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播辛硫·甲拌磷土壤处理对麦田白眉野草螟的防治效果

2015-07-02 01:45秦引雪陈会刚吴晓燕张跃芳
植物保护 2015年6期
关键词:白眉虫口村镇

曾 娟, 秦引雪, 陈会刚, 吴晓燕, 张跃芳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2.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太原 030001; 3.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植物保护站,泽州 048000;4.山西省晋城市植物保护站,晋城 048026)

秋播辛硫·甲拌磷土壤处理对麦田白眉野草螟的防治效果

曾 娟1*, 秦引雪2, 陈会刚3, 吴晓燕4, 张跃芳4

(1.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北京 100125;2.山西省植物保护植物检疫总站,太原 030001; 3.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植物保护站,泽州 048000;4.山西省晋城市植物保护站,晋城 048026)

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是近年来在山东省莱州市、山西省泽州县等地新发现的小麦害虫,严重时可导致麦田缺苗断垄、甚至毁种。本试验在山西泽州县白眉野草螟发生危害的3个镇24个村,针对秋季成虫产卵和幼虫初孵的关键时期,采用辛硫·甲拌磷土壤处理的方法,研究了统一集中防治、农民分散防治两种防治模式,对早春白眉野草螟幼虫种群的控制效果。结果显示,2013年白眉野草螟发生普遍比较严重;2014年统一集中防治田块未见发生危害,而农民分散防治田块仍有一定程度的发生。这表明秋播辛硫·甲拌磷土壤处理防治白眉野草螟过程中,统一防治效果明显好于农民分散防治。

白眉野草螟; 小麦; 秋季; 土壤处理; 防治效果

白眉野草螟[Agriphila aeneociliella(Eversmann,1844)],属鳞翅目(Lepidoptera)螟蛾总科(Pyraloidea)草螟科(Crambidae)野草螟属(Agriphila)[1],是近年来在我国北方部分麦区新发现的为害小麦茎基部的害虫。2010-2013年,该害虫在山东莱州市、山西泽州县等地陆续造成严重危害,导致麦苗枯死、缺苗断垄,甚至毁种[2-4],成为小麦生产中的潜在威胁。在我国黄淮海麦区,白眉野草螟1年发生1代,11月至翌年2月以低龄幼虫越冬,3月至4月为该害虫为害的关键时期,5月至8月以老熟幼虫结土茧滞育越夏,9月至10月化蛹羽化、交配产卵,并孵化出幼虫越冬,因此秋季成虫羽化和幼虫孵化期、早春低龄幼虫为害始期、夏季滞育期是监测防控的3个关键时期[5]。

彭赫等[6]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试验,筛选出毒死蜱、辛硫磷作为防治该害虫的首选药剂,并建议在小麦返青前期灌根或播种前撒施毒土进行防治;但其田间防效结果仅限于小麦返青前期灌根的小区试验。本研究针对成虫产卵和幼虫初孵的关键时期,在山西泽州县采用辛硫·甲拌磷土壤处理的方法,研究了统一集中防治、农民分散防治两种防治模式,对早春幼虫种群密度的控制效果,以期为该害虫的大田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生地块勘查

2013年3-4月白眉野草螟幼虫发生为害期,对其在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小麦田的发生分布范围进行全面调查,确定发生田块的行政区划归属、经纬度,并采用Arc View 3.2软件,绘制白眉野草螟在当地的发生分布图。

1.2 秋播土壤处理

2013年小麦秋播前撒毒土,每667 m2用10%辛硫·甲拌磷颗粒(山东省淄博市淄川黉阳农药有限公司)2.4~3.2 kg,加细土30~40 kg拌匀成毒土,开沟或顺垄撒施于田间。试验地小麦品种为统一招标采购,所用麦种为当地传统品种(主要有‘泽优1号’、‘泽优2号’、‘长6878’、‘临旱536’、‘临旱6’、‘运旱21-30’、‘晋麦93’等);统购麦种含有种衣剂,主要成分为腈菌唑和戊唑醇,不含杀虫剂。

1.2.1 统一防治

选择泽州县下村镇具有统一防治条件的石伏头、柳树底、中村、下村、南庄、东庄、成庄、杨庄、朱家窑等9个村(主要在下村镇北部),以村为单位,由村干部组织、集中专业农技人员或有防治经验的农民,严格按照农药有效成分用量、拌土量和撒施方法进行毒土配制和施用,施药时间为9月15-30日。

1.2.2 农民自防

对于不具备人力、物力条件进行统一防治的下村镇其他8个村(主要在下村镇南部),以及高都镇、东沟镇的7个村,足量发药到户,并提供施药方法,由农民各家各户分散防治,施药时间为9月15-30日。

1.3 虫情调查

2013、2014年3月下旬,分2次对泽州县勘定的所有见虫地块进行春季幼虫种群密度调查,其中2013年调查时为当地首次发现其为害小麦,未进行防治;2014年调查时,为2013年播前辛硫·甲拌磷土壤处理之后。根据白眉野草螟幼虫顺垄为害和取食根茎基部幼嫩组织的特点,综合参考了麦蜘蛛[7]和二点委夜蛾[8]的调查方法,每块田对角线5点取样,每点查33.3 cm单行长,先观察麦苗茎基部和叶片上空洞和缺刻,发现为害状后,扒开麦苗茎基部土壤,查找幼虫并计数;根据5点调查结果平均值,记为该地块的虫口密度,即每33.3 cm单行长虫量。5点调查中发现有虫的田块,即将整块田的面积计入见虫面积,以村为单位统计白眉野草螟的发生面积和平均虫口密度。

1.4 数据分析

以执行不同防治模式的镇为单位,计算2013、2014年春季的加权平均虫口密度,即分为“下村镇(北)统一防治”、“下村镇(南)农民自防”、“东沟镇农民自防”和“高都镇农民自防”4个处理;计算公式如下:

用Tukey法对不同处理的加权平均虫口密度进行多重比较,明确不同处理间的差异显著性(P≤0. 05,P≤0.01)。

2 结果与分析

2.1 白眉野草螟种群分布

根据2013年春季大范围勘查结果,泽州县共有下村镇、东沟镇和高都镇3个乡级行政区划内的24个自然村的冬小麦田中分布有白眉野草螟幼虫种群,见虫面积为650.7 hm2,占全县小麦种植面积的2.4%。这些见虫地块集中于泽州县北部,地理分布范围为35°34'2.8″~35°39'42.4″N,112°42'3.0″~112°57'58.3″E,并以所属乡级行政区划为单位呈现不同的分布特点。其中,下村镇发生区共17个村,地理分布范围为35°35'41.4″~35°39'42.4″N,112°42' 3.0″~112°46'17.7″E,发生地块分布最为广泛,经、纬度分别跨越4个分度;东沟镇发生区有4个村,地理分布范围为35°34'34.3″~35°35'12.1″N,112°42'38.7″~112°44'2.3″E,发生地块分布较为集中,纬度跨越接近1个分度,经度跨越接近2个分度;高都镇发生区仅有3个村,且地理分布范围集中在35°34'2.8″~35°34'22.8″N,112°57'2.2″~112°57'58.3″E,经、纬度跨越不足1个分度。具体分布位置见图1。

图1 2013年白眉野草螟幼虫种群分布(山西泽州,2013)Fig.1 Distribution of Agriphila aeneociliella larvae population in Zezhou,Shanxi in 2013

2.2 秋播土壤处理防效

2013年春季虫情调查时,为该地首次发现白眉野草螟在小麦上为害,未进行过防治。调查结果显示,4个处理[“下村镇(北)”、“下村镇(南)”、“东沟镇”和“高都镇”]间的加权平均虫口密度在5%的显著水平上有差异(图2a)。

经2013年秋季播前土壤处理后,2014年春季,白眉野草螟在泽州县的见虫面积减少为102 hm2,比2013年同期发生面积减少了84.3%,虫口密度也明显降低,秋播防治的总体效果明显。不同防治模式的4个处理防效有显著差异,以加权平均虫口密度比较,以下村镇(北)统一防治的效果最好,田间虫口密度为0;东沟镇和高都镇农民自防的效果次之,下村镇(南)农民自防的效果最差(图2b)。在5%的显著水平上,4个处理间都有差异。以发生面积比较,下村镇(北)统一防治的未见白眉野草螟发生为害,下村镇(南)和高都镇农民自防的效果次之,东沟镇农民自防的效果最差(图3)。

图2 秋季土壤处理对白眉野草螟春季虫口密度的控制效果(山西泽州)Fig.2 Efficacy of soil treatment in autumn on spring pest population density of Agriphila aeneociliella in Zezhou,Shanxi

图3 秋季土壤处理对白眉野草螟春季发生面积的影响效应(山西泽州)Fig.3 Effect of soil treatment in autumn on spring pest occurrence area of Agriphila aeneociliella in Zezhou,Shanxi

3 结论与讨论

据季英超等[9]利用CLIMEX模型分析,白眉野草螟在我国主要的小麦产区均具有很高的适生性,近年来在山东莱州、山西泽州严重为害可能就是其广泛发生为害的开始,因此有必要开展防控技术研究、增强控制其灾变的应对能力。在基本明确白眉野草螟周年发生规律[5]的基础上,针对年生活史中秋季成虫羽化和幼虫孵化期、早春低龄幼虫为害始期、夏季滞育期这3个种群延续的关键环节,进行集中防治,压低种群数量,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彭赫等[6]的研究证明,小麦返青期(即早春低龄幼虫为害始期)以药剂灌根进行小区试验具有很好的田间防效;夏季滞育期,可结合麦收后翻耕、灌水等农事操作进行农业防治,但其可行性和防效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本试验针对秋季成虫产卵和初孵幼虫的关键时期,结合目前普遍存在的统一集中防治、农民分散防治两种不同的防治模式,研究了辛硫·甲拌磷土壤处理的大规模防治效果。试验证明,以2013年春季首次发现即造成严重危害时的虫口密度为对照,经2013年秋播前辛硫·甲拌磷土壤处理后,2014年春季,该害虫种群密度明显下降、发生程度明显减轻、发生范围和面积明显缩减,其中,统一防治的效果明显好于农民自防,农民自防的几个处理间效果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分析其原因,一是统一防治执行力度优于农民自防,即统一防治中防治技术(如药剂种类、用量、施用方式等)可保证落实到位,而农民自防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各家各户的主观能动性、对防治技术的理解力和遵照实施力度;二是大面积集中连片的统一防治具有规模效应,可有效压低相邻地块间的整体种群密度,而农民防治的效果本来就参差不齐,很难体现规模效应。因此,对于白眉野草螟这样的新发害虫,在掌握其发生分布区域和防治技术的基础上,建议采取统一防治模式,并覆盖当地所有发生区,以节约人力、物力,提高防治效果,有效控制其扩散为害。

[1] 陈付强,武春生,张云慧,等.小麦根茎新害虫:白眉野草螟的鉴定[J].植物保护,2014,40(5):130-132.

[2] 王海英,顾耘,邹明江,等.小麦新害虫——麦根茎草螟(Crambus sp.)在山东莱州的发生为害初报[J].中国植保导刊,2013,33(3):28-30.

[3]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东莱州新发害虫为害小麦 各地加强监测防患于未然[EB/OL].(2013-03-11)[2014-08-22].http:∥cb.natesc.gov.cn/html/2013_03_11/28092_ 151760_2013_03_11_287919.html.

[4]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山西晋城发现与山东莱州相似害虫为害小麦[EB/OL].(2013-03-29)[2014-08-22].http:∥cb.natesc.gov.cn/html/2013_03_29/28092_151760_ 2013_03_29_289247.html.

[5] 曾娟,姜玉英,王海英,等.白眉野草螟的生物学特性和监测防控对策[J].应用昆虫学报,2014,51(3):814-818.

[6] 彭赫,张云慧,李祥瑞,等.5种杀虫剂对白眉野草螟的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效[J].植物保护,2013,39(6):184-187.

[7] 姜玉英,刘玉琴,刘万才,等.麦蜘蛛测报调查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615-2012[S].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8] 姜玉英,龚一飞,姜京宇.二点委夜蛾测报技术初探[J].中国植保导刊,2011,31(8):17-19.

[9] 季英超,秦萌,吴立峰,等.二种危害小麦的草螟在中国的适生区[J].应用昆虫学报,2014,51(1):271-277.

(责任编辑:王 音)

Field efficacy of soil treatment with mixture of phoxim and phorate on Agriphila aeneociliella during autumn wheat sowing

Zeng Juan1, Qin Yinxue2, Chen Huigang3, Wu Xiaoyan4, Zhang Yuefang4

(1.National Agro-Technical Extension and Service Centre,Beijing 100125,China;2.Plant Protection and Quarantine Station of Shanxi Province,Taiyuan 030001,China;3.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Zezhou in Jincheng City,Shanxi 048000,China;4.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Jincheng,Shangxi 048026,China)

In recent years,a new wheat insect pest,Agriphila aeneociliella,occurred in Laizhou(Shandong)and Zezhou(Jincheng,Shanxi),causing large-scale seedling lack,even destroying the whole sowing.In 3 towns 24 villages of all the A.aeneociliella appearance districts in Zezhou County,field efficacy of soil treatment with the mixture of phoxim and phorate by different operating modes in autumn chemical control was investigated against the pest in spring.The results showed that,compared with severe damage in the spring of 2013 without autumn chemical control previously,the larva population density and the total occurrence area were reduced significantly in the spring of 2014 after soil treatment in autumn of 2013.Furthermore,unified control mode had better efficacy than farmer’s spray.In unified controlling fields,the larva population density were reduced to zero,while in farmer’s spraying fields,the larva population remained and damage were still observed to some extent.

Agriphila aeneociliella; wheat; autumn; soil treatment; field efficacy

S 482.3

B

10.3969/j.issn.0529-1542.2015.06.040

2014-09-01

2014-12-16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1003025)

*通信作者 E-mail:zengjuan@agri.gov.cn

猜你喜欢
白眉虫口村镇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山西8个村镇入选第十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名单
流翔高钙 致富路上与你同行——记曲沃史村镇东海乡村e站长陈永庆
世界上最小的啄木鸟
夹饺传功
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已达2409个
色彩手法在村镇环境综合治理中的运用与思考——以平度市下辖村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