权和发言权等内容上制定了若干指导性方向和原则。这就要求中国未来在多哈回合谈判中应采取新策略,具体而言,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应加大和强化区域贸易和自由贸易的力度,积极参与多边经济合作;应加快和深化贸易和经济体制改革,更加开放、更加规范、更加公平地按照各国认可的统一标准和规则发展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开展公平竞争,努力创造稳定的外部发展环境。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一大货物出口国,庞大的经济利益决定了中国绝不能旁观由他人制定21世纪的贸易规则。因此,中国必须切实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推动多边规则向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国的世界经济贸易大国地位。
(二)“负责任大国”意味着中国应在多哈回合谈判中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物品,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产品贸易自由化、环境产品和服务协议等方面的谈判。与此同时,“负责任大国”也要量力而行。中国曾多次表述,“期待中国按发达国家的要求去发挥领导作用是不现实的”,中国作为一个科技和创新能力都有待提高的发展中国家,只能承担与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责任,以协调者的角色力争在各方利益博弈中寻找谈判突破的路径,促成多哈谈判尽快取得实质性进展。
(三)在多哈回合谈判历程中,“边缘主义”在WTO决策中曾多次出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多边贸易体制中的利益日益被忽视和边缘化。然而,随着20国协调组的崛起,发展中国家成功发挥了更关键性的作用。中国作为一个贸易大国的发展中国家,应积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切实推动多哈回合谈判朝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发展。
总之,多哈回合在农业补贴削减、农产品关税削减、非农产品市场准入和贸易便利化等方面取得的实质性成果,无疑会增加全球货物和服务年出口额的增加,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多哈回合谈判在其他经济议题上取得的进展,必将有效地抵制贸易保护主义,巩固多边贸易体制,强化世贸组织审议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的威慑力,进而增强全球各国对重振世界经济的信心。于此同时,中国应将世贸组织作为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平台,进一步推动国内经济改革,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物品,坚定地站在发展中国家一方,积极推动多哈回合谈判达成整体上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协议。
【参考文献】
[1]沈大勇.多哈回合的进展、困境及其原因探析.世界经济研究,2008.
[2]李计广.世界贸易组织多哈回合谈判与中国的选择.世界经济与政治.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