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雪琴
(宜兴 214221)
浅析紫砂《梅花周盘壶》的高雅格调
张雪琴
(宜兴 214221)
紫砂《梅花周盘壶》形制取自梅瓣造型,全器由六片筋纹从壶点到壶底一气呵成,线条挺拔、流畅,六瓣梅花饱满丰腴,气度极佳。此壶制作精良、严谨。器型圆润、饱满,转折过渡处理自然、老练。
梅花周盘壶;茶文化;手工制作;造型
从古至今,紫砂艺术流芳百世,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了解紫砂壶的人,对紫砂壶的表现形式一定了然于心,光器、花器、筋纹器,似乎早已是不成文的约定。紫砂壶本是一种泡茶不走味、盛暑不易馊的土陶器皿,在历经千般锤炼最终成为了有生命的器物,代代相传,其文化积淀日益丰厚。“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自古以来,宜兴紫砂,冠绝一时,文人墨客,情有独钟。
紫砂壶既是一种功能性的实用品,又是可以把玩、欣赏的艺术品。做工精良的紫砂壶或给人高昂情趣的激发,或给人气质内敛的含蓄,不仅表达着作者的思想,更具有区别于其他壶的“精”、“气”、“神”。
紫砂与茶文化关系密切,相互依存,但不是直接的血缘关系,也不是一种从属关系,虽在某种程度上显现了这种含义。人们一直在自觉不自觉地将两者倾向为一种从属关系,实际是一个谬论。原因很简单,壶因茶生,茶因壶俏,因泡茶而从属于茶,实用因素是关键,故直至今日,正统的紫砂审美还是以实用为主。壶的法则也就成了主要衡量准则,其它要素则变得次要,虽在紫砂历史上不乏壶以外有价值的作品,这些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要泡茶须适用,加之整体上从业者文化受限,缺少深层思考,重技而忽略了艺。半封闭的狭隘思维方式,导致创造能力的限制,也是重要原因。实际上紫砂已取得了极其辉煌的成就,它的丰富造型、人文内涵、优良材质,制作语言使其它陶瓷难以与之比肩,促进了茶文化层次的提高。饮茶面对这样优美的器具确实是享受,这是它的价值所在。
紫砂《梅花周盘壶》形制取自梅瓣造型,全器由六片筋纹从壶点到壶底一气呵成,线条挺拔、流畅,六瓣梅花饱满丰腴,气度极佳。此壶制作精良、严谨。器型圆润、饱满,转折过渡处理自然、老练。壶嘴与壶把、壶身紧密呼应,嘴把上扬舒展,且比例恰到好处,甚见功力。筋纹式壶钮处理得当,似有点睛之用。
紫砂《梅花周盘壶》气质古朴憨淳,清逸隽秀,造型柔美优雅,整体大方素净,于稳重间充溢圆曲之态,于优柔里流露一方正气,真正达到了刚柔并济的艺术效果与思想境界。
紫砂茶壶的传统手工制作,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一项特别的工艺和文化内容,它成形于农业文明时代,经历代艺人的继承、发展而成为一套完备有序的手工技艺。紫砂茶壶的制作最大的特点是个体完成单个创作,因而带有丰富的个性特征,其手法也因人而异,使紫砂壶的造型千变万化。
紫砂《梅花周盘壶》制作成功,是经过多年对紫砂壶创作的理解和探索,合理掌握线条,局部轮廓,整体的协调统一,加之常年制作经验的积累及审美观念和眼光的提升,使该壶具有雄浑、空灵、气韵、美感,达到实用性和美观性的有机统一。
如今的世界,是五彩缤纷的世界。陶艺的创作也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特别是多元文化框架下的宜兴紫砂,也应该百花竞艳。所以紫砂传统是文化形态的延续、发展,在这基础上可以做多种多样的尝试,关键在于题材是否实用,手法是否传统,创作审美是否有现代性、创造性和个人风格。人们完全可以用传统题材和手法表达现代理念和情感。
宜兴陶器从原始社会的几何印纹陶发展到硬陶、釉陶,再发展到原始青瓷,直至发展到后来的日用陶器。宜兴紫砂陶的面世,最初的面貌即是宜兴日用陶器。紫砂陶艺术是作者的感情承载,那一把把或小巧或墩实的紫砂创作,件件传神,处处传情。紫砂造型艺术将这许多中国文化的精髓统一在一起,构成了极其高雅的文化艺术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