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贺洋
在考试时同学们的思路上总是“向课外想”,向“新处”想:我最近读的什么材料能用上呢,我在《读者》《格言》上读过哪篇文章可以参考呢,电视、广播上哪条新闻于此相关呢,结果一时什么也想不起来。其实,在最紧迫的时候你应该“向课内想”,向“旧处”想。前面在“八个走进”中谈到要“走进名篇”,这些名篇有时不必外求,主要是课内文章,考试的时候要回忆,要“从头捋一捋”学过的课文。也许你“捋”了几篇,思路就打开了。
比如,你写2005年的话题“铭记与忘记”,刚“捋”到初中学的“出师表”,就会眼前一亮,心头一动。诸葛亮之所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不就是因为他铭记着主公刘备的恩情和嘱托吗,而他忘记的是生死和现实之不可挽回,以及阿斗之不可辅佐。你还可以利用《岳阳楼记》做文章,“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这说的是“忘记”,“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这说的就是“铭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是铭记与忘记的辩证法。高中的《为了忘卻的纪念》《纪念刘和珍君》更可以就此大做文章。原来高一的课文《逍遥游》讲的也是忘记现实的功名利禄才能进行精神的逍遥游,所谓“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已”,就是此理,你还可以联系《庄子》中颜回“坐忘”的故事、呆若木鸡的故事、庄子丧妻鼓盆而歌的故事,那文章就更深刻了。
你若写“位置与价值”这个话题,就初中课文而言,《岳阳楼记》可用,《出师表》可用,《木兰辞》可用,《陈涉世家》可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用,《归园田居》也可用。就高中课文而言《归去来兮辞》可用,《梦游天姥吟留别》可用,《屈原列传》《报任安书》等都可用。小说《变形记》也可理解为位置变了价值变了人生的境遇变了,周围人对自己的态度也变了。
仅就初、高中文言文和诗文而言,我们就学了几百篇,其中很多文章你仔细一琢磨都可以和这个话题建立联系。除古诗文外小说戏剧也可以在作文中利用,《孔明挥泪斩马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林黛玉进贾府》《项链》《变形记》《窦娥冤》《雷雨》《等待戈多》等都可以在高考作文中大作文章。我想近几年全国卷和地方卷很多作文题都可以利用课本上的文章进行再创造。比如江苏的“凤头猪肚豹尾”一话题,你可以用司马迁的事迹,用《报任安书》的材料,写文《给生命一个精彩的结尾》用抒情的办法写生死观“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内容主要表现他为什么坚强地活着。初中的《伤仲永》也可以写这个话题,方仲永只有一个精彩的开头,后来就“泯然众人矣”。
俗话说熟视无睹,课本上的文章常常被同学们忽视,其实这些课文大有文章可做。关键是我们运用它时采用的角度,采用的表现方式。我们要通过故事新编、文体转化、续写等方式对它们加工和改造,把他们变成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或小说等形式,或者把这些课文作为自己写作的原材料,至少可以借鉴一下课文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