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权 肖生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也是世界上生态环境污染相当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环境污染有多方面的原因,也是所有工业化国家都存在过的问题。中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比较多,值得我们重视。本文分析了我国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中造成环境污染的具体表现及产生的原因,同时也探索了如何把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与加快生态环境改善有效结合起来,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国际产业转移对我国环境造成污染的具体表现
(一)通过把大量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品转移到我国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把高能耗、高污染的初级产业转移到中国进行生产,这些生产加工活动过程中造成了大量的污染留在了我们国内,所转移的初级产品主要包括原材料产品、中间产品和劳动密集型产品,这些初级产品的生产加工过程中会对环境资源造成重大破坏,特别是一些国外公司通过跨国合资的形式从事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矿产品开发,给当地的空气和水土带来极其严重的污染。
例如:稀土生产污染,2015年2月9日,日立金属宣布,已与北京中科三环高科技公司达成共识设立生产稀土磁铁的合资公司,日立金属将出资一半以上,年产能为2000吨,针对主要用于纯电动车(EV)和混合动力车(HV)马达的稀土磁铁,这些外资企业纷纷看准中国市场,无形中在向中国转移高能耗、高污染产业,对我国环境形成巨大破坏;再例如钨污染,德国斯塔克公司与中国江西稀土钨业集团签署协议建立合资企业,从事钨化工产品的生产,但是这些钨铁属于高耗能、高污染产品,每生产1吨钨铁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超过300立方米,这些污染物的排放给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
(二)通过把大量淘汰的工艺设备或生产线转移我国继续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发达国家在技术、管理等许多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他们把落后淘汰的工艺输入和生产线转移到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同时也将一些污染性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日本和欧美产业转移即将过时的家电生产线,在我国投产的冰箱和空调仍然采用能耗高、污染严重的工艺设备,沿海一些地方甚至重复引进家电生产线造成浪费和污染。
诸如上海中日电器合资企业,专业从事洗衣机及电冰箱生产,拥有12000平方米冰箱制造厂,年产洗衣机能力达80万台,采用在本国淘汰的生产线和对大气污染严重的氟利昂,这种物质是破坏臭氧层的元凶,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多方面的危害;再诸如日本在1987年利用将淘汰的生产线转移到中国进行生产,并组建中日合资的福建惠龙农药有限公司,并使用在本国淘汰的工艺设备生产“氟蚜满”乳油,最终导致6人中毒及3人死亡的恶性事件,这些外商投资企业把早已淘汰或严厉禁止的设备作为资本投入项目转入中国,在生产过程中对环境造成极大污染和破坏。
(三)通过技术许可和贴牌生产的方式大量生产资源消耗型产品出口,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外资企业进入中国,有很多就是出于保护本国的资源和环境,他们利用技术上的某些优势,对一些污染环境的产品进行技术许可和贴牌生产的方式以合资合作的模式让我国企业为他们生产大量生产资源消耗型产品,并以最低的价格收购,在生产过程中给我们国内环境造成很大污染。比如,美国著名的耐克牌运动鞋通过技术许可和贴牌生产的方式在中国青岛建立最大耐克生产基地,在服装和鞋类这些资源消耗型产品的生产中,排放的废水废液对当地土壤结构造成了破坏,生产之后给当地环境带来了巨大的污染;还有许多外国公司通过投资贴牌生产羊绒或羊毛衫,纷纷进驻中国,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生产,再贴牌出口,比如意大利、英格兰不产羊绒,却拥有世界羊绒顶级品牌,意大利品牌J.Crew卖的羊绒衫,由中国生产制造为成衣后运到美国和意大利等国销售,这些产品在生产中对我国土地、空气和水造成严重污染。
(四)通过引进或转移国外大量的垃圾废物到我国进行再加工,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一些发达国家的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工业垃圾,但是为了节约成本,并没有在其国内进行积极无害化处理,而是通过出口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进行销毁,这给诸如中国等一些发展中国家成了垃圾加工厂。例如电子产品垃圾,九十年代仅美国就把90%的电子垃圾废物转移到了中国,在我国广东、浙江沿海地区形成了专门拆分进口电子垃圾废物的基地,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
例如苹果、松下和三星等就纷纷在中国建厂,生产大量电子产品并形成电子垃圾污染,电子废物以每5年16%~28%的速度增长,1998年美国就废弃了2000多万台电脑,形成的电子垃圾就高达500万到700万吨; 2011年日本废弃的空调、电视、冰箱、洗衣机中,有362万台被非法运往国外,而且几乎都被运到了中国。最近,日本环境省的相关调查结果,让人触目惊心,这些日本“洋垃圾”在中国被取出一点点有用金属后,焚烧时产生的铅、二恶英等,对中国的环境造成了极大污染。除了电子产品及家用电器等废物垃圾外,还有医疗垃圾转移到我国的事例也是触目惊心,例如在2006年,美国一家名为AGAPE的基金会,向湖南邵阳市和湖北武汉捐赠了一些物资,却把使用过的医疗用品和药品输入到我国,还有被污染了的针剂和手术衣等,这些过期的注射器和手术用具有很大传染性,对病人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以上这些电子产品、家用电器以及医疗用品等垃圾废物向中国转移,对我国的环境和生态保护造成严重的破坏。
二、国际产业转移引发环境污染的原因
(一)承接国际污染性产业转移的比重总体较大
污染密集产业对环境危害严重,可以分为重污染密集产业、中度污染密集产业以及轻污染密集产业。我国在引进外资产业转移过程中,一些污染性产业占据较大比重,给我国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破坏。国外产业转移的高污染产业主要有农药、油漆、印染、电池、造纸、和制冷剂等对环境危害极大的产业,比如1991年,在我国的外商投资企业有11515家,污染密集型企业就占了29.12%,在1992年,印染业的企业数和投资额分别增长237.77%和335.83%,橡胶塑料分别占28.39%和21. 78%,化工品分别占17.60%和13.10%,化纤、能源等也占较大比重。以广东省为例,外商在广东投资的轻污染产业大约占外商投资工业总产值的50%以上,三资企业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内资企业,电气及机械设备制造业占67.14%;外商投资重污染产业大约占外商投资的16%,造纸及黑色金属冶炼产业占了整个行业的50%以上,尤其是化学原料及制品业外商投资将近占了70%。总之,我国承接污染产业转移的比重总体较大。
(二)外商投资造成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较低
在我们国家,环保法规和制度建设还不健全,因而会导致我国一些地区盲目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甚至对污染产业的转移都听之任之。我国环保政策法规体系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保立法存在不足;二是环保执法力度不强。我国《环保法》规定,企业违法排污最多罚款10万元,且每个月罚款只能1次,全年罚款也不过120万元,而相比达到环保达标所付出的巨资,使得很多企业都不愿意投入资金进行治理污染。例如2010年7月,紫金矿业造成重大水污染事故,是我国近几十年来开出的最大笔环保罚单,罚金3000万元,但却只有企业净利润的3‰,违法成本不高,还有就是松花江污染事故以及大连海岸油污染事故等,未被追究环境公共利益的损失赔偿,生态环境服务功能损失尚未纳入赔偿范围;加之环境污染案件立案难和执行难的问题突出,重大环境事件的责任追究处罚不严,甚至以行政处罚来结案,而不通过司法途径追究法律责任。总之,由于我国法律缺失,导致监管能力弱和处罚力度小,就使得国际污染产业大举向中国转移的现象发生。
(三)地方政府的不作为导致外商企业滥污染环境行为
有些地方政府为了拉动经济增长的需要,对一些外资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熟视无睹,甚至加以纵容,对自己应该承担的监管职责并没有履行到位,从而使得环境得以进一步恶化。例如2011年12月,《法制日报》揭露一起典型的政府对外资企业污染不作为现象。盐城某小区居民一直饱受东风悦达起亚第一工厂喷涂车间排放出的油漆废气的污染,这种废气给他们的生活和身体均造成了严重影响,业主向多个、多级部门投诉反映该厂的废气污染情况,却一直没有任何结果。有居民向盐城市委、市政府反映过废气无序排放给他们造成了头晕、失眠、呼吸困难和喉咙干痒、咳嗽等症状的问题,也向区环保局、盐城市环保局及江苏省环保厅进行过投诉,其诉求没有得到丝毫的解决,也无法看到环境监测报告。可见,如果政府不转变不作为的作风,污染治理将更加任重道远。
(四)利用外资中缺少保护环境资源的国际标准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环境管制标准是不同的,如果发展中国家环境标准不高,会使得外资企业可不为自己的污染行为负责,加之在这些区域不需要付出额外的环境治理成本,就无形中降低了生产成本,使得外资污染型产业进驻。还有些国家通过放松环境管制,使得发展中国家成为“污染者的天堂”。据世行分析,通过对欧洲及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的钢铁、非金属、纸浆、工业化学品及非金属矿物产品五个严重污染行业的进出口比率分析,发现的确存在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污染产业转移的事实;再如中国纺织印染行业,其废气排放也缺乏国际标准,相关的废气处理和监督就无据可依,使得一些纺织行业的合资企业废气排放更加随性,大量的废气通过排气筒进入大气,成了排放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对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影响。
三、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引发环境污染的改善途径
(一)制定和完善与国际产业转移相关的法律制度
应在政府构架内,按照环保相关法规合理划分各部门管理权限,并对外资污染密集型企业进行统一协调管理;应赋予环保部门更大的权力,使得污染企业在法治的轨道上进行生产和经营活动;法规制度建设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很重要的导向作用,我国政府需要制定低碳环保和循环发展的战略规划,健全经济综合决策与环保综合机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中强化环境保护指标;我国应参照国际标准,向发达国家了解环境制定程序和标准,以确定和完善我国的环境标准,还要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制定符合我国实际的环境法规,并使得环境相关法规在实际中易于操作。诸如我国造纸行业的晨鸣纸业以及山东天和纸业公司,在2008年国家新的排放标准下来以后,其废水主要污染物COD排放浓度从150mg/L降到90mg/L标准,该排放标准和制度的推行,加大了对污染物的监控力度,提高了行业的准入门槛,有力的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加快实施在外资引进中从招商引资转向招商选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地方政府对生态的环保意识在逐步增强,不再毫无原则的为了招商而招商,而是从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进行转变,通过成立招商选资小组进行综合评议,并增加相应的环保标准和准入门槛,对那些破坏生态环境的项目进行坚决抵制,同时对一些急需又环保的外资项目积极并优先加以引进,推动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例如浙江2013年就在招商引资方面加强了管理,非常重视对招商选资的重视,该省发改委就明文规定,对招商引进的外资必须加以严格审核,对一些高污染和低技术含量的外资产业禁止引入,对那些高科技产业和环保产业的引入持积极鼓励和扶持的态度。
(三)加大外资企业转移污染产业的违法成本
可参照发达国家的税法制度,开征环境税和污染税,加大污染企业随意排污的经济成本,使其不敢对外随意排污。如果外资企业在破坏环境后的违法成本低,就可能进一步纵容他们向中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环境污染性项目。因此,为了保护当地生态环境可持续性发展,维护人民的身体健康权益,就应该积极加重惩罚力度,并加大对外资转移污染产业破坏环境的违法成本,使其不敢也不能污染产业转移地的自然生态环境。例如:邢台市环保部门在对外资企业建滔(河北)焦化有限公司污染处罚就是加大违法成本的典型案例。在2014年上半年的53天中,该市环保部门发现该外资企业烟尘超标达38天,超标率达71.7%,高浓度焦化生产废水挥发酚浓度为国标的137倍等,该外资企业将高污染产业转移邢台市进行投产,给当地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当地政府迅速将案件移送至司法机关,并对涉事企业5名责任人以“污染环境罪”处以刑罚,开出了该市环保执法史上最高245万罚款,同时还强制要求该企业投入1.8亿元进行环保设施改造。可见,只有加大外资企业转移污染产业的违法成本,才能更有效的保护当地的环境。
(四)积极鼓励节能新技术和先进治污设备的外商投资项目
当前,我国需要引进高科技产业和先进技术,还要购进先进治污设备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今后我国在引进外资方面,应转变增长方式,要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式进行转变,应重点引进高新技术产业进入我国,限制高能耗和高污染产业,鼓励进口先进技术设备,促进我国技术的升级换代;要加大引进绿色和朝阳产业,大力发展生物科技产业,促进经济可持续性发展。例如:广东湛江晨鸣建设的生物质气化炉项目,采用新技术和设备,使用浆厂的树皮与木屑废弃物为原料进入气化炉燃烧,代替重油用于白泥煅烧,减少污染排放;APP(中国)与江苏鼎晟新能源公司签署太阳能光伏发电项目,利用现有厂房开展屋顶光伏发电,不仅节约用煤,还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还有芬欧汇川生物能源和生物燃油为其业务提供了良好补充,创造了UPM新的发展机遇。
(五)加快创建中外合作生态产业示范园
从当今的发展潮流看,创建生态产业示范园是有效改善环境污染的途径之一。环境保护是世界性潮流,创建生态示范区建设是各国共同认可的重要措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生态问题严重,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基于可持续发展和适应全国环境保护形势,国家环保局在1995年开展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工作,浙江省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生态农村建设,1995年绍兴县、磐安县和临安县被国家环境保护局列为首批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拉开了浙江省乃至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序幕。例如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2014年3月26日在巴黎,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和法国总统奥朗德签署文件实施中法武汉生态示范城项目,将中法两国在城市规划设计、建造和管理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技术和经验运用于示范城建设,贯彻低碳生态和城市融合发展的理念,创建可持续发展生态环保新城;还有大连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是国务院东北振兴老工业基地的示范项目,作为国家环保部批准的国家进口可利用废物“圈区管理”示范园区,已成为国家废旧电子产品综合利用示范园区。全国这些生态示范园和生态城区的建设将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典范。
(六)加大公众与社会舆论对环境污染的监督作用
社会舆论的监督对环境保护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舆论监督不仅仅是公众的舆论监督,还应该包括民间环保组织的监督以及和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应该把公众监督纳入环保制度之内,赋予其监督环境的权利,监督外资企业是否遵守环保法开展生产活动;民间环保组织要行动起来,通过发行环保出版物以及对公共环保舆论的影响,在确定环境保护议程和发起环境保护活动方面起着主力军作用;对于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应该重点放在环保活动舆论宣传方面,以及在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的披露方面,积极发挥保护环境倡导作用。
例如漳州PX项目爆炸事件,一家由海外华侨发起设立的以石化为主业的多元化外资企业由于漏油引发爆炸,导致多人受伤,附近养殖户所养北美白虾大批死亡,居民缺乏基本饮用水,生产和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在世界范围内,PX项目在发达国家也存在,但现今出现由发达国家向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转移的趋势,使得我国的环保压力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因此,我国需要加大公众舆论监督作用,有效防止污染产业的进入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安全。
参考文献:
[1]赵楠.国际产业转移的技术路径、投资方式与我国外包基地建设[J].国际贸易问题,2007.
[2]李玲,陶锋.中国制造业最优环境规制强度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12(5).
[3]许林.国际产业转移对中国经济及环境保护的影响与对策[J].生态经济,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