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绍振 宋体祥 唐硕 刘小双 吴祖 丁亚军
摘 要:随着建筑领域的不断发展,建筑行业对土木工程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大,对其能力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建本科院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主力军,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确定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并构建适合自己的人才培养模式。此时,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该文基于对江苏省五所新建本科院校的实证分析,作出对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报告。
关键词:新建本科院校 土木工程 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5(b)-0150-02
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国家已投资4万亿元进行建设,除此之外,“十二五”期间,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约为7万亿元,公路投资约为6.2万亿元,高速铁路投资约为2.8万亿元,地铁投资1万亿元以上,城际轨道交通4000亿以上,加之已建大量工程维护、管理等,建设规模之大、人才需求之大均是空前的。工民建、道路工程、给排水、海洋工程、水利工程等土木工程类专业就业率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1]。因此,如何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类人才、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适应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体制下土木工程类专业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样也是每一位土木工作者所面对的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培养应用型人才成为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式教育向大众式教育发展的必然产物。大部分地方新建本科院校是从专科学校、职业技术学院等高职院校升格而来,由于其地理位置偏、特色专业少、师资力量小、科研能力弱、办学历史短等现实问题,与资深重点本科高校相比竞争力稍显不足,这就导致了多数新建本科院校转变为以培养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为办学目标。因此,调查研究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多元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鉴于土木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问题的重要性与亟待解决性,该文基于对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常州工学院五所高校的实证分析,作出对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查报告。
1 问卷调查的全面性与严谨性
该文旨在掌握江苏省五所高校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系列改革和探索,从学生的角度来了解人才培养方案普遍存在的问题以及学生需求,为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可行性建议,从而达到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目的。
本次调查时间为2014年12月21日至2015年4月11日,采用问卷调查、电话访问、网络咨询以及网上查询等形式,其中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均来自网络调查各高校官方网站的最新数据,并且问卷采用网页版、电子版和纸质版三种形式。通过分析调查结果发现,问卷共发放400份,回收361份,回收率90.25%,其中有效问卷329份,无效问卷32份,有效率91.14%。
本问卷调查的调查对象主要是江苏省徐州工程学院、淮阴工学院、金陵科技学院、南京工程学院和常州工学院五所具有一般性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在校大学生群体,填写问卷的学生均为本科在读,其中本科一年级135份(41%)、本科二年级95份(29%)、本科三年級60份(18%)、本科四年级39份(12%)。
由于数据并没有单独集中的问题,即对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解和体会处于不同的视角和高度,使本次调查更加全方位、多角度。另外,在校大学生对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有切身的体会和认识,也使得本次调查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真实性。
本次问卷主要调查该五所新建本科院校在土木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的一系列创新和实践,重点研究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体系建设。以学生为主体发放调查问卷,在课程设置、师资队伍、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毕业方向、校企合作、课外培训等方面提出30个问题。
2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及建议
2.1 课程体系建设
土木工程类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研究的重要内容主要是继续深化教学体系改革,并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形成一个符合当今社会科学发展和实际生产需求的教学体系。根据江苏省五所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对其课程体系中各类学科学时分布进行了平均值统计,其中公共基础课占总课时的42.20%,专业基础课学时38.70%,专业课学时14.90%,课内实践学时4.20%。公共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学时较多,专业课学时较少,而专业实践课学时最少,仅占总学时的4.2%。在课程安排上,仅有48.33%的大学生认为基本合理,距离理想的课程体系设置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该文根据土木工程应用型高素质人才培养需求,对优化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基础理论课程教学。突出教学内容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先进性,努力建设多样化教学平台,包括以三大基础力学课程为主的公共基础课程教育平台、以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为主的土木工程类专业基础课程教育平台、以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为主的专业选修课教育平台以及体现各专业特色的跨专业选修课教育平台[2]。
(2)加强实践课程教学。加强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应用型本科院校教育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实践教学,建立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体系,认真做好对大学生实践的管理,并对平时实验、实践、实训进行量化考核。
(3)加强教学的软硬件建设。首先,加大对教师教学硬件建设的投入,按专业工程技术能力的模块来规划实践教学基地,创建仿真、模拟等开放式的实践教学基地和工程技术教育环境。其次,在教学软件建设上,加大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努力提高师资队伍的专业工程技术教育素质。
(4)建立与社会实际沟通的专业工程技术教育训练体系。以培养应用型土木人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加强与社会的联系,经常组织大学教师深入工程生产第一线,研究用人部门对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各方面要求,并按照这些要求来进一步制定教学计划、改革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积极与企业联系,努力建立稳定的实训基地,加大与企业产、学、研的合作力度。最终形成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实践课等课程群为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学体系[3]。
2.2 教学体系建设
应用型人才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如何办出特色并且提高教学质量,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是否成功的关键,而理论结合实际教学是应用型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中之重。在教学体系建设方面,该文着重分析了问卷调查中在校大学生所反馈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64.74%的大学生认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自身积极性不高,而55.29%的学生认为是教学方式为单一的授课型教学,很难产生师生互动的环节,说明教师在课堂教学方式上过于单一,从而使课堂质量有所下降。通过统计大学生最喜爱的教学方式得到如图一所示分布。
从图1中可以发现,58.66%的学生偏向于实践教学,54.21%的学生选择启发式教学,所占比例较高,传统式教学仅占19.76%,可见大学生并不能在传统式教学中汲取更多的知识。针对这种情况,该文给出以下建议。
(1)增大大学教学中实践教学和启发式教学的比例,但是由于應用型人才以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生产一线问题的高级实用型人才为教育目标,而这种实践能力的培养不仅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而且还需要有一定的实训时间和合理的组织安排,不易实施,详见下文分析。
(2)减少传统式教学在大学教学方式中的比例。传统的教学方法不易解决实践教学时间短和要求高的问题。因此,可以转变思维方式,将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以此来提高教学效率。并保证在学生有充分学习时间的情况下,减少理论教学学时。
(3)改革教学方法,力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推行启发式和案例式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性,不断调动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3 教材体系建设
教材也是成功的应用型人才模式的一项重要因素,好的教材不仅要满足学生知识的学习,还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该文结合五所高校大学生对教材评价的调查分析得出:仅有35.26%的大学生认为教材知识内容全面,可以适应时代发展需求;54.10%的大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一般;10.64%的大学生认为教材内容不全面。有大约64.74%的大学生认为所用教材内容一般或是不全面,知识点杂乱,不适合将来发展需求。说明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在教材体系建设上,应注重内容的改革与创新,加强精品教材建设,扩大知识面,知识的更新应该紧随建筑业发展的前沿。
2.4 师资体系建设
人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决定因素,如果想培养应用型人才,师资队伍是关键因素。因此,以人为本应是高校办学的根本理念,是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出发点和根本点。该文通过对五所学校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21.58%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表示满意;45.90%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表示基本满意;13.68%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表示不满意;18.84%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表示很不满意。也就是说大部分的大学生对高校师资体系建设比较满意,但是仍有约32.52%的学生对高校师资队伍不满意。因此,应加强高校教师队伍素质结构的调整,全面构建具有专业工程特色的师资队伍,即双师型的教师队伍,来满足培养土木工程专业工程一线技术人才的要求,尽力将师资队伍建设成开放与流动相结合的系统。
2.5 实践体系建设
实践体系建设在土木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使新建本科院校土木工程类专业实践教学创新和改革适应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的需要,应突破传统实践教学模式,与学科特点相结合,以目标培养和能力培养为主线,全面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训实习教学体系。鉴于实践体系建设的重要性,该文结合高校实践课学时学分分布作出相关性建议,高校学时学分分布表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高校实践课学时学分比例严重不协调,实践课学分约占总学分15%,而实践课学时却仅为4.2%,据此,该文给出以下建议。
(1)应用型实践课教学平台的建设。建议分别在学科基础阶段和专业学习阶段等建设相应的实践实训平台,并加强学生通过实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独立,却又能有机结合,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
(2)提高专业实践课比例,增加应用性强的实验课程比例,以此来提高学生兴趣,并注重学生综合性实践能力的培养。
(3)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实践教学体系。从建筑产业发展趋势的角度出发,与地区建筑特色相结合,并满足学校关于人才培养方案的大致要求,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以培养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3 结语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土木工程专业的在校大学生对自己所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基本上可以接受,并且能从中学习到自己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但通过调查问卷也反映出一些信息,超过半数的在校大学生认为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时候只是一味的重视基础理论教学,而忽略对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所以作为一名本科生,在增加文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实践、合作能力;而新建本科院校要做的就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可以学习的平台,这样才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出栋梁之才。希望该调查报告可以为一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在土木工程类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发展中尽到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 麦可思研究院.2014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R].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
[2] 杨晓华.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初探[J].高等建筑教育,2005(4):28-30.
[3] 赵永平,武鹤,曹晓岩.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体系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04(5):6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