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静
摘 要:重庆地区有着优越的气候条件和悠久的果树栽培历史,发展果树产业,尤其是柑桔等有着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当前,果树产业已成为重庆市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振兴重庆地区农村经济的骨干产业之一。本文在论述过程中,着重以柑桔产业为例分析了重庆市果树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重庆地区果树产业的策略。
关键词:重庆地区;果树产业;产业现状;发展策略
重庆地处长江中上游山下库区腹地,辖区内山地占63%,丘陵占25%,属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这种气候适合柑桔、枇杷等多种的亚热带常绿果树及李子、杏子、梨等多种落叶果树的培植与生长。因此,重庆地区是我国亚热带果树的主要生产地。近年来,重庆市果树产业发展迅速,取得显著的成效。本文在论述过程中,将以柑桔产业为主着重分析重庆市果树产业当前的发展现状,并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发展重庆地区果树产业的策略。
一、重庆地区果树产业现状
1.果树优质品种明显增多。重庆地区培育了一大批优良果树系列,如奉园72-1、开陈72-1、长寿沙田柚、梁平柚、巴南五布柚等,且一批优质果树系列在全国、省、市优质果品评选中获奖等。近年来,重庆更是选育出了多种晚熟柑橘树品种,如奉节晚橙、开县春橙、塔罗科血橙新系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果树品种和适合三峡库区发展的鲍威尔、斑菲尔、切斯勒特、红肉、夏金等晚熟脐橙品种等。这充分显示重庆得天独厚的生态条件和适宜种植优质果树的潜力以及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品牌优势。
2.主导特色产业突出。重庆地区按照“突出特色,依靠科技,培植龙头,打造品牌”的方针,集中力量发展了梨、葡萄、李子、桃子和优质鲜食柑桔为特色的果树产业。其中,柑橘产业优势最明显。重庆柑橘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是世界柑橘生产的最适宜地区之一。重庆市有10余个柑橘产区集中区县,其面积和产量占全市柑橘的60%以上。目前,柑橘产业已成为重庆三峡库区的支柱产业、农业的第一优势产业、现代农业的示范产业和城乡统筹发展的主导产业。同时,重庆地区还制定了《重庆市柑橘非疫区建设与管理办法》,成立了柑橘疫情监控应急扑灭中心和分中心、13个县级疫情监测防控站、173个乡镇疫情监控点、3300个疫情监测点和50个柑橘疫情检查站。
3.科技支撑作用加强。除重庆境内的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橘研究所和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还有国家柑橘种质资源圃、国家柑橘苗木脱毒中心等都是果树业发展的科技后盾和技术保障,为重庆培养和造就了大批的果树科研生产技术骨干。重庆市经济作物推广站和各区市县技术实力较强,迄今重庆市有专门从事果树科研、生产及管理的人员达1000余人,实现了人才的上下相通、左右相连的推广网络,这是重庆果树产业蓬勃发展的中坚力量和技术保障。
4.产业化经营模式初具规模。重庆柑橘产业聚集了一批知名龙头企业,探索建立了“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农民公司+农户”等柑橘发展模式,创新了以地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营制度,尝试了新的融资手段和模式,成立了重庆市农业担保公司,试点推行了果树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财政补贴70%,为果农撑起一面遮避自然风险的“保护伞”。
二、进一步发展重庆地区果树产业的策略
重庆果树产业在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做出突出贡献,因此重庆地区始终重视果树产业,并把它作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农业特色产业来发展。而要在现有发展基础上继续扩展与深化果树产业,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打造果树名牌精品。质量是品牌的保证,品牌是产品通向市场的身份证。“品牌响,产业兴,农民富”。目前,重庆地区果树种植面积大,但优质基地规模小;柑橘果树等产量高,但缺少名牌精品,知名度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这是重庆地区果树产业大而不强、兴而不旺的原因所在。要改变现状,必须创品牌、出精品。以柑橘产业为例。一,采取“政府引导、龙头企业主体、市场运作”方式,鼓励柑橘优势产区,整合现有资源,盘活存量,主打2至3个具有地理标志的品牌。二,大力推广柑橘栽培新技术,开发具有引领市场的柑橘新品种、新品牌,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人特我新”。
2.重视营销,大力开拓果品市场。重庆果树产业要在立足本市果树市场的同时拓宽销售渠道。(1)加强自身流通队伍建设,动员经销企业、个体推销大户和农民销售组织等组成多层次、多元化的流通队伍; (2)完善果树及农相关果品的销售网络,开拓广阔的营销市场,形成网上交易、农展会交易、大型果业市场和大中城市销售点等多种销售形式,注重与东盟各国的交易;(3)开发各区县果树交易专业市场,形成集中交易; (4)尽快建立一个组织机构,将全国果树和果品销售信息及时传到有关部门及广大果农,并指导性进行产品结构调整。
3.扩大优势果树基地规模。鉴于目前制约重庆地区果树产业发展因素较多,为使国家投入果树资金达到助农增收的目标,使重庆地区所建果园真正能建设一片、成功一片,成为高标准、高效益的精品果园,重庆相关农业部门需积极根据重庆市气候丰富的自然环境,科学规划,充分利用小气候资源,并结合当地社会经济条件,包括乡镇、农户生产积极性,果树基地建设技术基础、农户投入果树生产经济能力等等有所具备的情况下,沿公路适度扩大发展适宜当地的优势果树,以良好的建设基础保障基地建设质量,使重庆地区果树产业规模化得到成功推进。
4.优化布局,加快品种结构调整。以柑橘作为重点布局,对以国内消费为主的果树与果品,要增加品种,提高品质和控制产量;对有出口优势的品种,则要明确出口导向战略,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果品生产应形成适宜的面积结构、适当的果树品种结构、合理的区域结构和最佳的效益结构。如柑橘果树品种结构要凸显“晚、加”结合的品种格局。同时,以“三季有鲜果、八个月能加工”为目标,推进优势品种向优势区域集中,尽快拓展生产规模,提高社会产量。如按照加工柑橘规划要求,形成早中晚熟品种配套格局等。
参考文献:
[1]孙喜臣;吕铁.男国内外果树产业低温灾害风险研究[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3.
[2] 刘平;曾明;文泽富重庆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南方农业.2010.
[3] 廖伟萍;张体泽;姜又鸾.广西贵港市果树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农业研究与应用.2012.
[4] 黄娟.山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贵州省独山县基长镇西红柿产业为例[D].贵州师范大学.200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