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俊
(宜兴 214221)
宜兴陶瓷品种门类繁多,除独树一帜的宜兴紫砂外,丰富多彩的宜兴均陶也是陶瓷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宜兴均陶,据历史考证,始产于北宋,到了明代中后期,由原先日用为主的“日用陶”逐步升华为艺术陈设陶,以其独特、高雅的工艺水平著称于世。
陶瓷绘画中的花鸟、人物、山水,它们的笔意细腻,风格独特,其中有细致入微的工笔画,又有潇洒自如,简洁明快的写意,以及工写并用的绘画方法。它们都吸收国画之风,把国画技术运用到陶瓷绘画上,以达到得心应手。创作出来的图案,都能恰到好处的安排,作画时意到笔到,达到最好的陶瓷作品。均陶借用国画艺术,经过工艺处理,巧妙结合在一起,创作了画面长久保持和颜色不变的效果。这说明国画对陶瓷的影响起着重要的作用,使陶瓷进入到更受人喜爱,更科学,更高贵,更有艺术氛围和时代的新风象。
在日用陶器生产的漫长发展过程中,为点缀日用陶器,美化人们的生活环境,不断开发出堆花及新的釉彩品种等装饰手段与工艺,其中起源于早期青瓷堆塑装饰的堆花工艺,在宋元时期基本成型,在宜兴陶瓷博物馆陈列的一件堆花罐,表面堆贴简单的绳纹和花草,已是具备宜兴当地工艺特色的堆花装饰作品。由此可见,该时期堆花就开始成为日用陶器的重要的装饰手段。
宜兴均陶堆花工艺在传统上称为贴花,它发展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经过当代艺人的创新,特别是创造出“半浮雕堆贴法”和“立体浮雕堆贴法”技法后,堆花工艺及作品具备了全新的时代特征。
传统堆花是纯粹采用“平贴法”,有别于现代堆花是传统“平贴法”与创新的堆贴技法有机结合,进行作品的创作。现在堆贴花面的立体感明显增强,已呈浅浮雕或立体浮雕的艺术效果。
传统上堆花是宜兴陶的装饰手段,在日用陶器上堆花,以日用功能为主,装饰作为美化功能,服务它的日用功能。在当代艺人的努力下,实现了堆贴技法和艺术表现形式的创新,使堆花冲出了原来仅仅作为陶器点缀装饰的范畴,把堆花成为主体艺术的表现形式创作出一件件表达情感想象的艺术作品,如堆花壁画、堆花美术陶和许多堆花艺术品等,它们完全没有传统的日用功能,只有单一的美化功能,已提升为艺术陈设陶。
堆花称为宜兴陶堆花技艺,是将一种或数种有异于坯体本身色泽的泥料,堆贴到坯体上,再通过大拇指的各种挤压技法,堆贴出具有一定立体感的类似浮雕的画面。包括装饰画面和作为主体艺术的堆贴。
均陶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契合人们回归自然、张扬个性、重新寻找艺术本质的要求,是人们表达心灵意境的艺术形式。因此,每一件作品都是设计师心灵移情的产物,是把对大自然的真情实感转换成视觉语言,创造出一种“物我合一”的情感寄托。纵观古今,每一件好的陶瓷艺术品无不充满意境,流露出浓烈的个人情感色彩。
随着文明脚步的前进,宜兴陶瓷在各个历史时期和朝代,都从未间断窑火,在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中,逐步形成了紫砂、青瓷、均陶、彩陶和精陶五个品类。均陶创作和欣赏的本质特征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泥性、水性、气性、火性、人性的自然有机融合,源于自然,汲日月精华,沐春秋洗礼,经巧功雕琢,入窑火锤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