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任务”的教学实践研究

2015-07-02 04:15徐赛旗翁嘉昕
中国教师 2015年8期
关键词:任务老字号杭州

徐赛旗 翁嘉昕

同样的教学内容,产生的教学效果却不同,这一直是教师不断思考的问题。对于课堂教学,有的教师会按照教材的内容安排,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有的教师则以倡议建议为“任务”,组织实施课堂教学指导,再小组讨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提出解决的方案。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形成面向学生和社区的倡议书或建议书。之所以相同的教学内容产生不同的教学效果,究其原因,在于“任务”身上。第一位教师虽然做了充分的准备,但因为过于依照教材,过多在意如何让学生学习掌握教材内容,忽略他们的兴趣,未能很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第二位教师在研究教材与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巧妙地把教学内容隐含于“任务”中,吸引学生在“任务”的驱动下,开展自主学习与探究活动,不仅学习了教材内容,更完成了任务,获得成功的

体验。

因此,教师要立足教材和学情,将教学内容转化为一个个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的“任务”,为学生搭建支架,促使他们采用各种手段和策略,在一系列主体活动中解决问题,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这与地方课程发展为本的课程观、实践为主的教学观、创新为主的人才观不谋而合,不失为提高地方课程教学实效性的一种有效方法。本文以地方课程中“王星记和张小泉”的教学实践进行深度分析,通过“杭州老字号”内容的介绍,增强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一、研读教材,立足目标,设计任务

众所周知,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因此,作为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达成教学目标重要载体和手段之一的“任务”,应以达成教学目标为导向。没有目标指向的任务是盲目的,偏离教学目标的任务是低效的。但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任务的设计必须从教材出发,结合学情,才会收到实效。

教师在教学前要认真钻研教材,进行深入解读。“王星记和张小泉”一课从表面看,“王星记扇子”“张小泉剪刀”“杭州老字号”这三块内容似乎相互独立,但细加分析,就会发现它们之间是相互联系、前后关联的,互有交集。无论是“王星记扇子”,还是“张小泉剪刀”,都是名副其实的“杭州老字号”,在某些方面有着共同之处。因此,若简单地将其分割开来教学,不仅费时费力,还可能让学生随着教学的深入产生审美疲劳,失去新鲜感,不利于探究活动的持续开展以及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所以有必要对教材内容加以整合、重组,给予适当的补充。通过解读教材,教师可以制定出下列教学目标:第一,调查杭州的老字号,了解它们经营的品种及历史,感受老字号的渊源,博大精深,增强学生的家乡认同感和归属感。第二,重点了解一些杭州的老字号,激发学生对民间工艺等的研究兴趣,提高欣赏能力,增强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感。第三,通过调查统计、查找资料、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活动,培养学生资料收集与处理、调查、访问、社交等多种能力。

同时,应尽可能地使知识目标“平”一点 ,只求“有所了解”;过程目标“重”一点,力求“充分展开”;情感目标“明”一点,要求“增进热爱”,从他们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内心需要以及原有知识能力出发,设计“重振老字号,再亮金招牌”的创意设计“任务”。

“重振老字号,再亮金招牌”

设计“任务”

你一定听说过“肯德基”“麦当劳”“耐克”“LV”吧,那你知道“王星记”“颐香斋”“边福茂”“孔凤春”吗?和那些耳熟能详的洋品牌比,这些历史悠久、传承百年的杭州老字号却随着时间的流逝被人们渐渐遗忘。

杭州的小主人们,让我们肩负起历史的使命,开始杭州老字号的探寻之旅,用我们的聪明才智,为它们设计一份现代化的创新方案,向世人展现它们的风采,重振老字号,再亮金招牌。

这不仅会将原本独立的三块教材内容有机整合在一起,巧妙隐含于老字号创新方案设计“任务”中,让学生在探寻老字号之旅中深入了解“王星记”“张小泉”等老字号,感受它们源远流长的历史、博大精深的工艺,还可以对教材进行适度拓展与延伸,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分析思辨,在创意设计中拓宽思维,发展能力,培养主人翁意识,实现教材的“二度”开发。

基于教学目标的“任务”设计,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具有新颖性、挑战性,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能让学生产生共鸣,积极参与其中,共同奏响华彩教学乐章。

二、创设情境,产生渴求,呈现任务

教育心理实验发现:学生情绪高昂,则思路敏捷;情绪低落,则反应迟缓。因此,教师教学过程中要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同一个“任务”,不同的教师会有多样的呈现方式,其带来的效果也会不尽相同。但毋庸置疑,“任务”的呈现方式应尽可能地将教师设计的“任务”转变为学生自发产生的内心渴求。这样,学生会在“任务”的驱动下,自觉自愿地参与课堂,想方设法地完成任务,迸发出极大的热情和无限的潜能,营造出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为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情感基础。

因此,针对“王星记和张小泉”一课,教师可以选取创设情境、呈现任务的方式,借助真实的问题情境,将“任务”蕴含于现实窘境中,引发学生关注现象,思考现状,产生解决问题的意愿。例如,教师可以展示人们争相挑选“耐克”与“边福茂”鞋店门庭冷清的照片进行对比,并向学生提问“你们知道这两张照片是在哪儿拍的吗?”引出教师要介绍的杭州著名老字号—“百年老店”“边福茂”,并让学生说说感想。之后,教师可以再出示三组对比图片,如“肯德基”与“山外山”、“浮力森林”与“颐香斋”、“兰蔻”与“孔凤春”,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随后出示浙江财经学院学生曾对“杭州老字号”企业生存现状的调查结果,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并适时追问“重振这些老字号,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完成自然过渡,呈现“任务”。

通过几组对比图片,让学生将目光聚焦于原本并不熟悉的“杭州老字号”,直观感受它们与颇受欢迎的洋品牌截然不同的尴尬处境,并通过“杭州老字号”的调查,用醒目的图表、数据冲击学生的眼球,从而创设出真实的问题情境,激发他们爱乡之情和民族责任感,让他们发自内心地产生宣传、推广、振兴这些老字号的强烈愿望,将事先设计的“任务”不露痕迹地巧妙转变为学生的内心渴求,再呈现“任务”时就会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三、面向全体,合作探究,落实“任务”

对于“任务”,仅有热情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如何面向全体学生给予适时指导,引导他们开展有效的合作探究活动,真正落实“任务”,服务于最终完成“任务”,这也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

1.组建团队,确定“任务”对象

为了让“任务”真正面向全体学生,让他们都能亲力亲为,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是最佳的选择。对于如何组建团队,关键是要将选择权交还给学生,尊重他们的意愿,因为只有在学生乐意的情况才会以积极的姿态,自觉快乐地加入团队,与小组成员通力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因此,当呈现“任务”后,教师可先让学生简单交流一下他们做的课前小调查—身边的老字号,简单介绍“王星记”“张小泉”“张同泰”“邵芝岩”“边福茂”“孔凤春”等杭州著名老字号,根据他们的兴趣自由组建团队,推选组长,确定“任务”对象。针对小组人数多与少的问题,教师要及时引导,适时调整,巧妙地做好说服工作,使学生打消顾虑,心情舒畅地加入团队,既尊重了每个学生,又使团队组建顺利完成。

2.制订方案,考察任务对象

要为“杭州老字号”考察“任务”设计一份切实可行又新颖独特的创新方案,绝非易事,一定要对“任务”对象进行详细的考察与研究。为了让学生的考察更具目的性、针对性,教师可以事先设计一份“杭州老字号考察方案”,包括考察对象、考察时间、考察地点、考察内容、小组分工、具体方法、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其解决方法、注意事项等,要求每个小组在考察前认真讨论、填写。这一具体、切实可行的考察方案,会让学生的考察活动有章可循。在小组组长的统筹安排下,结合各自的分工,开始“杭州老字号”的探寻之旅。他们有的深入店铺,实地考察;有的走上街头,采访调查;有的走进图书馆、博物馆,查找资料……学生热情高涨,忙得不亦乐乎,不仅会收集和掌握大量关于“任务”对象的一手资料,更会在考察活动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杭州老字号”的历史文化价值以及令人堪忧的现状,增强他们宣传、推广、振兴“杭州老字号”的愿望。

3.创意设计,齐心完成任务

当各个小组对“任务”对象进行一番全面考察,再次回到课堂时,他们已是信心满满,跃跃欲试。这时,他们会齐心协力,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汇总和讨论分析,找到制约老字号发展的主要原因,对症下药。有的会大打“文化”牌,将复兴民族文化作为“邵芝岩”创新方案的主题,期望唤醒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重树老字号金字招牌;有的走亲民路线,抓住人们探秘传统工艺的好奇心理,为“王星记”设计集展示、学艺、销售为一体的创新方案;有的则利用消费者的心理,为“孔凤春”设计创新销售方案……他们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

虽然,这些出自学生之手的老字号创新方案,并不一定全切实可行,也会存在考虑欠周、过于理想化等问题,但在经历考察老字号、分析现状、寻找原因、寻求对策和设计创新方案的过程中,他们真正走进、了解并感受了老字号,从而达成本课的教学目标。

四、搭建舞台,多元评价,展示“任务”

每一份创新方案的设计,无不包含着各个小组成员努力的汗水和智慧的结晶。因此,教师要为学生搭建舞台,提供充足的时间,确保每个小组都有机会展示团队合作的成果,在相互交流、质询、评议的过程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当然,仅有任务展示的舞台还不够,教师要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使他们对地方课程产生更大的热情。因此,教师要遵循多元、动态、全程的评价理念,用“多把尺子”对学生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1.小组自评,反思提高

自评的过程实际是小组成员回顾反思整个任务完成的过程,可以引导他们关注参与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教师可设计小组自评表(见表1),让学生能够积极地进行小组评价,主动发现成功与不足,不断提高。

表1 小组自评表

自评项目 自评情况

1.小组分工合理,职责明确

2.对任务对象了解全面,分析到位

3.任务完成过程中,组员积极参与,团结互助

4.能结合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方案设计

5.方案设计有创意,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

2.组间互评,取长补短

对学生来说,同伴的认可和赏识能让他们获得极大鼓舞,他们之间也比较了解,认知水平基本一致,更容易沟通情感,这都为开展组间互评提供有力的保障。借助这一评价形式,可以帮助学生清楚地认识团队的优劣状况,学会自我反思、欣赏他人,达到取长补短、相互促进的目的。

3.教师评价,催人奋进

除了小组自评和组间互评外,教师应对每组“任务”的完成情况给予中肯的评价。教师要注意评价语言的多样性,灵活运用及时评价和延时评价,以正面评价为主,通过设置“最佳合作小组”“最具人气小组”“最富创意小组”“最具慧眼小组”“最具潜力小组”等奖项,从不同的角度对各小组的表现加以肯定,诱发学生前进的内驱力,不断催人奋进。

基于“任务”的教学实践,不但会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内在认知需求,促进知识的有意建构,而且会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活泼愉快的情绪体验中自主、自然、自愿地学习,从而真正让“任务”点亮教师教学,引领学生走进地方课程的精彩

世界。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翠苑第二小学)

(责任编辑:孙建辉)

猜你喜欢
任务老字号杭州
TEST OF TIME
老字号:推陈出新是可持续发展第一要务
杭州复工复产进行时
杭州龙井茶园
老字号 新方向
杭州旧影
京台老字号热络互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