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抗菌整理过程发展的趋势

2015-06-29 05:12曹高飞
科技资讯 2015年14期
关键词:抗菌剂纺织品

曹高飞

摘 要:文章介绍了纺织品进行抗菌整理整个过程,总结了目前市场上纺织品对微生物或细菌没有抑制作用。在纺织品服用期间,当细菌遇到合适的环境就会迅速生长、繁殖,最终影响纺织品的服用性能,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危害。介绍了抗菌剂整理纺织品的方法、抗菌剂的种类、抗菌机理、抗菌效果评价及目前纺织品抗菌整理发展的趋势。通过抗菌剂整理的纺织品,防止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减少其在环境中的传播与蔓延,最终达到良好的纺织品抗菌整理效果。

关键词:纺织品 抗菌剂 抗菌整理 抗菌性能

中图分类号:TS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95-01

普通纺织品对微生物细菌或真菌等没有抑制作用,长期以来传统的纺织品被认为是微生物生长的良好媒介物,当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遇到适宜的营养、湿度、氧气和温度时,即迅速在纺织品中生长、繁殖[1]。纺织品上细菌的存在,不仅会对纺织品性能,也会给服用者带来一系列的不良影响。因此为了防止微生物对人体的危害,減少其在环境中的传播与蔓延,我们需要对纺织品中微生物进行人为的处理和控制[2]。本文综述了国内外抗菌剂的研究进展,归纳了抗菌剂整理纺织品的方法,以及最终的抗菌纺织品抗菌效果测试。

1 对纺织品抗菌整理的要求

要使纺织品具备良好的抗菌性能,并且在整理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不产生不利因素,对纺织品的抗菌整理要求如下:(1)抗菌剂抗菌性能良好,对细菌或真菌具有广谱性,同时要求抗菌剂低毒或无毒,对人体无害,满足生物相容性;(2)经抗菌剂整理的织物抗菌效果持久性有效要好;(3)纺织品在经过抗菌剂处理后,对织物外观、性能等不会产生不良影响。

2 抗菌整理剂的分类

抗菌剂是指采用化学或物理手段杀灭或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并降低其活性的物质,少部分整理在织物上会赋予其良好的抑菌效果。抗菌剂由其组分可分为三大类,即天然、有机和无机抗菌剂[3]。(1)天然抗菌剂从植物和甲壳质动物中提取,在酸性条件下被溶解成含有氨基,能够吸附并与微生物细胞壁阴离子成分结合,阻止了细胞壁的生物合成,进而对细菌的生长和繁殖起到抑制作用。对天然抗菌剂有良好的抗菌性能,安全性高,但来源受限,耐久性差。(2)有机抗菌剂分为低分子、高分子、天然型及季铵盐类抗菌剂,杀菌过程中菌类的细胞膜被损伤是在化学反应中进行的,进而使得蛋白质变性,细菌的正常代谢作用被破坏。对有机抗菌剂杀菌能力强,但毒性较大,对机体环境要求苛刻,耐热性差。(3)无机抗菌剂对细菌或者真菌杀菌机理是利用Ag、Cu、Zn等金属单质对细菌作用来实现的。对于无机抗菌剂抗菌性能广、持久有效、安全性高、热稳定性良好、微生物抗药性小。目前此类抗菌剂在纺织品抗菌整理方面被广泛应用。

3 抗菌剂抗菌机理

对于细菌或真菌来说,主要是典型的外细胞壁结构,此细胞壁对其细胞内部成分的完整性起到了保护作用。细胞壁向内一层为细胞膜,有选择地控制细胞内外物质的通过,还是部分酶的反应场所,因此细胞的完整性和各组分的正常运行对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尤为重要。当纺织品经抗菌剂整理后,在使用中,抗菌剂就会对环境中的细菌的细胞壁起到破坏作用,使其细胞膜的渗透性发生改变,从而抑制酶的活性,蛋白质变性,丧失了分裂增殖的能力而死亡。

4 纺织品抗菌整理

目前纺织品抗菌整理主要分为两类:抗菌纤维法和后整理加工法。(1)抗菌纤维法主要用于针对合成纤维,在熔融纺丝阶段将抗菌剂混入纺丝液中,可制成抗菌性能的纤维。此法能使抗菌剂均匀分散在纤维中,抗菌效果持久、安全、溶出量小,但要求抗菌剂具有较高的耐热性,并且不适用天然纤维,应用受到了限制。(2)后整理加工法是指将织物通过浸渍、浸轧或交联剂交联的方法浸入含有抗菌剂的溶液中,在经高温焙烧后得到具有抗菌性能的织物。根据纤维和抗菌剂的种类不同,可分为溶出型和非溶出型抗菌纺织品。前者是指抗菌剂能够从纤维内部慢慢扩散至纤维表面,在其表面形成抗菌环,仅适用于一次性抗菌。后者指抗菌剂与纤维通过化学反应进行共价接枝,抗菌过程中抗菌剂不能扩散,但是当细菌接触到纤维时就会被抗菌剂杀灭,抗菌效果持久有效。此类抗菌纺织品在家庭床上用品、内衣中应用广泛。

5 抗菌性能评价

5.1 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灭菌浓度(MBC)

MIC法将细菌分别滴入经阶梯式稀释过的抗菌剂中,然后定量检测抗菌剂对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操作过程是将一定浓度的抗菌剂注入液体培养基中,接种菌液,振荡试管使二者能够充分地均匀接触,静置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MBC法检测步骤同MIC,对于抗菌剂和菌液需充分振荡1 h,得到抗菌剂的最低灭菌浓度。该法用于检测灭菌的抗菌剂最低浓度,但需1 h才能产生结果。

5.2 抑菌圈法

也叫琼脂扩散法,是一种定性评价的方法,对抗菌剂抗菌效果做以最初的评价。在琼脂培养基中注入菌液,振荡均匀后倒入培养皿中,或者将菌液均匀涂布在琼脂培养皿表面,然后在含菌的平板上将抗菌剂以不同的方法放置,培养一段时间,以圈的大小来对抗菌剂的抗菌效果做初步的评价。

5.3 振荡接触抗菌法

采用强烈的振荡使得抗菌剂与菌液接触的机率增高,一般应用于非溶出性材料。对于纺织品和表面粗糙的样品测试抗菌性能,此方法是最合适的。我国卫生部于1996年发布了GB15979-1995《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卫生标准》,并在2006年发布了纺织行业标准FZ/T73023-2006,至今一直使用。

6 结语

抗菌纺织品的快速发展,对我国的人民卫生保健水平的提高和公共环境交叉感染率的降低有着重要的价值意义。但是由于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国内对纺织品的抗菌性能检测方面还没有相关技术质量部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安全存在隐患,同时无法用肉眼从产品外观上鉴别其是否具备抗菌性能。因此,我们需要在抗菌纺织品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立对其产品质量检测监督体系,探索开发对人体和生态环境无毒害、高效抗菌,且不影响纺织品本身品质的新型抗菌纺织品。

参考文献

[1] 付伟,吴卫华,王黔平.新型银系抗菌剂的现状和展望[J].江苏陶瓷,2006,39(5):26-28,33.

[2] 赵丽,余家国,程蓓,等.单分散二氧化硅球星颗粒的制备与形成机理[J].化学学报,2003,61(4):562-566,450.

[3] 候文生,魏丽乔,戴晋明,等.载银新型纳米二样化硅抗菌剂的制备及应用[J].合成纤维工业,2004,27(3):4-6.

猜你喜欢
抗菌剂纺织品
一种抗菌性聚碳酸酯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在纺织品定性定量分析上的应用
氨基糖苷类抗生素与抗菌剂不同毒性比混合对大肠杆菌的联合效应研究
《纺织品织物折痕回复角的测定》正式发布
自清洁纺织品的制备方法
抗菌墨汁的研究应用进展
第七类直销产品猜想:纺织品能否“独立” ?
ISPO2018春夏功能性纺织品流行趋势
欧盟通过纺织品使用NPE禁令
织物抗菌剂有机硅季铵盐POASC和PFASC的制备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