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的城市精神塑造

2015-07-02 12:20魏胜利
科教导刊 2015年17期
关键词:城镇化

魏胜利

摘 要 有学者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人的城镇化过程。人的城镇化过程,则有很大一部分是一种精神的城镇化过程,是人与人精神上的融合与发展,是城镇化过程中对城市归属感、安全感、自豪感的建设与提升。人对城市的这种依恋精神,以及由此对城市产生的奉献之心,都是城镇化所必不可少的精神支撑,也是城市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 城镇化 城市精神 归属研究

中图分类号:F299.21文献标识码:ADOI:10.16400/j.cnki.kjdkz.2015.06.073

On the City Spirit Shape in Urbanization Process

WEI Shengli

(Tieling Municipal Party School, Tieling, Liaoning 112000)

Abstract Some scholars have suggested that the new urbanization process is the human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People's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re are a large part of a spiritual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the integ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human spirit, is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of the city a sense of belonging, a sense of security, pride and improvement. People of this city's spirit attachment, and dedication of the heart of the city thus generated are essential urbanization spiritual support. It is the city to be the key to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ization; city spirit; attribution study

城市自古就是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中心,尤其是在步入工业现代化进程后,城市的发展已经是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的大趋势。目前全世界已经有50%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多数发达国家的城镇化率超过75%。中国目前有52.6%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但其中有近3亿人口为不具有城市身份的流动人口,这部分人员处在城市的边缘地带,生存在城市却不具备生活的基本保障和条件,只算作被城市化。去掉这部分人口,中国的城镇化率只有36%,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我国,中小城镇近两万个,承载了相当部分的城市人口,而且承担着推动城市化进程的重要任务。因此,在推动城市化过程中,城镇是关键的发展节点。与世界接轨的城市化,离不开充分发挥中小城镇作用的城镇化。

1 城市精神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1 从精神范畴定位新型城镇化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一种文明素养和道德理想的综合反映,是一种意志品格与文化特色的精确提炼,以及生活信念与人生境界的高度升华,是城市市民认同的精神价值与共同追求。从城市精神的定义来看,城市精神应当包含良好的社会风气、昂扬的气质风貌、坚实的精神依靠和共同的价值信念。风气和风貌是一座城市的外在形象,而精神依靠和价值信念则是根植于人内心,流淌于人血液中的一种特质,这种特质使得一个人因为这座城市而拥有骄傲感、自豪感和归属感,这是一种愿意为这座城市生存和发展而付出的强大动力,尤其是一座城市在面对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时,愿意与城市共存亡的强大力量。

不同的人对于城市精神有不同的解读,城市地理学家菲利普·潘什梅尔说:“城市既是一个景观,一片经济空间,一种人口密度,也是一个生活中心和劳动中心,更具体点说,也是一种气氛,一种特征或者一个灵魂。”城市学家乔尔科特金说:“城市必须通过一种共同享有的认同意识将全体城市居民凝聚在一起。没有一个广泛接受的信念体系,城市的未来将很难想象。”由此可以看到,城镇化的过程,从精神层面解读,就是人的精神融合过程,通过本地与外来思想文化的对接、碰撞、升华,变成同一种具有凝聚力的城市精神,并用这种精神指引和支撑城市的生存与发展。

1.2 新型城镇化中城市精神的地位和作用

首先,从城市发展视角看,塑造城市精神是在塑造城市灵魂,凝聚城市力量。城镇化的进程,从物理空间上来看就是在扩大城市体量,增加城市人口承载能力,提升城市经济发展空间,然而这只是一座城市量的表征。目前我国城市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扩大城市体量和规模,发展地区经济。第二阶段是大兴标志性建筑和工程,打造城市形象和品牌。第三阶段是发掘文化,为城市注入精神内涵。可以看到,城市精神的培养,是城市发展的高级阶段,是城市建设的灵魂所在。城镇化的过程如果抓住了城市建设本质,把精神建设贯穿于经济建设,城市的建造将更具有个性和生命力。

其次,从市民发展视角看,塑造城市精神是在提升市民幸福指数。城市精神的具体表现在人,以及由人所表现出的各种精神状态。人是城市流动的血液,文化底蕴和内涵则是城市的精神和灵魂。新型城镇化是人的城镇化,也是人的精神的城镇化。在这个过程中,外来人口的和谐融入,各种文化的交织碰撞,产生新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内涵,赋予城市新的精神解读,这种精神包含有对城市的热爱和奉献精神,团结和凝聚力量。

2 城市精神的塑造要点

(1)历史是城市精神之缔造者。无论是像西安、南京、北京这样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国古城,还是像纽约这样只有短短几百年历史的近现代都市,其存在和发展历史都是一部精彩的文化传记。这份历史可以是一个人、一件事,经过时间的洗礼,成为引发共鸣的城市精神。正如因神话故事而闻名的杭州西湖,因沉痛经历而为人熟知的南京,因天灾而为人关注的唐山等等,杭州的神秘浪漫,南京的深沉厚重,唐山的顽强感恩都成为鲜明的地区特色。总之,城镇化过程中的城市精神塑造,要追溯历史根源,有其精神之出处,这样的城市精神才是扎实的,具有生命力的精神所在。

(2)建筑是城市精神存在之物证。文化的存留需要一定的物质承载,就如同考古学所投入的,追寻一个时代一座城市的文化、历史演变、城市性格,就要去考察城市的建筑。城市的建筑并不是简单的人造工程,还包括大自然给城市留下的山水景象。从大自然的自然建筑来说,北方似山,有山的坚韧,南方如水,有水的柔情。从人工的城市建筑来说,不同的建筑风格可以代表不同的精神文化,如北京的长城,耶路撒冷的哭墙,法国的凯旋门,纽约的自由女神像等等,都承载了当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这便是具备了精神的建筑所起到的作用。城镇化的过程绝不是简单的拆弃与扩建,拥有故事的,具有地方特色的建筑应加以保护,用建筑作为城市的符号,记录和书写城市的精神,是使城市精神活化的最好的办法,只要建筑得以保存,城市精神就可以有所依附的存留,并借助建筑上的标志、图腾转化为城市形象,形成城市名片,打造城市品牌。

(3)人是城市精神长存之动力。如果把一座城市比拟做具有生命力的人,那么一座城市的空间体量、建筑规模、物质构成都只能算做骨架,这些构成城市的外在容貌,要想使城市真正的活起来,需要的是血液和精神,一座城市的血液和精神,就是每天生活和游走于城市中的市民,只有人的存在,才能够让一座城市鲜活起来。但凡历史上消亡的城市,最先没落的表现都是人员的离开。因此,城镇化要扩大城市规模,最重要的是吸纳农村人口进入城市,增加城市人口数量。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能够激发越来越多的思想火花,城市精神往往是在这种思想的碰撞和交流下升华的。从城市最小的单元入手,例如社区、学校、家庭,寻找城市中人们所趋同的一种精神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就是城市的精神。

3 城镇化进程中如何塑造城市精神

(1)经济先行,提供地区发展基础。在城镇化过程中,我国上万的中小城镇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职责。相比较目前已经基本饱和的大中城市而言,小城镇地理空间易于扩充,人口吸纳能力容易提升,但前提是中小城镇的经济增长必须提速。提升经济实力,首先要定位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经济增长支柱,拉动第一产业,在此基础上发展第三产业。其次要增加上级政府投入,一些中小城镇基础设施落后,公共服务能力薄弱,地区吸引力小,难以吸纳人才,工业发展也缺乏助力,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城镇硬件环境,完善服务功能,把各地所在的中小城镇发展成为设施、环境、服务优质的宝地。再次要增强城镇发展合力,一些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小城镇互相分割资源,又分别缺少发展动力,因此可以以地区内经济发展相对较快的城镇为中心,联合为城镇群,共享资源,同步发展,分别扩充。

(2)文化并行,注重城镇化发展内涵。成功的城镇化过程,应当是同时塑造一座城市精神和灵魂的过程,精神和灵魂的产生,则依赖于这座城市所拥有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市民文化。城市文化是这座城市的建筑表象,古老或者有地方特色的街道、城墙、楼宇、林木,是一座城市区别于其它城市的标签,保护和发展好这些已有的建筑群,是在城镇化过程中,保护城镇本色的重要原则。历史文化是任何一座城市宝贵的文化财富,无论历史长短,能够发展到今天的城市都自有其精彩的历史故事,要把这些历史完好的保存和发展下去,至少成为被城市本身所熟知和骄傲的资本

(3)科学规划,表现地区精神特色。科学的规划,并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规划设计,还包括在城镇化过程中,中小城镇发展的空间规划、地理规划和配套的文化设计。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应当把文化根植作为规划的一个重要部分。例如城市建筑的设计,代表城市形象的市花、市树,如果不能形象化具体化,就是空有内涵而无精神的标志。要把体现城镇化特点的城市文化、历史文化和市民文化的特色放大,实现城市精神图腾化,用象形的标志代表城市的精神,融入到城市的建筑设计中。政府可以使用公共服务功能为公共基础设施增加精神图腾,可以利用行业协会、街道社区等,在企业、社区中间传播和发扬城市精神,为地区特色的城镇化进程增利,避免陷入千篇一律的城市发展陷阱。

(4)以人为本,促进本地外来人口融合。有学者说我国当前的城镇化过程是人的城镇化。诚然,城镇化的过程并不是单单针对城市人口所说的,更重要的是农民如何顺利走进并融入城市,实现市民化的过程。同时也是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体制所带来的种种不平等待遇的过程。实现城镇化,就必须保障进城人口的基本权益,使这部分人口真正的融入城市生活,同时保护好城市人口的基本生活水准。首先政府承担了重要的职责,必须要挺身而出。增加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投入力度,做到社会保障均等化。目前城乡基本社会保障实行两套标准两个部门分别管理,这种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为人的城镇化设置了阻碍,应当逐步消除社会保障差别化。其次将城市精神充实进社区,将社区作为接纳农村人口的基本单元,做好社区的服务工作,保障进城人口基本权益,保护市民的安全感和归属感。

参考文献

[1] [加]贝淡宁,[以]艾维纳.城市的精神[M].重庆出版社,2012(11).

[2] 单霁翔.从“功能城市”走向“文化城市”[M].天津大学出版社,2007(6).

[3] 奚洁人.世界城市精神文化论[M].学林出版社,2010(3).

[4] 张鸿雁,张登国.城市定位论[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8(9).

[5] 新玉言.新型城镇化模式分析与实践路径[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2).

[6] 冯奎.中国城镇化转型研究[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7).

[7] 李玉明,陈建平.人的城镇化——我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的新思路[J].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猜你喜欢
城镇化
关于“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的批复
家乡的城镇化
且看,堆沟港的城镇化之路
2016年推进新型城镇化在发力
让老年农民挑起城镇化的重担?
不能搞让农民拔根的城镇化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城镇化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应对之道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须走出三个误区
城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