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天铀
(三)
李书喜:在您以前的画作当中,生命的迹象较少,有人物的更少,从画册和市面上很少见到这两年在您的新作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高人隐士,是不是您对生活和人生有了新的思考?
陈天铀:不是这样的。山水画不管是否画了人或动物,都是人生命的体现。画家从生命的角度思考,艺术是终极真实的沉思和探寻。我这几年致力于艺术精神和笔墨锤炼,试图在生活的积累中完成笔墨语言的转化,这就需要向传统学习。于是,我近年在意临、背临中画了不少更接近传统山水画的小画,其间也表现了古人隐逸休闲的一面。
李书喜:以前您的山水画作里面鹿和大雁的点景相对多,这两年人物点景画得多了,尤其是古代人物。
陈天铀:是的。人物点景最早的时候也画过一些,这些年,我又觉得这些内容有情趣。表面上是个隐居的题材,实际上是自我修炼的过程,我这些年读了好多的古画,通过这种读找到感觉,再分析它的笔墨结构然后再画。从美术史研究当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在深入分析研究传统笔墨技法的同时,了解古代文人山水画的创作思想。我在反复读古画的时候也就不自觉地把它的隐逸思想带过来了,顺便就画个茅屋,或者临流观瀑、草堂读书、巡山访友等。这也是对现代写生的一种补充吧。
李书喜:在您有了自己的风格面貌以后再拿传统来补充自己?
陈天铀:不断地从传统去求教,我能得到一种支持,时时刻刻从传统中寻找中华文化精神的支撑,西方的东西可以吸纳接受,但是中国本土的东西不能丢,一定要继承、要发扬光大。
李书喜:也可以理解为您在反复学习传统的过程中顺其自然形成的一种结果。
陈天铀:是的。
李书喜:现在很多大家虽然艺术风格不同,但是艺术主张和追求是有类似之处的。您前面说过艺术体系,似乎您和贾又福、王文芳属于一个大的探索体系,但是又都有各自的发展,他们的存在是否让您少了一些孤独,并得到一些启发而令您喜悦?同时也因他们抢说了一些您想表达的艺术语言而令您烦恼?
陈天铀:贾又福先生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山水画领域最有成就的大家之一,他在艺术创作上取得了非凡成就,也是一个呕心沥血的理论思考者。在他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研究中,以儒家为骨,道释为用,使天地精神与时代思潮对接,用画笔唱出了时代的最强音。在同他的交往中,我看到了自己艺术追求的方向,坚定了我立足西北、创造新时代西北心像的决心和信心。王文芳先生也是我最喜爱和钦佩的山水大家。他以丝绸之路为母题的山水画有强烈的形式感、厚重的体积感、悠久的历史感和崇高的境界感。他真精内蕴、大美不言的审美意识和鲜明的个性影响了一批甘肃的山水画家。1985年,他从定西办完学习班后来到兰州,在省美协办了一个小型的内部观摩展,我去和他聊了好几个晚上,对我有很深的启发。我认识到“身行万里半边天,归来还看自家山”,坚定了我以河西为基地,以祁连山为母题的山水画创作的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