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静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91-01
大量阅读好,可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却一直是多数老师困惑的问题。现在多数家长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分数,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教师更要把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当作自己的一项重要教学任务,一种责任,一种情怀,一种追求。
下面谈谈本人的一些做法:
一、一年级——培养学生直观兴趣。
父母是孩子阅读的启蒙者,父母的阅读习惯、对书本的热爱程度会自然而然对孩子产生质的影响。爱读书的家长会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抵得上老师无数个温馨的建议和父母无休止的苦口婆心的教导。作为老师要教家长怎样引导孩子读书:首先要给孩子准备喜欢的书。目的只有一个——让他们觉得读书有意思,读书好玩。孩子们总要玩,如果是好的书籍吸引了他们,使他们获得了像玩耍一样的感觉时,另一个世界的大门就被打开了;其次建议家长多给孩子讲故事,并且要逐步引导孩子自己读书;还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们放故事磁带,让他们多听故事。
二、二年级由直观兴趣向自觉兴趣过渡
学生读书有了一定的阅读能力,有了直观兴趣,这时就得往提高学生读书质量,把读书兴趣由直观兴趣阶段向自觉兴趣阶段过渡和发展。由直观兴趣向自觉兴趣过渡,需要一个过程。因为,自觉兴趣是爱好和志向的结合体。自觉时期的读书兴趣,已经是一种有明确目的的兴趣。它不仅伴随着感性的读书爱好,而且,还包括了在感情支配下的记忆与联想,由求知向思维推进。这时的读书兴趣,具有了自觉性、主动性。
三、中年级——凭借课堂,教给读书方法,进入自觉兴趣阶段
这样坚持下来,到了中年级,学生便成了孜孜以求的“好之者”,并进入了自觉兴趣的境界。成为“好之者”的孩子,一般都有了自觉读书的兴趣,进入了比较稳定的阶段。
但教师还不能松懈。教师稍一松懈,有一部分学生就会热情消减。因为对于多数孩子来说,读书毕竟不如看电视,游戏有趣。所以,班级的读书激励活动依然得进行。可学生的阅读量越来越大,发读书卡对老师来说已经成了一种负担。而且长期单项的奖励也容易造成学生的麻木,这时,我开展了读书排行榜活动。每人在墙上贴一张纸,把读过的书名和页数写在上面。定期做总结。
学生到了自觉兴趣的阶段。但往往容易形成读书贪多,不求甚解、只满足于浏览故事情节的弊端。为杜绝这种情况,我总是先给予鼓励。然后进行点拨,并结合语文课堂教学加以引导。要求他们对自己喜欢的书要精读,鼓励他们读读过的书,读的遍数越多越要表扬。另外要他们读书时做到用心读,用心想,每读完一篇文章或一本书,总要回头自问一下这篇文章或这本书写了些什么?这样便有了些印象。如果再读一读印象就更深刻了,不仅如此,我还鼓励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并让学生从“读书时间”、“书名”、“作者”、“学生会的生字”、“学会的词语”、“摘录的好句”、“主要内容”、“读后感想”八个方面写读书笔记。这样一般学生一个学期能从课外书中积累许多优美词句,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
除了这些长期开展的读书激励活动,每学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其他读书活动,像故事会、知识竞赛、精彩图书我推荐、说评书等。这些给学生搭建了展示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我们在三年级的时候就曾出过我们自己的优秀作文集。
四、高年级——潜在兴趣阶段
如果说中年级学生是“好之者”,到了高年级学生已经成了 “乐之者”。“好之者”,只是对读书有了热情,对读书有了钻研精神和自觉自愿的兴趣。“乐之者”,却是在经过一段探索后,有了深刻的体会和收获,把读书作为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捧起书来,如醉如痴,达到了读书兴趣的最高阶段——潜在兴趣阶段。那些步入潜在兴趣境界的“乐之者”,并不仅仅是爱好读书,也并不仅仅是自觉地驱驰,而是在爱好读书与自觉的基础之上产生了坚强的意志和追求的快乐。当你读书的兴趣达到“痴心”的程度时,就不会感到读书是一种苦役和负担了,而会感到读书是一种享受。
常听家长向我反应,其中最多的就是孩子上厕所也得拿本书,而且一进去就不出来。还有些家长反应孩子看书如果不加制止就会看到半夜。另外有的孩子在作文中写到“如果给我足够的食物和书,我可以一个星期关在房间里不出来。”瞧,孩子们一个一个都成了小书虫。
不少学生一学期竟然能读五、六十本书。其实我平时家庭作业很少,可实际上,大家想,他们是不是在利用所有可利用的时间在读书呢?表面上,语文家庭作业少,可实际上他们语文隐性学习的时间最长。
欣赏着孩子精彩的作文;聆听着孩子们精彩的课堂发言;感受着孩子出色的交际能力,我震撼读书带来的收获竟如此之大,我欣慰我的孩子已成了小小的读书人。我也提醒自己,不仅是孩子,更是自己,要做到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成为生命的一种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