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择校

2015-07-03 10:00
航运交易公报 2015年22期
关键词:改变现状名师家庭

又到新的升学季。家长们的情绪可以用抓狂来形容,耳闻目睹,感慨万千,“虎妈猫爸”就在你我身边。择校这档子事在中国由来已久,不是十年百年之久,而是几千年的传统了。远到孔子坐馆开学,有七十二贤人,三千弟子,各国才俊趋之若鹜,“择校”而来。此后,为师者以择天下俊才教之为幸,学子以得天下名师授业为荣,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基本思维和行为模式。汉惠帝得“商山四皓”身后站一站,居然使刘邦回心转意,最终传位惠帝;岳飞自幼失怙,孤儿寡母寄人篱下,岳母为让儿子有机会入当时名师李桐馆下,不惜入李家义务帮佣,做洗洗涮涮的老妈子;《西游记》中孙悟空更是跋涉千里找到神仙祖宗“菩提老祖”,死乞白赖拜入门下……个个是名师出高徒。

也难怪古代皇家官宦为教子请的都是当时的名臣名相,学问、事功、人品都必须是冠绝当世。即使清寒之家,也会攀亲附故,想办法将子弟送入亲戚或同乡大户人家开的学馆,陪富家子弟或殷实之家的孩子读书,虽然会受到欺辱,但名师难得,能够委屈求师已属不易,今后出人头地,一则算是苦尽甘来,另则也是一段励志于学的佳话。

现代社会,以人人平等为第一要旨,表现在教育上,就是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但是,权利平等了,机会是不是会均等呢?从根本上说,只要人是在具体的时间、空间里生活的,那么,一切都会受到具体情况的制约,这个道理古今一般。现实中,家长从感情上可能不接受皇家的专属教育、官宦之家的家庭教育、富裕之家的特色教育,这些模式显然会被指不平等。但人们是在反对教育不平等吗?不全是。有些人在感叹自己因为位低、钱少、关系薄的同时,又极力反对自己孩子所在学校接收地位更低、钱更少、举目无亲的外来务工者的孩子。显然,不合理制度的反对者,同时又是这个制度捍卫者。人们要的不是平等,而是倾向于自己的“平等”。

所以,只要建立一个好的制度,设计一个好的程序,实施一个好的管理,就能够改变现状的想法并不靠谱。我认为,需要改变的是社会和家庭在孩子身上寄托的目标。古往今来,我们的人才目标就是“上致君,下泽民,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且不说这种目标有什么好与不好,先看这种目标的底牌是什么:先是“君”,就是国家;再是“民”,就是社会;“父母”、“前”“后”就是家族,其中看不见“当事人”自己。个人一切努力的意义在于国家的、社会的、家族的利益。没有个人地位的教育理念当然会更少考虑个人多样化的意愿;没有多样化意愿就不会存在实现个人理想的途径。自“古华山一条路”,这条路能不挤吗?我们扪心自问,几千年来这样的教与学的目标变化过吗?如果没有彻底改变,怎么能够改变现状呢?

前些时间,在微信上广为转发的一篇文章提到:“凡是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的,等待这个家庭的多半是悲剧。”我只能“呵呵”,问作者是否是“外国人”!在独生子女的家庭结构中,孩子一出生,天生的成为“第一”,试问哪个家庭胆敢非同,那才是这个家庭的悲剧,不得安宁!endprint

猜你喜欢
改变现状名师家庭
小老虎种花
家庭“煮”夫
浅谈我的初中历史教学
翻转课堂,培养兴趣,改善职高数学教学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