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画十一大藏家
宋画之美,美在简单、含蓄、谦卑、轻柔的文艺态度,在困顿中浪漫,在缺憾中赞美,于山川小景、人物花鸟中轻叩生命的价值。
台北故宫博物院N件
(有两种说法:一是有宋画943件,二是有近420件元以前的绘画)
镇馆之宝:(宋)范宽《溪山行旅图》
故宫博物院254件
镇馆之宝:(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上海博物馆72件
镇馆之宝:(宋)赵佶《柳鸦芦雁图》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53件
镇馆之宝:(宋)范宽(传)《雪山楼阁图》
美国大都会博物馆50件
镇馆之宝:(五代)董源(传)《溪岸图》
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41件
镇馆之宝:(宋)巨然《溪山兰若图》
辽宁省博物馆39件
镇馆之宝:(宋)赵佶《瑞鹤图》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25件
镇馆之宝:(五代)石恪(传)《二祖调心图》
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18件
镇馆之宝:(宋)佚名《八公图》
美国弗利尔美术馆18件
镇馆之宝:(宋)郭熙(传)《溪山秋霁图》
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17件
镇馆之宝:(宋)佚名《伏生授经图》
(资料来源:《宋画全集》,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至今)准禅师赠予日本僧人一谷的《禅宗无准大师像》;也有人物在山水中静坐慢行,将自然作为情绪的衬托,如马麟的《静听松风图》。
画院画家曾专心描绘俗世故事画和界画,城市兴起后,描述市井生活的图卷流行一时,有高元亨的《从驾两军角觗戏场图》、燕文贵的《七夕夜市图》、叶仁遇的《维扬春市图》等。其中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最为人所熟知,从市郊到汴河再到都城汴京街景,高处鸟瞰、移步换景。全卷总计人物500多,牲畜超过50只,船只、车轿各20有余,其史料价值为一时之冠。
花鸟动物画起初有黄筌、徐熙两派,以黄体为正宗,到宋徽宗亲创粗笔水墨花鸟,更加主流和严谨。徽宗时,画学正式纳入科考,是中国宫廷绘画最兴盛的时期。台湾作家蒋勋戏称“宋徽宗是故宫精神上的第一任院长”,徽宗自己也是一位出色的花鸟画家,他的《瑞鹤图》和《柳鸦芦雁图》现在分别是辽宁省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北宋中后期文人画兴起,苏轼、文同、黄庭坚、李公麟、米芾以王维和顾恺之为先驱,即兴创作,追求得意忘形的境界。技巧自在,精神复古,也是从他们开始,“替绘画开启了一种类似寄情寓兴的功能”(《图说中国绘画史》)。
南宋的画家,一部分仍沿袭北宋大师的创作路径,以细腻的皴法表现壮阔的山川形势;另一部分转向偏角山水,以局部代全景,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是其中的代表人物。确立梅、兰、竹、菊在文人画题材中的地位,也是在南宋完成的。
作为商品的宋画,在后世奇货可居,仿制宋画一直是流行风尚和生财之道。所以,虽然宋代的书画和文献充足,专家们对宋画的鉴定还是把握不足。
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人对宋画的购买需求旺盛,上海遂成为作伪产业的中心,此时生产的大量伪作让美国人交了不少学费,也为中国艺术史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班宗华在宋画国际会议的报告中专门讲到其中的细节:
从1890年至1920年的大约30年间,很多人都希望得到恩斯特·费诺罗萨(1853-1908年)、劳伦斯·比尼昂(1869-1943年)、福开森(1866-1945年)所提到的那类绘画,其中宋画最受欢迎。查尔斯·朗·弗利尔(1854-1919年)在给一位中国代理人的信中写道:“我只购买宋朝及更早时期的绘画。”弗利尔的确得到了一些断为宋代的作品,但是大部分所谓的“宋画”其实是由明清两代宫廷画师和职业画师伪造的。
石守谦感慨“一代代年轻人离中国的传统越来越远”。2014年11月,正在苏州展示静物油画的陈丹青,也坦白地对澎湃新闻的记者说:“我把北宋的画册一放到面前就知道,我肯定画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