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幼儿的行为

2015-06-29 18:08胡倩
家教世界·现代幼教 2015年5期
关键词:文文大宝书包

胡倩

在幼儿园生活中,每一位教师都希望班里的孩子能够健康成长,甚至能够出色地成长。但往往事与愿违,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令老师比较头疼、令家长比较棘手的行为。例如:孩子总是打伤其他的孩子,在班里总是去拿别人书包或者柜子里的东西。

最近,在我们班就出现了孩子书包里的东西不翼而飞的现象。

在一次离园时,爷爷来接大宝,大宝很着急地来到我的面前告诉我说:“倩倩老师,我书包里的玩具不见了。”当时我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疑问:玩具是很吸引孩子的,会不会是某一个孩子看到,因为自己喜欢,悄悄地拿去玩了?但是因为之前没有过这种现象,我也就很快打消了自己的想法,认为是自己想多了。所以回了孩子一句:“你再到书包里好好找一找,或者看看你的柜子里有没有?”大宝按照我的话向柜子前走去,最终还是没有找到,能看得出来大宝非常着急。这个时候我才发现自己先前的疑问并不是多余的,看来真的有孩子因为喜欢,拿了别人书包里的东西。由于孩子都被陆陆续续地接走了,没办法查出事情的真相,所以我答应大宝明天上午帮他一起找。

下班回家,我一直在想,孩子有这种行为是因为出于自己的喜欢,他并不知道这种行为是不好的,也体会不到同伴找不到玩具的那种着急的感受。我应该用什么方法,既能给孩子留住面子,又能让孩子主动将玩具还给大宝呢?考虑了很久,我决定用口头寻物启事的方法来试一试。

第二天的晨间谈话时间,当幼儿围成半圆坐好后,我采取了行动,告诉孩子说:“昨天我们班大宝小朋友书包里的玩具不见了,如果有哪位小朋友拿错了或者捡到了,等会悄悄地还给大宝,不需要告诉老师了。没多久,我的这个方法似乎有了成效。在第一节教学活动结束时,大宝大声地告诉我:“倩倩老师,文文告诉我是他拿的,丢在家里了,明天还给我。”听到他的话,我感到很欣慰,至少这个孩子能够主动承认,但是我又有点担心,大宝那么大声地告诉我,旁边的孩子都听见了,会不会让文文很难堪。果不其然,没一会,大宝又来告诉我:“倩倩老师,文文又说不是他拿的。”我没有去接他的话,只是装作没听见,就是想看看到底文文会不会主动还给他,结果一上午都没有什么动静。我心里很清楚,如果不是大宝对我大声地说了那句话,或许玩具早就找回来了。为更好地将这件事情解决,我并没有一直不停地在班里重复这件事,而是利用了下午游戏活动前,再一次告诉所有孩子:“如果哪位小朋友拿错了大宝的玩具,赶快悄悄地还给大宝,大宝很着急,还过以后大宝悄悄地告诉我一声就行了。”我耐心地等待好消息的出现,但结果还是不尽如人意。很快又到了离园的时候,大宝很失落地告诉我:“倩倩老师,我的玩具还是没有找到。”看着孩子难过的表情,我答应他如果明天上午还是没有小朋友归还玩具,我一定想办法帮他将玩具找到,孩子这时才愿意离开幼儿园。

其实,当时我也没有想到好的办法。我深知:文文是因为有着害怕老师、小朋友们都批评他的心理,导致他想承认但是又不敢承认,觉得承认了就会很丢人。所以我再三考虑,决定借助家长的力量,因为孩子在没有经过别人允许的情况下拿走了别人的东西,在幼儿园是不会拿出来玩的,但回家他肯定会拿出来,家长也一定能够发现,所以第二天我在班级QQ群里发了一条:“各位家长,请大家回家问问自己的孩子有没有拿错大宝的玩具,大宝很是着急。”值得欣慰的是,文文的妈妈第一时间在群里给了我反馈,证实了玩具是文文拿回去的,当时她看到玩具就问了孩子玩具的来历。可是孩子撒了谎,说是大宝送给他的,家长也就没有在意。直到看到我在群里发的信息,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之后,文文的家长在家以自己的方式教育了孩子。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文文还是有类似的情况,而且每一次都是在我们的督促下才还给小朋友。为此家长又采取了行动,惩罚孩子一个月不允许买东西,这个做法确实起了作用,文文真的没有再去拿小朋友的东西。可是好景不长,文文又一次犯了错,这次是被班里的孩子发现了,第一时间告诉了东东老师,同时文文感觉到很不好意思,脸红到了脖子根,立刻将东西还给了小朋友。这一次我们没有告诉文文的家长,而是考虑该如何去帮助孩子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当天晚上,文文的爸爸主动地给我打了电话,原来文文自己主动告诉了爸爸。爸爸觉得不能理解:“孩子在家从来不会去拿我们的东西,他要什么我们就给他买什么,也不缺东西,为什么孩子还会有这样的行为。这不成了小偷吗?”

我仔细跟他分析了原因:孩子有这样的行为,不是因为他得不到想要的东西导致的,而是因为家长太过于一味地满足,要什么买什么,导致孩子稍微有一点得不到满足,看到新鲜的东西,就想占为己有,才会有拿别人东西的现象。

经过家园沟通,最终家长决定在家对孩子进行冷处理,当孩子发生这种行为时,家长可以采用不理睬他的方式处理,让他感受到他的这种行为,爸爸妈妈都是不喜欢的。在幼儿园,我会借助孩子们的力量,同样让他感受到小朋友们也是不喜欢他这种行为的。正像《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所指出的那样,“不要打骂幼儿,以免他因害怕惩罚而说谎”。

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可能大部分人都会觉得这孩子品德不好,喜欢偷东西,但我觉得不要过早地妄自给孩子下定论,贴上“小偷”的标签。我们教师更需要扮演好“观察者”、“倾听者”的角色,找到孩子这么做的真正原因,从而才有可能更好地成为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引导者。由于孩子的个性差异,我们所用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都是在尝试中不断地引导孩子。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犯错改错的过程,我们不要视童年期的错误为洪水猛兽,我们要正确看待孩子的错误,正确地引导孩子,帮助其改正错误。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文大宝书包
TEA LEAVES
Breaking the Chain
Power Down
China’s Other Vaccine Drive
我的书包
减负书包
藏在书包里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