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 真,徐勤怀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 四川成都 610041)
小城镇旅游先导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
——龙泉驿区茶店镇总体规划修编思考
聂 真,徐勤怀
(成都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三所, 四川成都 610041)
随着生态低碳理念深入人心,如何扎实立足小城镇自身生态本底,探索适合小城镇良性发展的生态规划策略和方法,同时合理发展旅游产业,打造特色和品牌,成为旅游小镇发展的瓶颈。文中以《龙泉驿区茶店镇总体规划修编》为例,探讨了小城镇在大力优先发展旅游业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生态问题,试图探索在总规阶段小城镇旅游先导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思路。
小城镇; 旅游; 先导; 生态; 环境; 可持续; 协调; 发展
近年来,我国旅游小镇发展迅速,特别是临近城市区域的中小城镇,由于依托其自身优美的自然环境优势,旅游业日渐旺盛。但由于利益的驱使和管理上的漏洞,“过度旅游”、无序开发、违规建设等现象却愈发严重。在一些生态敏感度高,生态环境脆弱的旅游区域,过度和无序的发展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可能是毁灭性的。如何在旅游先导发展基础上,发挥旅游小镇生态资源优势,制定切实可行的可持续发展策略成为旅游小镇发展中要面对的核心问题。
笔者认为,旅游先导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应是政策引导、环境保护、资源利用、业态选择、用地选择等方面的有机协调。本文结合《龙泉驿区茶店镇总体规划修编》的实践,对旅游先导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做了积极的探索。
茶店镇位于成都市龙泉驿区东南部,东南与简阳市石盘镇接壤,东北同万兴乡接壤,西与山泉镇毗邻,北与同安镇、万兴乡相连接。距成都市中心城区19 km,距龙泉驿区城区9 km,是进入成都市的东大门(图1)。茶店镇地处龙泉山中段东坡,境内自然环境优美,以烟波浩淼、水碧天青的龙泉湖和古朴典雅、雄伟壮观的名胜古刹石经寺而闻名遐迩。放眼大成都,茶店有着突出的生态资源优势,“一湖一山一寺”,都是茶店镇较之其它乡镇不可多得的大美资源。
2.1 “生态移民”政策为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图1 茶店镇区位图
近年来,龙泉驿区逐步开展生态移民政策,并取得良好效果。生态移民之于生态保育、城乡统筹等有利。一方面,生态移民可减少对自然环境的人为影响,实施退果还林,促进自然保育、增加物种多样性;另一方面,农民可通过生态移民获得拆迁补偿与城市就业岗位、享受城市公共服务。此次规划既强调生态保育、又注重产业发展,生态移民是实现双重目标的重要策略,将为茶店镇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2.2 上位规划对旅游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成都坚持把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作为城乡规划的总体目标,打造世界级的生态环境和田园风光,让“城中见景,景中见城”。城市建设中需要强调组团化城市格局与田园化城市风貌。茶店镇位于“两湖一山”风景旅游区,具有优越的自然生态本底,有条件成为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良好示范城市。《天府新区“两湖一山”国际旅游文化功能区分区规划》将龙泉山、龙泉湖和三岔湖定位为“世界级山地湖泊型文化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为茶店镇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设世界生态田园城市的基础上,对旅游产业的发展有了新的变化,如何对接上位规划,合理利用资源,选择产业业态和发展方向是当前面临的新问题。
2.3 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为旅游发展提出新的挑战
茶店镇拥有良好的“山、水、田、林”生态本底,镇域范围内湖光山色、绿野交融、万木蔽天。茶店镇地处龙泉山中段东坡,地势起伏有致;水系丰富,拥有成都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龙泉湖,靠山滨水区域一直都是生态敏感脆弱的旅游区域,如何有效降低旅游发展对其带来的破坏和干扰,保护和利用生态资源,为旅游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3.1 生态因子
影响茶店镇生态环境的生态因子主要包括山、水、田、林四大自然要素。
山:茶店镇地处龙泉山中段东坡,分布在六山两沟四面坡上。地势西北高,属低山区,东南低,为丘陵区,最高海拔751 m,最低海拔470 m。规划区地势起伏,高差较大,坡度多处于14°~23°范围内。
水:茶店镇拥有小大田、葫芦咀和前锋水库3座水库。东有跳蹬河,西有袁家沟。龙泉湖是成都地区最大的人工湖泊,湖周边岸线长54 km,水面550 hm2。
田:基本农田面积为2 358.42 hm2。
林:成片林面积1 000 hm2,森林覆盖率达54.2 %。
3.2 建设用地适应性分析
根据茶店镇生态自然要素,同时针对高程、坡度、生态承载力等因素,运用GIS技术,对茶店镇用地适应性进行分析。
3.2.1 指标量化
按照城市建设用地适应性等级划分的要求,结合茶店镇的自然条件,分别对所选取的指标因子从四个等级来衡量,依据GIS技术叠加分析,对每个因子赋予不同的分值,在此基础上确定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表1)。
表1 指标因子影响得分及权重分配表
3.2.2 建设用地适应性类型划分
为反映茶店镇用地质量的空间差异,利用三维分析模块(3D Analyst)生成DEM模型,从中提取高程、坡度、坡向等因子,同时建立评价体系,确定合适的评价单元,对高程、坡度、坡向、灾害分别、水文、植被覆盖、土地利用现状等数据栅格化处理(图2、图3)。在GIS系统中进行适应性叠加计算,综合叠加计算得到规划区各评价单元对应的用地适应性得分。最终将规划区按照建设适应性大小分为三类:适应建设区、较适宜建设区和不适宜建设区。
适宜建设区:镇区、318国道两侧、龙泉湖周边区域。
较适宜建设区:成雅高速两侧。
不适宜建设区:成雅高速、318国道、北部山区以及龙泉湖区域。
图2 镇域用地适宜性评价
图3 镇域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
4.1 依托生态本底,形成生态化、高端化的旅游业态
4.1.1 一产景观化、规模化,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依托龙泉山桃花、梨花等果林,实现一产景观化,推动农业的规模化连片化发展,形成桃花沟、梨花谷等景观化农业。结合规模化的花园、果园,形成以乡村生态环境、乡村园林体验、乡村科普教育为主的乡村生态旅游,打造集采摘、教育、体验于一体的生态休闲农庄。同时结合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生态餐饮业、生态旅游业、生态交通业、生态商品业等旅游服务业(图4)。
图4 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示意
4.1.2 挖掘“一湖一寺”优势资源,打造湖山度假新典范
茶店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现状旅游主要为粗放的农家乐、观光农业等,与周边山泉、柏合等地同质化竞争严重,发展缓慢。根据茶店镇的发展条件以及上位规划确定的发展方向,茶店应以石经寺、龙泉湖等核心资源为依托,实现差异竞争,发展中高端旅游业、服务业。未来茶店镇将打造成为“以佛文化和现代湖山度假为主题的禅佛小镇”,即围绕石经寺形成以佛文化为主题,围绕龙泉湖形成现代湖山度假的禅佛小镇。同时在石经寺周边形成佛禅文化、祭祀朝拜、禅修体验、素食体验、河鲜饮食、休闲娱乐等产业,在龙泉湖外围形成生态度假、精致养生、健康疗养、会议培训、企业会所、旅游地产等产业。
4.2 落实生态移民政策,保护全域生态环境,实现一三产业联动
在上版总规中,由于经济制约、生态移民规模较大等原因,总规未能有效指导茶店建设,移民政策也未能得以有效推行。移民政策的推行需要科学的规划做支撑,北部山区的农民搬迁后的安置,应结合镇区产业合理布局。
从茶店本身生态资源优势出发,挖掘核心优势,强调功能复合、集约用地,推动产业联动发展。从产业结构来看,茶店镇产业结构从2005~2010 年都呈现“一、二、三”的发展结构,从未来发展趋势来看,为了更好的与生态和龙泉湖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要求相结合,同时从茶店镇的经济基础、战略地位以及资源优势分析,茶店镇未来将形成以乡村生态旅游、中高端服务业并进的新局面,推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在远期茶店镇的产业结构形成“优一退二强三,一三产业联动”的发展格局(图5)。
图5 镇域旅游产业结构
4.3 借机旅游,优化形态,落实田园城市新型城乡空间格局
4.3.1 融合自然、组团化布局
茶店镇现状建设较为散乱,且多为夹道发展,城市建设与山水环境不够融合。规划遵循“显山露水”的原则,将茶店镇的山水格局与城镇和旅游度假区相互融合,形成生态廊道+组团的组团化的城镇空间格局。依托汤家河及龙泉湖,落实田园城市新型城乡空间格局,形成组团式、网络化的城乡空间格局和人性化、生活化的城市空间结构。
4.3.2 镇区与景区结合,产镇一体
在融合自然生态环境基础上,镇区和景区形成了组团化布局形态。在镇区和景区内统筹解决生产、生活和生产、生活配套,总体实现“产镇一体”的总体发展模式(图6、图7)。
图6 镇域功能结构规划
图7 镇域用地布局规划
旅游先导发展与生态环境唇齿相依。旅游发展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影响,生态环境的变化也会影响旅游发展,保护好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旅游发展的根基,而发展旅游也要求去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和保护相结合。旅游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投资商以及公众的参与,更需要加强认识,唤起人们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从实处真正实现旅游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1] 段丽娟,龚束芳.小城镇生态环境建设的思考[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25(2)
[2] 王玉娟.总规阶段的小城镇生态规划初探——以江苏省东台市五烈镇为例[J]. 盐城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5(1)
[3] 解建才.环境、生态与跨世纪小城镇规划[J].规划师,1997,(2)
[4] 汪光焘.加强引导创新机制、促进旅游与小城镇协调发展[J].城乡建设,2006,(7)
[5] 潘金华.试述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旅游规划——以宝应县生态旅游规划为例[J].江苏城市规划,2006,(9)
聂真,女,硕士,工程师;徐勤怀,男,大学毕业,助理工程师。
TU984.181
A
[定稿日期]2014-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