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发云
【摘要】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而开展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之一。它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综合实践活动正是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全面调动学习主体的心智技能、动作技能、语言技能、交往技能去展现客体情境。因此,在语文课堂中开展综合性实践活动势在必行。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143-01
一、运用迁移规律是语文教育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语文教育受到空前的重视:以汉语为母语载体的民族语言迅速走向世界,汉语言文字正在国际领域发挥更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这在客观上对语文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语文教育承担着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重大使命,为了使语文知识水平能够真正成为其他科学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成功的语文教育有利于完善受教育者的一般能力结构,即自学能力、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这些能力是受教育者未来生存和发展的实际本领。在每个人都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能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如果语文教育落伍,其对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的负面影响是可以想见的。因此,语文教育绝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而应该旗帜鲜明的把语文素质放在教学的首位。而运用迁移规律,实现由知识储备到能力的飞跃,就成了语文教育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二、有效运用教育理论,让迁移规律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
在阅读教学中奠定好迁移的基础。传统的教学过程一般是:疏通生字生词、朗读课文、讲解课文、问答巩固。字、词、句、拼音、标点、层次、段意,都独立于对整个篇章的整体把握之外。在此过程中,如果疏忽设置有价值的中心问题,使教学间缺乏内在的有机联系,就构不成对学生能力的挑战。但是如果在教学中提出了一种切合实际的课堂结构模式,即生活化导入—整体呈现问题—问题解决—主题练习—实践性作业则非常有利于“迁移”。在这种模式下,生活化导入时用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和讲授内容的主题紧密结合。最后的实践性作业环节非常关键:现在学生语文水平不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练习做的太多,并且是“同步练习”、“一课一练”,题目大多是知识还原性的,课本上可以找到的,不要思考的,甚至是不动笔的“选择”,这种“题海战术”实效性差,学生没有兴趣,同时也不利于“迁移”,起不到培养学生能力的作用。实践性作业如果以阅读训练、口语交际训练、写作训练为主,且富有一定的挑战性,学生就会有兴趣、愿意做,这样就非常有利于“迁移”。
三、合理运用迁移规律,促进语文学习
1.教师必须明确具体的迁移方向。要把迁移方向具体体现为教学目标的确定。既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或简化,或挖掘,以适合学生接受为准;又要研究这些目标在全册教材中的位置,明确该单元知识点的传授与能力训练在整个知识体系网络和能力训练序列网络中所担负的具体任务。教师胸中有这棵纵向贯通的“知识树”,就能在授课前做好设计和准备,保证学生顺畅地完成由“旧知”到“新知”的迁移,并为再学习、再迁移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迁移的关键是培养学生主动地发现。语文教学要在形成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培养独立运用能力,因此尤其需要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强求记忆是为学生挖“陷坑”,掌握方法才是传授给学生“工具”,这就是所谓“鱼”和“渔”的辩证关系。在教学中,语文教师既要善于引导学生有目的对比,寻找相同点,分析相异处,从而提高观察、分析、思维、概括等能力,培养旧知迁移出新知的能力;又要善于归纳总结,引导学生将零散的、孤立的知识“串联”起来,形成系统,使之结构化,纳入知识网络之中,完成知识的纵向迁移。
四、寻找新旧知识的联系,完成知识的纵向迁移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学习新的知识,从而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就是所谓纵向迁移。语文课上学的课文在内容上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联系,但是在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上的联系是十分密切的。教师在教学新课文时,要善于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这样能够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如: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重点抓住《太阳》这篇课文在谋篇布局上的特点。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认识作者安排材料的技能技巧,在学生充分认识“按事物的几个方面安排材料”的方法后,举一反三,學习本组的其它两篇课文,此时,教师可着引导学生寻求新的知识的内在联系,完成知识的纵向迁移,提高教学效率。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促进学生的迁移。
五、举一反三,实现知识的横向迁移
学生在一篇课文中学到学习方法,如果在新的情境中不能够加以运用,其实这些知识并没有被真正掌握。只有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地运用这些知识或方法来解决新的问题,也就是说实现了学习的迁移,这样学到的知识才有意义。语文学科中,大量的语文知识和学习方法是在讲读课上传授的,而这些知识或方法有些可以在当堂课上进行运用,有些则要在以后的阅读课或是作文课上才能用得上。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凡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或学习方法,不能仅仅满足于教过学过,而是应该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练一练,使学生能及时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学习的迁移。
对于学习方法来说,进行有指导的练习比无指导的反复练习更能影响迁移的效果。掌握学习方法,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授之以渔”而不是“授之以鱼”。教学中,就是要教会学生把某节课上、某篇课文中、某次练习时学会的学习方法,恰当地、灵活地运用到其他场合中。这样,就达到了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有效的听、说、读、写。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学习迁移的规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手段。心理学家郡瑞珍教授认为“凡有学习的地方就会有迁移,因为孤立的、彼止不影响学习的是不存在的”。如果说“培养能力”和“发展智力”是学校教学的最重要目标,那么学习的迁移就是检验教学是否达到这个目标的最可靠指标。所以,我们语文教师应该充分重视和利用学习迁移的规律,在提高效率的同时,切实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