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健,李晓明,王超,王荣军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设计院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石家庄 050021)
随着城市化的飞速进展,许多城区内都出现了大量高楼密集的商业区和住宅小区,现有的移动通信无线网络不能对这些区域进行良好覆盖,通常在高层建筑物内安装室内分布系统(即多点布放小天线)实现,但该种方法的缺点是造价高,在实施过程中需要业主配合,工程建设难度大,常因业主限制而无法施工的现象。也有少量的利用室外宏站对室内进行覆盖,但覆盖区域较小,特别是高层覆盖通常不满足网络要求。截至中国移动LTE二期结束,河北移动4G室内分布系统将达到4000余套,其中新建分布系统约占总规模的一成,投资过亿元。可以看出,一方面用户与网络建设存在深度覆盖需求,另一方面室内分布建设量大,而其中物业协调难度大,需要研究并推出一种低成本、易协调的高层住宅覆盖解决方案。
针对密集市区高层楼宇的室内覆盖,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良好通信效果的智能天线及其应用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
具体描述如下。
图1 覆盖解决方案
第1步:由运营商提出需要覆盖的场景。
第2步:由设计单位进行前期的现场勘察,看是否能采用本方案解决。
第3步:如果能采用本方案,设计单位协助运营商选择合适的站址、安装前的楼宇内扫频测试与周围的LTE路测。
第4步:由设计单位制定室外天线覆盖室内的完整技术解决方案,包括天线安装位置(挂高、方位角、上或下倾角等)、拟定天线的水平、垂直波束宽度,以及根据运营商所选站点天面提供设计草图等。
第5步:由运营商根据第2、3、4步形成的方案和设计草图,决策是否实施本方案。
第6步:如果运营商决定采取实施本方案,由运营商与设计单位签订实施方案合同。
第7步:运营商与设计单位签订实施方案合同后,由设计单位提供定制天线,由运营商组织施工人员按照实施方案进行天线安装,设计公司提供协助。
第8步:由设计单位与主设备厂商和运营商一起制定详细的测试方案。
第9步:设计单位协助主设备厂商或运营商按测试方案测试。
第10步:设计单位协助针对第9步的初步测试结果,协助调整天线参数使覆盖效果达到最优化,包括了天线参数优化等,协助提供完整的测试报告,协助组织验收,运营商进行站点入网。
可以看出,本方案利用了现有的站址资源,通过利用现有的抱杆,或者通过光纤进入到小区,新建RRU与特色天线,实现了一个RRU加一副天线覆盖一座大楼,极大的节约了投资,更重要的是降低了物业协调难度。对于不能够进入的物业点,例如党政办公楼、难以进入的小区,可以利用临近的宏站址资源,实现室外覆盖室内的LTE覆盖。其中,这里的天线指一种新型天线,见参考文献1,技术细节这里不再赘述。通过实际测试表明,该方案具有可行性,可以作为特定场景的高层楼宇LTE深度覆盖补充方案。
我们选取了有代表性的站点进行了测试,站点1无室内分布的20层写字楼、站点2不能新建室分的13层党政办公楼、站点3市区常见的30层住宅楼。设备厂家分别为中兴、爱立信和华为。
对近窗区域的对打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如图2结果,在近窗区域,能够实现覆盖,随着层数的增加场强降低。近天线的半部分写字楼区域有少量隔断,较为空旷。通过打点测试表明(12层打点图如图3所示),可以实现近天线部分区域的深度覆盖和较好的干扰水平。
测试结果如表1所示,数据表明,此新型天线及方案实现了一副天线覆盖一幢高层建筑物的目标,覆盖效果很好,解决了网络中的实际问题,LTE下载速率达到室分分布系统覆盖水平,基本可替代这类单薄楼体的室内覆盖系统。对覆盖楼宇周围的小区内道路测试,覆盖也很好;同时进行周边路测,对大网无明显影响。
图2 站点1的RSRP分布统计图
图3 站点1的12层打点图
表1 站点2采用室外覆盖室内的方案前后对比
测试单元为2梯4户,测试路线为住户楼道和电梯前过道。开站后,实现了全部1~30层住户楼道的LTE无线宽带接入覆盖。天线正对楼层(9层)的住户过道达到40 Mbit/s;高层(30层)的住户过道可以达到12 Mbit/s;低层(3层)的住户过道可以达到27 Mbit/s。可以推断,临近天线方向实际用户体验将优于测试数据,完全满足室外覆盖室内方案的设想。测试结果表明,高层住宅场景适合新型天线的室外覆盖室内方案。新型天线可以提供水平和垂直方向均较宽的覆盖波形,同时楼体内电磁环境相对独立,可实现具有一定RSRP的覆盖场强,且具有较好SINR效果,使得整体接入速率保持在较好水平。
需要强调的是,针对具体的场景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参数,如天线方位角、下倾角以及后台的参数,图4给出了站点3的优化前后对比。
针对某高楼楼宇的实际案例进行投资对比分析。采用室分双通道覆盖方案,30层楼宇需要室分造价10~12万,室分RRU8~10个。总费用在18~22万之间。采用本方案只需要一个宏站RRU和一副新型天线,以及相关设计及测试优化等十大步骤,远远小于20万的常规室分投资。需要说明的是,这里的对比尚未增加物业协调成本。因此,可以推断在同等条件下,能够节约投资75%甚至更多。
通过多个网络应用表明,本方案具有如下特点:总体上,本方案的建设周期短、投资小、易协调物业。同时便于选择站址与方案推广,由于天线外部接口未变,与当前宏站各厂家的RRU都兼容,与当前宏站的安装方式兼容,此外天线尺寸小便于固定安装,天线尺寸450×310×133(单位:mm)。
通过多个场景应用,本方案建设成本低,投资回收期短,建议部署在以下场景:第一,难以协调,或者进驻成本过大的物业点。即针对之前无法布放室内分布系统的物业点优先考虑本方案。第二,适用于对LTE有迫切需求的物业点。本方案建设周期短,能够快速部署,可提升用户感知。第三,待覆盖物业点附近具备宏站资源时,优先考虑本方案。这里宏站资源指对面有楼,且具备开通宏站的条件,或者能新建宏站。
图4 站点3的优化前后对比
[1]李晓明,董健,刘畅,等.一种适合高层建筑密集区域覆盖的智能天线[J].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2012(5):P79-83.
[2]汪颖,程日涛,汤利民.TD-LTE室内分布系统性能与建设策略研究[J].移动通信,2011:P17-21.
[3]王超,李悦,艾秀青.住宅小区深度覆盖策略研究[J].电信技术,2013(12):P61-64.
[4]付威,谭展.TD-LTE室内覆盖建设解决方案研究[J].移动通信,2007,36(16):P17-22.
[5]张华铎.TD-LTE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