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015-07-02 03:36文程程
智富时代 2015年6期
关键词:经济发展

文程程

【摘 要】中国的经济与中国的历史一样,经历了种种变化,正一步一步走向繁荣。党在十七大报告会中提出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命题,着重提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的关键。以前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现在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只有两个字的改变,然而意味着我国长期发展战略的一个重大转变。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着手,联合经济发展相关科学理论,能够得到结论:我国现阶段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关键词】经济发展;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从不可持续性到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结合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行一下讨论。

一、理论辨析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区分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的概念

一个经济中的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变量的持续增加过程是经济增长。而经济发展是指通过提升和拓宽生产力水平,完成国民生产总值可持续增加,人均收入与经济福利水平提升,社会、政治、经济秩序和构造的变化,减轻和消除贫困。由定义可知,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两个概念完全不同。经济增长偏向于数目的增多,经由国民生产总值(GNP)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GNP)相当容易测算和构述,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组成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而经济发展更倾向于经济的质量、构造和秩序的根本性转变,在经济增长基础上建造的,最少包括三层含义,即经济量的增长、经济结构的增进与优化、经济质量的改善和提升,经济发展被定义为“发展=增长+……”也是可能的,除了包括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外,经济发展的测速还包括如基尼系数、生活质量指标、工业化等指标体系。

(二)从经济增长方式到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方式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经济增长的整体特征,增长方式的不同反射出的经济增长源泉以及由增长源泉所限制的增长结果就不同。人类历史上主要有两种完全不同的增长方式。一种是指生产技术一定,生产要素数量增加引起生产总量增长,把它称做外延式增长;另一种是指在市场分工制度安排和生产技术改进等情况下,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引起的增长,称之为内涵式增长。与经济发展方式密切相关的是经济增长。一来,经济发展方式的基础是经济增长方式,要是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就是空谈;二来,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一定转变,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经济不能保证。在我看来,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要有:一经济增长方式;二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三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核心;四提高经济结构;五多元化的经济发展目标。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方式的原因,更多的是经济发展方式的原因。3.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光包含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还包括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提升,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是如何发展得更好的。

二、经济发展新阶段的必然选择是改变经济发展方式

自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我国一直十分注重的问题是经济增长方式,从最初只强调经济增长速度与效益相协调,到十四届五中全会把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作为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然而单一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达到预计的效果。这些问题与某些地方、部门单一地追求GDP,强调经济增长,忽视经济结构、分配构造和资源、环境等问题密不可分。发展实践表明,片面地强调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不能根本铲除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与纠纷。党的十六大以来,遵循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必须要以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主,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此相适应,提出了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此项转变在经济领域着重体现了科学发展观。

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因此拉动经济增长的需求因素被概括为消费、投资、外需三类。据邱晓华(2003)的研究,长期看来,我国经济增长最大的需求因素是由投资拉动的,对目前我国消费结构进行更为深入剖析,不难看出,我国的消费需求结构非常不合理:较大的份额仍然由政府支出占据,在整体的消费需求结构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因为不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导致具有较强刚性的基本生活支出,比如住房、医疗、教育等,在居民消费支出中占据的过大的比例,居民真正可支配的收入偏低,消费支出增长缓慢、居民消费能力不足。这一现象导致的直接后果是我国经济近年虽然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但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却明显滞后。落实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极大地提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强化其消费能力,使居民消费真正成为消费支出的主体,使消费真正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

三、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依靠科技发展和创新实践,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1.加快调整经济结构的战略性,促进产业构造升级优化。切实将农业基础地位做强做大,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础方针,积极发展现代农业。

2.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推进科技体制的改革,与先进技术引进和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快建设,大力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的开发,打造知名品牌;加快科技成果转型的步伐;鼓励创新的政策体系加以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大力加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3.资源和要素价格体系改革加强,资源和要素高效利用的激励机制要建立健全。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规范竞争秩序,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优化结构、促进创新和提高效益上的基础性作用。

4.宽泛地采用节能减排技术,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形成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走出一条高增长、高效率、低能耗、低污染的路子。

5.改进政府职能,完善监督体系。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投资体制改革,减少政府对资源和生产要素配置的直接干预,使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环境保护等问题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2]叶静怡.发展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3]周天勇.高级发展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黄景贵.发展经济学研究——制度变革与经济增长[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

[5]周新城,张雷声.邓小平经济理论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6]邱晓华,等.中国经济增长动力及前景分析[J].经济研究,2006,(5):4-12.

猜你喜欢
经济发展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分享经济是个啥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拥抱新经济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