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小学健康校园政策:目标、内容与实施

2015-07-03 15:24刘来兵
世界教育信息 2015年10期
关键词:香港

刘来兵

摘   要: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健康校园政策起步于20世纪初,为实现青少年学生生理、心理与社交的健康发展,各学校积极建立统筹健康事务的管理与组织系统,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辨识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建立相关转介机制。香港健康校园政策在中小学阶段各有侧重:小学重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使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学则更多关注青春期学生的饮食、心理健康问题,减小校园暴力、吸毒吸烟等不良社会行为问题。

关键词:香港;中小学健康校园政策;青少年人生发展

青少年学生是国家的未来、祖国的希望。学生是否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直接关系国家的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当前,受社会发展、环境改变等诸多因素影响,我国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不容乐观,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心理健康问题和各种安全隐患凸显。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健康是青少年成长成才和幸福生活的根基,关系国家民族的未来和亿万家庭的福祉。相较于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内地尚未出台健康教育政策和健康校园计划,但加强校园健康教育是提升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必须路径。本文对2008年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健康校园政策及具体实践加以分析与总结,获取其健康校园建设的经验,为我国内地中小学健康校园建设提供启示。

一、健康校园建设的背景

一直以来,香港社会各界、政府部门及学界等都非常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各学校一向重视如何促进及保持学生的身心健康,让学生在成长过程中获得正面的引导及全面的培养,以正确的态度和技巧面对成长中的挑战,获得健康快乐的人生。然而,由于社会发展瞬息万变,科技与文化日新月异,香港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引起全港各界的高度关注。香港健康校园构建行动的全面开启,与香港青少年吸食毒品的人数上升及年轻化直接相关。据2008年10月27日香港《大公报》报道,香港青少年吸食毒品出现低龄化、多样化和地下化趋势。近74%的受访者首次吸食毒品的年龄低于16岁,逾64%的受访者吸食三种或三种以上毒品。因此,为了确保青少年健康成长,远离毒品祸害及抵抗不良思想与行为的诱惑,香港教育局鼓励全港学校制定包含禁毒元素的健康校园政策,整合校内资源,营造健康愉快的学习环境,帮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上进的生活态度,增添正能量,提升抵抗逆境的能力,健康愉快地成长。

二、健康校园政策的目标与内容

(一)目标

香港健康校园政策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达致生理、心理及社交上的良好状态,并藉此实现学生生理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交健康。第一,帮助学生发展健康的生活习惯。健康的生活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基石。在健康校园政策中,饮食、作息等相关制度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建立健康生活的模式。第二,帮助学生树立正面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香港中小学重视艺术课程的开发,目标在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缔造健康人生。特别是通过多元化的活动,让学生掌握生理、心理、社群健康的基本知识,以正面态度面对自己的成长与发育,并能够在个人健康和安全方面,凭借责任感和坚毅意志作出适当的考虑和抉择。第三,帮助学生学习实用的生活技能及抵制诱惑的技巧。借助“校园正能量计划”,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提升学生的自尊感,并培养学生抗拒诱惑的态度及方法。

(二)内容

香港健康校园政策的内容以上述三大目标为指引,具体包括四个元素。

1.建立统筹健康事务的管理与组织系统

成立一个专门负责校内所有健康事务的工作小组;委任一位资深教师带领工作小组;识别学生的需要,厘定学校的工作重点,参考校内及社区的可用资源,制定周详的计划,该计划应包含健康校园政策中的其他三个元素;计划须得到校董会的同意;确保学校所有员工认识及支持健康校园政策;从管理与组织、学与教、校风及学生支援、学生表现四个范畴来检视及落实校园健康政策,以便做出评估及跟进。

2.营造健康的校园环境

为学生提供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为其提供的健康服务项目,以确保学生生理及心理健康成长;落实训辅合一,营造关爱互助的氛围;加强与家长、社区的联系,争取他们的支援,以营造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健康发展的环境。

3.培养学生的健康生活习惯

检视目前的学校课程,确保学习内容包含足够的禁毒教育知识、技能与态度等课题;鼓励及提供全方位的学习机会,培育学生的正面价值观;安排学生参与各项由政府部门或非政府机构为学生特别举办的活动,如“共创成长路”“成长的天空”“青少年健康服务计划”等,以增加学生对毒品及其他危害健康事宜的认识;配合学校发展的重点,检视及筹划教师及其他员工的持续专业发展;强化与家长的协作,包括为家长提供亲职技能培训。

4.辨识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建立相关转介机制①

为教师提供核对表,以辨识需要帮助的学生;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训辅教师、警察学校联络主任、学校社工、学校管理层在辨识需要帮助的学生及在转介中的角色;制定清晰的内部信息分享指引(守则)和程序,包括敏感及保密资料、转介机制;制定与非政府机构、警察学校联络部及其他团体的对外交流咨询的清晰指引;策划对学生的跟进支援;检视有关程序,加强重要持份者之间的信息交流。

三、健康校园政策在中小学的实施

由于中小学生身心发展具有阶段性差异,以及校园健康问题表现不一,香港健康校园政策在中小学阶段各有侧重,小学重在帮助学生提升身体素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中学则更多关注青春期学生的饮食、心理健康问题,校园暴力、吸毒吸烟等不良社会行为问题。

(一)在小学的实施

1.鼓励学生参与体能运动,建立健康生活模式

第一,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体能运动。具体措施包括鼓励学生参加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Sport ACT奖励计划”和保良局“体适能测试奖励计划”、教授学生健体操、在课堂内加入体适能训练。第二,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运动量,具体措施包括增设跳绳园地、乒乓球天地。第三,加强家长教育,使其认识健康生活的重要性。例如,家长日在校园内摆放展板,对家长进行宣传教育。第四,提供多元化活动。如举办各种兴趣班、班际球类比赛、校本陆运会等。第五,强化学生的专项运动技能。如聘请教练,为校队提供指导;为有潜质运动员提供训练经费;参加不同类型的比赛,实施有效的专项训练课程。据统计,在体能运动习惯的培养绩效方面,25%以上学生能取得“Sport ACT奖励计划”铜奖或以上(取得活力校园奖),50%的小学四年级学生能在1分钟内前跳达30次以上,80%参加长期训练的学生的运动技能及身体健康有所改善。

2.营造资源节约型的学习环境,绿化校园环境

第一,绿化校园。如鼓励学生参加绿化校园资助计划,设计园圃景观;设置平台盆栽种植,更换楼层花篮植物。第二,设置回收垃圾箱。如在操场设置三色回收箱,回收废纸、铝罐、塑料等;在教室、教员室、校务处等地设置可再用的纸张收集箱等。第三,张贴节约资源标志。如在教室电闸位置张贴“节约能源”字样,提醒师生离开时关闭电源;由教职员工及环保大使定期举行节能巡查并发放巡查结果等。

3.推行正能量校园计划,使学生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第一,帮助学生建立健康的自我形象,提升学生的自尊感,使学生具备抗拒诱惑的态度及方法。如推行“仪容巡检”计划,每学期两次,确保80%的学生养成仪容整洁的习惯;推行“形象救兵”计划,让仪容整洁的学生帮助欠整洁的学生;推行“交齐功课有办法”行动,帮助学生养成交齐功课、守时的习惯;推行班级“正能量学生”选举,每年四次,获得学生认同,向学生传播获选同学的正能量特质。第二,提升学生的抗逆能力及坚定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态度。如制作励志系列的电视频道“心灵加油站”,进行好人好事榜样教育;与学校中文科的教师配合,每月推行“励志的警语名句”,令学生树立正确做人态度;邀请嘉宾来校演讲,嘉宾个人经验的分享能令学生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问题。第三,营造同学之间和谐相处的气氛,实践推己及人的价值观,师生互相关心,营造校园关爱文化。例如,设立“敬师月”,在小学一年级新生入学及早会介绍敬师的基本礼仪,可将每年的9月定为“敬师月”;加强校园常规管理,确保学校80%的学生能做到遵守各项常规;推行“晴雨一周”计划,记录班级一周大事,使师生能增强欣赏、互勉气氛;举行“师生互动舞台”活动,加强师生间的合作性;设立“互赏墙”,即学生写下对同学欣赏的话语,并张贴在“互赏墙”上;推行早会“自由讲”活动,即由学生在早会读出互赏卡内容,增进师生、生生之间的欣赏与感激之情;培训“心灵天使”,让学生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和关爱同学的意识。

(二)在中学的实施

1.关注饮食健康,养成健康饮食习惯

为提升学生的健康意识,让学生明白健康饮食的重要性,香港各中学均设有健康教育组,专门负责对学生饮食健康的管理工作。具体的措施如下:在选择学校内小吃部及饭店合作商时,以健康及卫生为首要考虑要素;与小吃部及饭店合作,为学生提供健康卫生的食物及饮品;检查小吃部及饭店食品的种类、价格、营养价值及卫生状况,对学生的投诉对象进行调查,令其服务更臻完善;定期与小吃部负责人联络;开设午餐代订服务,菜单于每月事先公布,让学生及家长自行选择;如发现学生有营养不良或厌食、暴食等现象时,及时联络家长,为学生提供均衡饮食或正确瘦身、增重的方法,并持续跟踪了解学生健康状况。

2.关注精神健康,维持身心健康

香港的中学不仅关注学生的精神健康,也十分重视教职员工的精神健康。具体的措施如下:通过教师专业发展组,为教职员工提供增加正能量、舒缓情绪及压力处理的培训;通过推行各种计划与活动,如“共创成长路”青少年培训计划、成长新动力生活技能课程、ICAN全人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课程及相关活动,提升学生处理情绪的能力;如发现在精神健康方面需要支援的学生,则安排社工及教育心理学家与其家长会面,并提供适切的支援。

3.推行无毒无烟校园建设,教导学生抗拒诱惑

为让学生认识滥用药物及毒品和吸烟的危害,教导学生掌握拒绝毒品、烟草诱惑的方法,具体的措施如下:宣传拒绝滥用药物的信息,通过举办讲座让学生体会滥用药物和吸烟的后果;培训专业团队,令教职员工和家长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良好榜样,建立健康的校园风气和家庭环境;辨识需要帮助的学生和建立相关转介机制,为教师提供核对表,明确说明教职人员在转介中的角色;建立教师值班制度,在课前、课上、课间休息、午餐及放学后,安排教师巡视校园,确保学生得到适当照顾及关怀。

4.关注暴力及欺凌行为,促进学生之间和谐共处

让学生认识到暴力及欺凌行为对同学成长所造成的伤害,协助提升学生的自尊感和自律能力,让学生和谐共处,具体的措施如下:加强教育与辅导工作,协助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得到满足感及成就感,协助学生建立个人自尊感及发展对法规的认知和自律力,帮助学生辨识及抵制不良朋友的影响,协助学生发展良好的朋友支援系统,帮助学生增强自信心及接纳自我形象;推行强化学生个人认知及自信心的活动,举办反欺凌、反暴力讲座,向学生讲解及分享真实个案,让学生对暴力及欺凌行为的问题多加注意;提供潜能发展活动,让学生积极面对挑战,发展自己多方面的潜能,提升处事的能力;开展义工训练,提升自我价值;参观警署、监狱等部门,让学生了解其行为所需承担的后果及对个人和家人的影响,以起到警惕作用。

5.推动共融文化,建立互相尊重及和谐的校园文化

对不同能力及需要的学生提供支援,让其建立自信及培养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互相欣赏及接纳不同能力的同学,形成和谐的校园文化,具体的措施如下:实施“全校参与模式”的“学生成长支援政策”及“融合教育政策”,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协助有特殊学习需要的学生,使其得到适当的照顾,并通过家校合作,使学生获得更大进步;通过各学生支援组所推行的计划及活动,让不同能力、不同需要的学生得以发展潜能,并学会互相欣赏和尊重;参加联校资源中心计划,寻找促进学生发展的校外资源,协助学生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

四、结语

校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营造健康的校园是学校的基本职责。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界定,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美状态。以此三维健康观来审视校园建设,不仅要关注学校饮食卫生环境和体育设施的建设,还要关注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建设,以及防暴力、防欺凌、禁烟和无毒的建设,全面营造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环境。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倡议和主导下,各国或地区均注重加强健康校园建设。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以往的以发展学生知识素养为主的校园建设已经不能适应当前形势所需,近年来频发的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为此,教育部积极推行建立健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监测评价机制,激励学生积极参加身体锻炼,印发《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要求各学校每学年开展覆盖本校各年级学生的《标准》测试工作。然而,提升学生体质仅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组成部分,并不能从整体上实现学生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香港中小学健康校园建设实践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理念还是实践均已较为成熟,可以为内地的中小学健康校园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注释:

①转介机制是指教师遇到需要帮助的学生而自己又不能很好地解决其问题的时候,将其转给专业心理咨询教师或其他人的一种机制。

编辑 吴婷   校对 朱婷婷

猜你喜欢
香港
香港故宫
香港全城
香港三名﹃占中﹄黑手被判入狱
香港ifc商场夏日呈献
香港ifc商场 本季好FUN乐
香港ifc商场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