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治荣
当故乡越来越成为一堆的无眠,黑咕隆咚地点燃所有的灯火,彷徨之中,只有斗室的光芒。即便是掬水见月的夜晚,故乡也只能远望。有时候,故乡对于你来说,想,或者不想,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你越长大,故乡就越真切;你越牵挂,故乡就越亲切;你梦里越近,故乡越是那样遥远。离家久了,故乡只有梦里的依稀,只有一座山的朦胧。想回家,往往是身未动,心已远。
一条柳树随岸、芳草行滩的小河,一条石板道顺着村口拾级而下,岸边要么是挑水的男人,要么是洗衣的女人。一座低矮的石桥用青石条垒砌而成,南北两岸的人不知道走了多少辈,每逢大水来袭,石桥便被完全淹没,要过河的人也只能望水兴叹。一色的黑瓦白墙围成一个很大的湾子,一道道七弯八拐的巷道让人摸不着北,也找不到出口。夕阳下那袅袅的炊烟让人觉得温暖而宁静,那棵千年的皂荚树,年复一年果实高悬,树影婆娑,一地的阴凉。这便是故乡的悠然风姿。
一座小山上的一排墓碑刻着一串静止的符号,一座大山上躺着一座残破的古寨,一座祠堂只剩下一对精美的石鼓,一本泛黄的族谱见证一个家族的兴衰成败,一口老井仍旧涌着百年不绝的甘冽,一块红布蒙眼的驴子在榨房吃力地拉着一块巨大的黄石碾子,一个学堂只有一栋房子一位先生和一打孩子,一群人操着一样的土话,习惯一种自然的调,一群人天生就有相似的性情和相似的眉骨,一群人一辈子没出过远门也没有什么遗憾。这便是故乡永不褪色的底色。
当放情奔跑的公牛爬上山岗的时候,当杜鹃花映红了山岗的时候,春天便是来了。油菜黄了,还不是忙的时候,麦子黄了,还不是最忙的时候,等到白鹭展翅、白水茫茫的时候,农忙便是来了。犁耙水响之后,铺天盖地的秧田在蓝天白云之间成了一望无际的底色。当七月的暴雨卷走了一地的西瓜,黑不溜秋的孩子拿着串鱼的柳条在水塘沟边到处乱逛的时候,孩子们的假期便是到了。一个流水口,一个草做的风车,可以兴奋半天;一根插在水中的麦草,几只大小的蚂蚁,可以把自己玩累,也可以把蚂蚁玩死,这便是一个人的快乐。
当禾场点燃熏蚊的艾蒿,搭起过夜的凉床,夏夜便是来了。吆喝着去河里打夜鱼的声音远了,吆喝着去洗温泉,回来的脚步声又近了,此起彼伏的青蛙声一阵阵又更明晰了,远处的灯火渐渐地少了,渐渐地,夜也就深了。裹上被单不再理会草虫的浅唱,不再看飞来飞去的萤火虫和天上那颗行走的星星,只有一丝丝的露气袭来,只有让人潮湿的凉意。
风的味道,雨的味道,云的味道,成就了季节的味道;山珍野味,年货腊味,成就了舌尖的味道;黑瓦土屋,成就了家的味道;父老乡亲,成就了亲情的味道;坐花轿,踩高跷,过家家,玩泥巴,滑冰河,成就了童年的味道。这所有的味道就汇集成了故乡的味道。
几亩水旱薄地,几只鸡鸭鸣鹅,几头猪马牛羊,便是一种生活;几个相同的菜,几个相好的人,几件快乐的事,便是一个人生;几个孩子老了,几个老人少了,几个媳妇生了,便又是一代人;几张搭台的方桌,几把长凳,几样锣鼓,几种把戏,几首小调,便是一个传承。
故乡,心与心没有距离,人与人没有围墙。一家杀了年猪,家家都可以借点鲜尝尝,借啥还啥。一家有事,全村的人都来帮忙,大缸装酒,大馍装筐,大碗装肉,大锅熬汤,蒸饭用大桶,蒸菜用大笼,拼上各家各户的桌子碗筷,摆上长长的流水席,那叫热闹。一湾子的狗认得一湾子的人,一河的鱼虾听得懂一乡的网,一村的孩子熟悉一窝的鸟蛋和一窝的八哥。
只要父母还在,你就永远是个孩子;只要一天不回,你就永远是个游子;只要你山性不改,水性不移,你就永远是个凡夫俗子;只要你一天还有梦想,你就永远是个大山的骄子。几年不回,打架的孩子已经长大,他的孩子已上了学堂;几年不回,隔壁的那个丫头已嫁他乡,她的孩子已在喊娘。
故乡,天生为你唱,今生已为迟。
(作者单位:京山五中)
责任编辑 严 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