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2015-06-26 03:18李瑞科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年11期
关键词:规范单位企业

□文/李瑞科

(河北省地矿局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 河北·石家庄)

一、内部控制要素

在我国为了加强和规范企业内部控制,专门制定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配套指引,基本规范在内部控制规范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起统驭作用。内部控制目标是保证企业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效果、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内部控制要素包括:

(一)内部环境,是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基础。一般包括: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责权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二)风险评估。这是企业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三)控制活动。企业根据风险评估结果,采用相应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度之内。

(四)信息与沟通。就是企业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企业内部、企业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五)内部监督。就是企业对内部控制建立与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发现内部控制缺陷,应当及时加以改进。

二、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我国许多企业没有内部控制制度,造成企业在财务会计、资产管理、资本运营、信息披露、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方面发生重大违法违规事件和责任事故,给企业造成重大损失和不利影响或遭受重大行政监管处罚;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财务收支混乱,有的企业甚至发生携款外逃的恶性案件,使国家和企业的财产遭受重大损失。例如,几年前由三鹿奶粉引发的奶粉事件震动全国,还有邯郸银行金库被盗案,笔者认为这些典型事件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缺陷和不足。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未能正确认识内部控制。根据有关调查,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状态是多数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够健全完善,对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很多国内企业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停留在比较原始的阶段,其突出表现:1、道德风险。少数厂长、经理利用职务之便,一手遮天,侵吞国有资产,损害国家利益;2、权力寻租。少数厂长、经理把一些商业机会提供给亲属或其他关联人士,产生行贿受贿和企业成本的非理性上升;3、财务造假。少数厂长、经理为了业绩考核等原因,授意财务人员提供不真实的财务信息,使国家得不到真实信息。有的企业认为内部控制就是内部监督,或是会计监督;有的企业把内部控制看作是一堆堆的手册、各种文件和制度;也有的企业把内部成本控制、内部资产安全控制等视为控制,有的企业甚至对内部控制的认识还未理性化。我国的内部控制起步较晚,经过十几年的发展,虽有一定的成绩,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由此导致我国国有资产大规模流失等现象的频频发生。

(二)单位层面的影响因素。主要体现在单位负责人和职工没有推进动力,内控意识淡漠,没有单独设置内部控制职能部门或确定内部控制牵头部门,没有健全内部控制关键岗位责任制,明确职责及分工,不相容职位未完全分离,重大决策没有实现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制度,关键岗位工作人员缺乏与其工作岗位相适应的资格与能力,没有组织有效的普及培训,员工对内控不熟悉的原因导致制度落实不到位,没有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加强内部控制而增加人为操作的可能。一方面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视程度、权力制衡机制、关键岗位责任界定、内控主要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是内控环境中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另一方面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并不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企业内部机构职责分工不够清晰,责权配比不紧密,相应的激励约束不到位,内部治理通道不顺畅,如有的企业董事长与总经理系同一人,将决策与监督职责混在一起;有的企业董事会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内部人手中,外部董事作用很小,董事会独立性不强,不少企业内部人或控股股东集控制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于一身,自觉不自觉地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我国许多上市公司虽然设立了董事会、监事会,但在实际工作中,监事会的监控作用严重弱化,企业未能从根本上建立符合企业发展需要的公司治理机制;很多公司没有设立内部审计机构,或者建立的内部审计机构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由于公司治理机制不完善,就妨碍了企业内部控制的有效运行。

(三)责权不清。建立“产权清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企业改革的重心。然而,我国一些企业在重大经营决策、重大财务活动等方面缺乏严格的规章制度,对重大购销业务、投资与融资、大额资金借贷和大笔现金支付等方面缺少必要的约束机制,导致企业乱投资、乱投保、乱拆借等行为时有发生,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有的企业还存在着一些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的自由区域,当这些区域出了问题以后常常是互相推卸责任,无法追究责任,最终不了了之。而且由于期间的沟通不通,常会发生资源的浪费和决策的失误。这都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也阻碍了企业的持续发展。

(四)会计信息质量不高。单位领导认识不足、重视不够。有的单位领导没有认识到货币资金管理的重要性,货币资金管理制度没有很好地得到执行,因而货币资金管理漏洞很多。

内部控制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会计控制,并通过会计与出纳岗位分离,会计稽核、规范的核算流程等控制手段以提高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近年来,随着对国有企业财务监督工作的加强,国有企业的会计信息质量有了显著的提高,但是仍有一些企业内部控制不健全,财务会计基础薄弱,未能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与制度要求进行会计核算,存在账外账、小金库,更有甚者是一些人利用企业内部控制的缺失,以各种途径侵吞公款,中饱私囊,损害企业利益,造成国有资产损失。例如:1、财务人员职责不清。有些单位财务人员一个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这无形中就给了有关人员公款私存获取利息,甚至挪用公款的机会;2、原始凭证虚假现象严重。随意编造青苗补偿费、临时工工资,甚至用假发票报销,使得真假难辨,会计监督困难;3、有些单位甚至上万元的开支都用现金结算,有些财务人员与业务经办人员互相勾结,套取现金,侵吞公款。

三、完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对策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已成为当前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共识。改善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对于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保证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并保证市场经济的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目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相应对策:

(一)对我国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合理定位。我国企业对内部控制的定位,原来一直是站在制定基础审计的角度上的,笔者认为应该按照《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要求,借鉴国外企业内部控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总结国有企业的特征,立足我国企业的现状,建立适合本单位的内部控制体系。任何一项规范的制定既要考虑现行条件的限制,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发展眼光,以使规范具有可操作性及稳定性。在我国当前的国情条件下,将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制定作为完善公司治理及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举措,在符合我国实际的基础上迎合国际规范的要求。

(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的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实施内部财务控制、优化管理的前提。法人治理结构是企业产权关系的具体表现,是企业决策机制、激励机制和监控体系等制度安排的基础,是决定企业能否正常运转的基础性制度和内部控制制度的组织保证。从内部控制角度而言,企业治理结构中应当有独立权威的决策层,被合理授权的执行层和健全有力的决策层。这就要求:首先,规范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高管层的权利与责任,优化董事会成员构成和决策形成机制,避免内部人控制或大股东操纵;其次,健全企业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强化董事会、监事会对高管层的业绩评估和行为监督;再次,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强对董事、高管层的监督。因此,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在治理结构上应当完善决策机制,健全监控体系,设立内部审计等专门的监督机构,并赋予其在业务和财务部门相应的监督权,建立覆盖各环节的控制系统。

(三)健全财务控制系统。笔者认为,应建立健全货币资金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要建立和完善适合各单位特点的、切实可行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避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与实际应用相互脱节,在执行过程中,应针对易发生问题的环节,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有效防范差错及舞弊行为,保护货币资金的安全。首先,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单位应当按照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从组织机构设置上确保资金的安全。出纳、会计不能相互兼职,应有严格的岗位分工,不得有一人办理货币资金业务的全过程。会计负责分类账的登记、原始单据的复核和记账凭证的编制,出纳人员负责现金的收付、保管、签发银行有关票据和登记日记账,内审人员负责定期审计账目和现金的突击盘点及银行账的定期核对等,会计主管负责收支项目的审核、保管单位预留银行的财务专用章及单位负责人的印章,单位负责人负责审批收支预决算的各项支出。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并且单位要依据会计法制度本单位的会计制度,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再次,加强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提倡会计人员终身教育的观念,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提升财务管理水平,加强职业道德的自我修养,把对法律法规的学习,潜移默化地运用到日常工作中,成为自身的行为习惯和行为规范。

猜你喜欢
规范单位企业
来稿规范
来稿规范
企业
企业
企业
鸣谢单位(排名不分先后)
来稿规范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填单位 要推敲
看错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