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教学成为习作的根

2015-06-26 14:44周丽娟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2015年6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周丽娟

[摘 要]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学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将阅读教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写作中。对此,教师要注重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学生的筛选意识、言语意识、形式意识,以源源不断的阅读之泉滋养学生的写作之根。

[关键词]阅读教学 筛选意识 言语意识 形式意识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16-086

作文难,难作文。一直以来,习作教学成了师生心头难以言说的痛。为什么学生一直在学习阅读与写作,却总是言不得意,写不得法?追本溯源,我们的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就像两个相切的圆,自成一体,偶有交集,学生不知如何将学过的知识应用在习作中。要想改变这一状况,我们就要在阅读教学中唤醒儿童关注文章表达的内在意识,以源源不断的阅读之泉滋养学生的写作之根。

一、唤醒筛选意识

许多学生写作时总是同一素材反复运用:生病了,老师送去医院细心照顾,或者是妈妈衣不解带地精心照料,同学帮忙补课……大病小病,你能在各个年级段反复看见它的身影。

事实上,儿童不是缺少生活,而是缺少发现生活的眼睛。我们的阅读教学中缺失了对生活素材筛选意识的唤醒与培养。管建刚说过:“写作,要的不是走进生活、贴近生活,要的是留心生活,关键词不是生活,而是留心。”不管是阅读还是习作,都是心声的交流,情感的共鸣,重要的是心。一篇能深入人心的文章,必定是从生活中提炼浓缩的。这需要儿童不仅要用外在的眼睛去观察,去发现,更要用内在的眼光来审视、筛选。

教材中许多文章有着温暖人心的力量,《第一次抱母亲》《爱如茉莉》《师恩难忘》等,它们所选取的素材都是生活中的细节,在不知不觉地走进读者内心,拨动读者情感的那根弦。在品味、沉浸于文章时,我们不仅要去体悟其中的情,更应深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并归纳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例表现情感的。只有真生活、真事例、真表达才能触动真情感,明白这些,学生才能在生活中开启心眼,去观察,去感受。习作时,他们也才能反复回味生活,筛选生活,让自己的文章脱胎于真实的生活。有了真实的生活,学生笔下的文字才会有生气和灵魂。

二、唤醒言语意识

每个儿童都是天生的诗人,不经意间流出的文字总是富有灵性的。然而,许多孩子随着年岁的增长,阅读量的增加,规范的言语形式没有习得,灵性反而渐渐消失,走进了言语贫乏的怪圈。这不禁让人担忧:学生学习了多年语文,仍然缺乏言语意识,习作语言呈现出无规范的状态,词不达意,怎能对读者产生强烈的冲击力?

在日常的阅读教学中,品词析句的过程就是唤醒学生言语意识的切入点。在教师的引领下,精辟洗练的词句不仅是帮助学生体悟文章意蕴的突破口,也是学生学习言语表达的过程。让学生意识并参与到这个过程中,学生必将获得感悟与表达的双重享受。如在教学《泉城》时,引领学生诵读第一自然段,感受排比句的气势;对比描写泉水喷涌时所用的动词,在感受名泉之美的同时关注言语表达的准确、形象,让学生不仅得言,更得法。这样,以阅读教学为契机,潜移默化地唤醒学生的言语意识并将其转移到习作中,学生的习作才能富有表现力。

三、唤醒形式意识

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含义只有有心人得知,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秘密。”这个秘密让儿童在习作时不知所措。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引领为基点,以学生内在的发现意识进行探索,唤醒形式意识,引领学生走出混沌不清的形式认知,把文章的内在写作规律揭示出来,可以激发其潜在的写作热情。

1.文以类聚,区分文体形式

我们的教材题材广泛,体裁各异,文学体裁的差异决定了文章结构的形式。没有阅读教学中的引导认知和总结归纳,文体形式对学生来说就像雾里看花,学生写什么体裁的文章都像记叙文就不足为奇了。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将同类体裁文章进行比较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各种体裁文章的相同点,举一反三,引领学生冲破外在文体形式的迷雾,带动表达的条理之美,不论是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还是习作能力的提升都大有裨益。

2.迁移运用,关注表达形式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加大语言文字的实践运用。阅读是一种输入,表达是输出,有入才会有出。在阅读教学中,关注语言的运用,引导学生探讨表达的方法,让学生不仅知道写了什么,还知道为什么写、怎么写,让学生言、意、法兼得。如在教学《石榴》时,让学生学习作者描写石榴外形时采用的比喻及排比的手法。坚持在阅读教学时引导学生发现、提炼并迁移运用这些方法,水滴石穿,学生对表达形式的运用一定会更得心应手。

阅读,不仅在于积累体悟,更在于给予儿童一双慧眼,唤醒儿童内在的表达意识,以阅读滋养习作,让习作之花在阅读的沃土上摇曳生姿。

(责编 莫彩凤)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阅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
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阅读教学应拒绝“伪问题讨论”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