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佳佳
(重庆理工大学 经济与贸易学院,重庆 400054)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一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逐渐成为本科教学的主体。他们在教学工作中虽有一定的优势,年富力强、知识结构新、思想观念超前、接受能力强、易于和学生交流和沟通[1];但是由于从学生转变成教师角色的时间跨度短,且大都未接受过系统教育教学理论培养与教学技能训练,缺乏教学历练,以致在教学能力方面相对不足,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另一方面,一些中老年教师由于学历相对较低以及过去高校专业设置过细,导致知识面狭窄,加之没有及时补充新知识,已跟不上学科的发展[2]。在高等教育进入内涵式发展的新阶段,人才培养质量已成为高等教育质量的核心,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关键靠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提升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刻不容缓。
目前,国内对于高校师资的研究更多地集中于教师的科研能力及科研成果,忽略了教学能力。“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科研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教学能力更不容忽视。调查表明:我国高校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容乐观,严重影响了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3]。因此,分析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各个组成要素,构建教师教学能力模型显得尤为迫切。目前对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研究文献大多是关于如何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很少一部分是关于教学能力结构组成的。关于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吕纪增在《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分析》中指出“教师的教学能力包括统驭学科内容的能力,教学的组织管理能力,教学的科研能力,信息沟通能力,操作计算机的能力,教学自控能力,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等几个部分。”[4]而章坤的观点是“教师的教学能力表现为实现知识形态转化的能力、实现知识在主体间转移的能力、教学情景中的人际协调能力三个方面,此外还包括教学反思能力、课程意识能力、教育教学的实践智慧和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5]
笔者通过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探索,构建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模型,并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进行统计,最后计算出了高校教师教学能力中各项指标的权重。该模型的构建对于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高校教师的甄选、培训以及绩效管理具有重要一定的借鉴价值。
教学能力是高校教师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是影响教学效果的诸多因素中最直接、最明显、最具效力的因素[6]。教师的教学能力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及其发展。
在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中,教学工作占有最重要的地位,它贯穿于整个教育活动各阶段的始终,其活动过程主要包括教学设计、教学传播、教学组织、教学研究活动等多个环节[7]。从这些环节着眼,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笔者结合高校实际将教师的教学能力分为四部分: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这四部分是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一级指标,而这四个一级指标又分别对应多个二级指标,如图1所示。
图1 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示意图
在本研究中,根据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各项指标,运用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按九级标度法(表1)设置了调查问卷,并向不同院校的教师发放了100份调查问卷,其中教授20份,副教授50份,讲师30份,回收95份,回收率95%。
表1 九级标度法
最后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确定判断矩阵,矩阵P是由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四个一级指标的统计结果确定,矩阵P1、P2、P3、P4是由每个一级指标对应的二级指标确定。
通过对上述5个判断矩阵P、P1、P2、P3、P4所对应的特征矢量求解,计算出各个判断矩阵的权重向量Q=(0.088 6,0.331 5,0.453 3,0.126 6)T、Q1=(0.122 0,0.648 3,0.229 7)T、Q2=(0.082 2,0.261 5,0.600 6,0.055 8)T、Q3=(0.122 0,0.319 6,0.558 4)T、Q4= (0.199 8,0.116 8,0.683 3)T,并以此得出教学能力评估体系中各项指标所对应的权重。表2所示为教学能力模型中各级指标的权重。
表2 教学能力模型各级指标权重
考虑到构造判断矩阵时会存在一些非客观的因素,导致判断矩阵一定程度上不一致,因而需对教学能力模型中的各项指标所构成的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
根据公式(1)可以先计算出教学能力模型中一级指标构成的判断矩阵P的最大特征值λmax=4.1668。通过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值参考表(表3)可得当n=4时,RI=0.89。
表3 随机一致性指标RI取值参考表
再根据公式(2)、(3)求得CR=0.061 8<0.10,因此,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一级指标权重分配符合一致性。
用同样的方法对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模型中的二级指标进行检验:
矩阵P1CR=0.003 2<0.10
矩阵P2CR =0.079 2<0.10
矩阵P3CR=0.015 7<0.10
矩阵P4CR=0.021 3<0.10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所有二级指标也都符合一致性验证,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构建的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所有指标的权重分配合理。
通过表2中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二级指标的合成权重可知:模型中的各项指标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其中考察教师教学能力比较重要的二级指标包括教师对学生自学意识的培养、师生之间知识的互动、学生对知识的应用、师生之间信息的沟通能力、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结合、教学重难点的把握等几部分。因此,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应重点从如下几个方面着手。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在教学工作中,除了传授知识,更应该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学习能力。而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有效的指导和组织,因此教师需要转变观念和提升对学生自学的指导能力,在指导过程中要做到明指向、巧点拨、善诱导、严要求、会调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够成为主动的而不是被动的,是实质的而不是形式的,是全员的而不是少数的。具体应做到如下几方面:首先,要改变以前“灌”或“问”较多的教学形式。给学生一定的空间和时间,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推导、归纳和总结。其次,要在学生最需要指导时,不失时机地给予指导。不要介入得过早,以至于阻碍了学生本可以自主发现的机会;也不要介入得太晚,以至于让学生过久地处于无助状态中。第三,要防止不必要不应该的指导,以免剥夺了学生尝试错误和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第四,要紧紧围绕学习目标提供支持性材料,并结合学生兴趣点和“最近发展区”给予指导。指导的内容要针对性强,学生想了解的内容,难以解决的问题才给予指导。第五,要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及时评价。第六,要加强对网络协作学习的指导能力。随着MOOCs的发展,通过网络自学已成为信息社会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教师要掌握更多适用于网络教学的技巧和能力,提高网络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
教学需要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教学过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平等交流沟通的互动过程。教师要指导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闪光点、亮点、强点,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个性化的发展,就必须实现与学生的良性互动。具体应做到如下几方面:首先要认真倾听。要树立师生平等的观念,努力做到放下架子,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去耐心、专心、细心地听,在倾听中分析学生的学习心态、学习方法,发现、挖掘学生的创新思维,捕捉学生创意的火花。不光要听正面看法,还要耐心听取不同意见和反对意见,不仅要听取优秀生那些富有创见性的看法与想法,还要认真听取较差学生不成熟的幼稚的甚至错误的认识和见解。其次要善于诱导。《论语·子罕》中有段话说得好,“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虽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既渴天才,如有所立卓尔。”就是说孔子善于引导、诱导别人学习。因此,好的教师要学会诱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促使学生通过独立思考探索或团队协作研究等途径以汲取知识、培养能力和素质。诱导方法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三种:一是情景教学法,以情景为载体,创设画面,使学生仿佛置身其间,从而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二是案例教学法,以案例为载体,提出质疑,使学生直接面对真实事件或矛盾,从而促使其兴趣盎然地去分析解决问题、处理矛盾。三是启发式教学,以问题为载体,提示方向,使学生产生思考,从而调动其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作为一个教师,既要“传道授业解惑”,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在讲授课堂知识时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变传授知识型课堂教学为运用知识型课堂教学,把知识问答题改为实践运用题。在课堂教学中讲概念、使用方法、工具时多联系实际应用,这是提高学生理解、分析和应用知识能力的有效方法之一。其次,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引导学生多参与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第三,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并悉心指导。第四,鼓励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第五,吸引学生参加科研项目,和学生共同探索、研究。
沟通,是人与人交流和实现人与人心理相容而引发的情感共鸣与认知共识。师生互动中教师善用情感沟通,能激发学生从思想上对教师及教学内容产生一种认同感、亲切感。与学生的沟通能力是教师重要的教学能力之一。教师的教学能力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和肢体表达上,上课时教师语言表达的准确、生动、有条理,以及各种表情、手势有助于调节课堂气氛,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调高教学质量。具体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首先,向学生敞开胸襟,与他们亲密交往,平等对话,真诚交流。其次,要从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出发,教师的语言表达要准确,要做到词汇丰富、表达连贯、语言机敏;另外教师的语言要富有感情,真挚自然,快慢适中,抑扬顿挫,优美或幽默,从而使教学具有语言美。第三,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口头语言密切配合使用体态语言,如语音、语调、语气、手势表达、面部表达、眼神表达、体态表达等,还要遵循师生共意、少而精、稳定性与灵活性、审美性等教学原则,从而使教学具有形态美和情感美。
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具体的现象或过程联系起来,以促进学生在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加深对实际工作与生活的认识。能否将抽象的理论与具体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这体现了一个教师是否具备统驭教学内容的能力,它要求教师既具有足够的专业知识,又对具体的工作生活和社会现象有全面认识。因此,教师不能一味呆在书堆里,要走向社会,做科研、做调查,以科研促教学,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
笔者通过分析国内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提出了一种教师教学能力的模型。并从定性与定量的角度,系统分析了教师教学能力模型的组成结构以及所占权重。根据每个部分的权重大小,教师可以有重点地加强自己某些方面的教学能力;同时本模型的构建,也将能促使高校对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更加有针对性,并对教师绩效管理更加细致化、系统化。
[1]魏莹莹,曾媛媛,罗秋兰.后发展地区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3,10(30):80-81.
[2]季沛,杨宁,韦刚.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3,8(23):71-72.
[3]俸晓锦.高校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模式和策略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2,9(18):27-29.
[4]黄荔,黄秉炼.新时期提升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几点思考[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2,8(8):14-16.
[5]王桂华,候喜林.论农科生物类教师教学能力的构成与培养[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1(1):43-44.
[6]龚红月,程炎明.高校教师对教学能力结构的认知——基于暨南大学的调查[J].高教探索,2012,7(4):75-79.
[7]王少良.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多维结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1):1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