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昌开普电气研究院 胡韵华 许昌许继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邹星星/
输配电设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中,我国“十二五”规划目标是,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63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4.95亿千瓦;全国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达到133万千米,变电容量56亿千伏安。
本文汇总分析输配电行业内56家上市公司的经营发展情况;并对近年来自动化及保护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了客观的统计分析(统计数据主要是针对国家电网公司运行设备)。为自动化及保护设备制造企业、科研单位、销售企业、投资企业准确了解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当前最新发展动态,把握市场机会,做出正确经营决策和明确企业发展方向提供参考。
2015年是完成“十二五”发展目标的收官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同时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瓶颈愈加突出,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调整之中。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形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15年“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坚持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一带一路”战略、大气雾霾治理的迫切需求都将进一步推动以电为中心、清洁化为特征的能源结构调整和变革,依托特高压和智能电网技术创新发展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思路,将为推动全球能源安全、清洁、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全新的解决方案,对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电动汽车和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具有极强的带动作用,为高新科技型企业产业发展、商业模式创新及可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和重大历史机遇。
输配电设备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近年来保持平衡较快增长。《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滚动研究报告》中,我国“十二五”规划目标是,2015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63亿千瓦左右;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将达到4.95亿千瓦;全国110千伏及以上线路达到133万千米,变电容量56亿千伏安。
中国智能电网已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驱动一次设备领先企业积极与二次设备领导企业合作,打破分割的行业格局,形成明确的一、二次设备融合的特点。同时,我国输配电行业将出现从单机向组合、成套设备供应升级的态势。
2014年,中国输配电设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到达1万多家,从业人员达240多万人,行业实现销售收入约27000亿元。
(1)输配电行业上市公司主要经济指标
2014年,输配电行业纳入统计的56家上市公司,其主要营业收入2163.16亿元,固定资产670.64亿元,流动资产2740.6亿元,负债总额2307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51.68亿元,资产总额达3862.29亿元。其主要经济指标见表1。
表1 2014年输配电行业上市公司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以首字母为顺序)
注:以上数据包含企业所有产品(包含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营业利润。
(2)输配电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2014年输配电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2014年输配电行业企业主营业收入10强排名见表2。
表2 2014年输配电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强排名
(3)输配电行业企业利润总额
2014年输配电行业企业利润总额是指所得税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总成果,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的经济指标。
2014年输配电行业企业利润总额10强排名见表3。
表3 2014年输配电行业企业利润总额10强排名
从2014年电工行业整体运营态势而言,行业产销增速逐季减缓,但经营形势基本稳定,绝大多数产品价格仍在低位运行;固定资产投资趋于理性,后期有加快的迹象;经济效益有所好转;进出口贸易自二季度起逐渐趋好。不过,行业仍普遍存在产能过剩、市场需求不足以及产品同质化导致的企业间竞争加剧,由此造成的产品销售价格走低和应收货款回收难度加大。
2015年国家电网的电网投资将达4202亿元;南方电网公司将投资电网建设964亿元,投资金额创历史新高。在智能电网方面,国家电网2015年内将建成50座新一代智能变电站;安装智能电表6060万只,实现3.16亿户用电信息自动采集。国家电网还将建成投运厦门柔性直流示范工程,完成36套地调系统改造升级;加快“三线一环”高速公路城际互联快充网络建设。与此同时,配电网建设在2015年也将迎来新高潮。国家电网公司计划将完成30个重点城市市区、30个非重点城市核心区配电网建设改造,重点城市市区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超过50%。用两年时间完成农村“低电压”综合治理。年内解决505万户“低电压”和21个县域电网与主网联系薄弱问题;完成4.5万户18.8万无电人口通电任务,全面实现大电网范围内“户户通电”。
2015年,在投资总量增加的格局下,值得关注新一轮电改将带来配售电侧的市场化放开、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海外投资计划将加速电力高端装备的出口。尽管由于国际国内一些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增加了未来发展趋势估计的难度,但电工行业的形势将同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趋势一致呈平稳运行、中速发展态势。
2014年,中国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统计企业覆盖1672家,其数据来源于上市公司年报、企业申报及其他渠道。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61.23 亿元,实现利润总额为85.13 亿元,行业企业资产总额为4215.76 亿元。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总体情况见表4。
表4 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总体情况
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所在行业技术要求较高,尤其以智力成果为产品依托的软件开发企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2014年初步估计的1672家企业全部职工人数近53万人,其中工程技术人员30万余人,约占全部职工人数的57.19 %以上。
(1)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收入指企业从事某种主要生产、经营活动所取得的营业收入。
2014年行业企业主营业收入10强排名见表5。
表5 2014年行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0强排名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是指所得税前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营活动的总成果,是衡量企业经营业绩的重要的经济批标。
2014年行业企业利润总额30强排名见表6。
表6 2014年行业企业利润总额30强排名
(3)总资产贡献率(%)=(利润总额+税金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100 %
其中:税金总额为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与应交增值税之和;平均资产总额为期初期末资产合计的算术平均值。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及运用全部资产获利的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也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水平的核心指标(见表7)。
表7 2014年行业企业总资产贡献率前30强排名
(4)产品销售率(%)=(全年工业销售产值/全年工业总产值)×100%
产品销售率是衡量企业生产与销售比例的大小,反映生产的产品已实现销售的程度,使分析和研究企业产销衔接情况和销售的产品满足社会需求程度的指标。由于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实行订单生产制,基本上没有库存,产品销售率大多在全国标准值(85)之上(见表8)。
表8 2014年行业企业产品销售率30强排名
(5)全员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全年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全员劳动生产率是考核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劳动投入和生产效率的综合性经济效益指标,是企业平均每一个从业人员在报告期内新创造价值量的能力(见表9)。
表9 2014年行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30强排名
(6)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某项指标数值÷全国标准值×指标权数)÷总权数
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是综合衡量企业在经济运行过程中经济效益在数量上总体水平的一个特殊的相对数,是反映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的综合指数。经济效益考核指标体系依照具有宏观导向性、科学合理性、综合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指标数值由总资产贡献率、资本保值增值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成本费用利润率、全员劳动生产率、产品销售率7项指标组成,指标的选择和设置,反映了企业盈利能力、发展能力、偿债能力、营运能力、产出效率、产销衔接等方面的情况(见表10)。
表10 2014年行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0强排名
2014年电工行业进出口总额1648.54亿美元,同比增长5.07%。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89个百分点。进口额5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1.73%,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了4.05个百分点。出口额1075.02亿美元,同比增长6.95%,增幅比上年同期减少了2.27个百分点。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总出口值为7.32亿元,占整个电工行业不足1%(见表11)。
表11 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部分企业出口情况
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统计企业1672家,按照经济成分区分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民营企业、合资及外资企业,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97家,民营企业1414家,合资及外资企业161 家,国有企业规模较大,2014年主营业务收入完成284.26 亿元,占总收入的50.51 %;私营企业盈利能力较强,利润总额占总利润的31.31%,合资及外资企业数量相对较少,而且更多的是和国内巨头合作参与市场竞争,所占市场份额较小。具体情况见表12。
表12 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不同经济类型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其行业占比
根据《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的新标准,工业大中小微型企业划型标准如下:从业人员1000人以上且营业收入4亿以上的为大型企业;从业人员300以上及10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4亿以下的为中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上300人以下且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上2000万以下的为小型企业;从业人员20人以下或营业收入300万元以下的为微型企业。
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统计企业1672 家,主营业务收入在4亿元以上的大型企业有173 家,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55.24 亿元,占总收入的81.12%;主营业务收入在2000万元和4亿元之间的中型企业有303 家,共完成主营业务收入52.98亿元,占总收入的9.44 %;主营业务收入在3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小型企业有705 家,完成主营收入43.02 亿元,占总收入的7.67 %。主营业务收入在300万元以下的微型企业有491 家,完成主营收入9.98 亿元,占总收入的1.78 %。按照“贝恩思分类法”,行业为寡头垄断型,行业集中度较高。具体情况见表13。
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统计企业主要集中在珠三角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京津冀都市经济圈(渤海湾经济圈)及中部和西部地区。珠三角经济圈分布了418 家行业企业,占比25.00 %,主要营业收入61.79亿元,占比10.98%,实现利润总额8.51亿元,占比10.01%。长三角经济圈分布了571家行业企业,占比34.15 %,主要营业收入282.39亿元,占比50.18 %,实现利润总额44.57亿元,占比52.40 %。京津冀都市经济圈分布了339家行业企业,占比20.28%,主要营业收入57.04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62亿元,占比10.13 %。中部地区分布了143家行业企业,占比8.55%,主要营业收入109.5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19.85亿元,占比23.34%。西部分布了153家行业企业,占比9.15%,主要营业收入21.02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34亿元,占比2.73 %。
表13 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不同规模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及其行业占比
2014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统计企业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其中广东、上海、江苏、北京、浙江等地集中了976家企业,其中广东有241家、上海有224家,江苏有210家企业。
本节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继电保护设备市场占有情况统计。
截止到2014年底,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系统在运的进口保护装置中,ABB公司的市场占有率最高,其生产的产品占全部进口装置的52.19%,其次分别是ALSTOM公司(24.79%)、GE公司(9.42%)、SEL公司(6.94%)、SIEMENS(2.77%)。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已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并存的市场竞争格局。在高低压领域,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的生产厂家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价格、质量、技术含量和售后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截至2014年底,各电压等级系统中国外各主要设备制造厂家的市场占有情况如下:
在1000kV系统和750kV系统中,均无进口保护装置运行;在500 kV系统中,ABB公司的保护产品占进口保护的51.43%,其次分别是ALSTOM公司(30.50%)、GE公司(9.31%)、SIEMENS(2.40%)和SEL公司(2.16%);在330kV系统中,ABB公司的保护产品占进口保护的40.35%,其次分别是GE公司(17.54%)、ALSTOM公司(17.54%)和SEL公司(1.75%);在220kV系统中,ABB公司的保护产品占进口保护的54.34%,其次分别是SEL公司(17.36%)、ALSTOM公司(12.86%)、GE公司(9.39%)和SIEMENS(3.67%)。
截至2014年底,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系统在运的进口线路保护中,ABB公司生产的保护产品占46.58%,其次分别是ALSTOM公司(35.34%)、GE公司(8.74%)、SEL公司(2.20%)和SIEMENS公司(1.01%);在母线保护中,ABB公司生产的保护产品占95.46%,其次分别是GE公司(1.62%)、SEL公司(1.46%)和ALSTOM公司(1.30%);在变压器保护中,ABB公司生产的保护产品占43.81%,其次分别是SEL公司(23.24%)、GE公司(14.38%)、ALSTOM公司(10.19%)和SIEMENS公司(7.33%);在电抗器保护中,ABB公司生产的保护产品占100%;在断路器保护中,ABB公司生产的保护产品占51.22%,其次分别是ALSTOM公司(41.46%)、SEL公司(3.66%)、GE公司(2.66%)和SIEMENS公司(0.33%);在过电压及远跳保护中,ABB公司生产的保护产品占85.19%,其次分别是SEL公司(11.11%)和ALSTOM公司(3.70%);在其他保护中,ABB公司生产的保护产品占27.41%,其次分别是ALSTOM公司(25.90%)、GE公司(25.33%)、SIEMENS公司(7.39%)和SEL公司(0.38%)。
截至2014年底,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系统中,国内各主要保护设备制造厂家的市场占有情况如下:南瑞继保生产的保护装置共60691台,占全部国产保护装置的43.71%;国电南自生产的保护装置共30061台,占全部国产保护装置的21.65%;四方继保生产的保护装置共24947台,占全部国产保护装置的17.97%;许继电气生产的保护装置共11795台,占全部国产保护装置的8.49%;长园深瑞生产的保护装置共10260台,占全部国产保护装置的7.39%;国电南瑞生产的保护装置共645台,占全部国产保护装置的0.46%。
应用于1000 kV系统的国产保护装置中,南瑞继保生产的装置占全部装置的41.21%,其次分别是四方继保(19.70%)、许继电气(18.79%)、国电南自(12.12%)和长园深瑞(8.18%);应用于750 kV系统的国产保护装置中,南瑞继保生产的装置占全部装置的39.86%,其次分别是四方继保(24.94%)、许继电气(16.12%)、国电南自(14.98%)和长园深瑞(4.05%);应用于500kV系统的国产保护装置中,南瑞继保生产的装置占全部装置的53.78%,其次分别是四方继保(18.64%)、国电南自(14.49%)、许继电气(6.57%)、长园深瑞(5.30%)和国电南瑞(0.30%);应用于330kV系统的国产保护装置中,南瑞继保生产的装置占全部装置的35.51%,其次分别是四方继保(25.42%)、国电南自(20.49%)、许继电气(12.08%)、长园深瑞(6.07%)和国电南瑞(0.18%);应用于220kV系统的国产保护装置中,南瑞继保生产的装置占全部装置的41.77%,其次分别是国电南自(23.84%)、四方继保(16.99%)、许继电气(8.54%)和长园深瑞(8.13%)和国电南瑞(0.54%)。
截至2014年底,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系统在运的国产线路保护中,南瑞继保生产的产品占46.34%,其次分别是四方继保(20.56%)、国电南自(20.01%)、许继电气(8.29%)、长园深瑞(4.38%)和国电南瑞(0.37%);在母线保护中,长园深瑞生产的产品占36.33%,其次分别是南瑞继保(32.46%)、国电南自(12.43%)、四方继保(9.87%)、许继电气(8.42%)和国电南瑞(0.27%);在变压器保护中,南瑞继保生产的产品占38.31%,其次分别是国电南自(30.69%)、四方继保(14.42%)、许继电气(9.77%)、长园深瑞(5.30%)和国电南瑞(0.91%);在电抗器保护中,国电南自生产的产品占37.43%,其次分别是南瑞继保(33.21%)、四方继保(14.17%)、许继电气(9.30%)、长园深瑞(4.29%)和国电南瑞(0.65%);在断路器保护中,南瑞继保生产的产品占44.86%,其次分别是国电南自(23.36%)、四方继保(19.80%)、许继电气(7.17%)、长园深瑞(4.08%(和国电南瑞(0.50%);在过电压及远跳保护中,南瑞继保生产的产品占51.43%,其次分别是四方继保(25.37%)、国电南自(12.64%)、许继电气(8.30%)、长园深瑞(2.01%)和国电南瑞(0.25%);在其他保护中,南瑞继保生产的产品占52.87%,其次分别是国电南自(21.43%),四方继保(9.73%),许继电气(11.96%)、长园深瑞(1.15%)和国电南瑞(0.08%)。
应用于1000kV系统的新投运国产保护装置中,长园深瑞生产的设备占全部装置的33.33%,其次分别是南瑞继保(25.64%)、许继电气(20.51%)、国电南自(15.39%)和四方继保(5.13%);应用于750kV系统的新投运国产保护装置中,南瑞继保生产的设备占全部装置的36.46%,其次分别是四方继保(32.60%)、国电南自(10.50%)、许继电气(9.95%)、长园深瑞(9.95%)和国电南瑞(0.55%);应用于500kV系统的新投运国产保护装置中,南瑞继保生产的设备占全部装置的34.44%,其次分别是四方继保(23.50%)、国电南自(18.24%)、许继电气(11.53%)、长园深瑞(9.37%)和国电南瑞(2.93%);应用于330kV系统的新投运国产保护装置中,四方继保生产的设备占全部装置的27.27%,其次分别是国电南自(20.91%)、许继电气(20.00%)、南瑞继保(17.88%)、长园深瑞(11.52%)和国电南瑞(2.42%);应用于220kV系统的新投运国产保护装置中,南瑞继保生产的设备占全部装置的31.98%,其次分别是四方继保(20.75%)、国电南自(20.10%)、长园深瑞(12.38%)、许继电气(11.87%)和和国电南瑞(2.91%)。
国内外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电力行业投资进行结构调整,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推行集中招标,给许多电力制造公司的持续发展带来了更大的挑战。面对自动化及保护行业所处智能电网、节能环保等领域日趋激烈的竞争,本行业企业应随需而变,通过对产品战略、市场战略和组织架构等方面的及时调整和跟进,适应市场变化,保持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增长。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大力发展节能环保技术,重点发展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关键技术装备、产品和服务,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务院《“十二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标准、实现节约能源、污染物排放总量等具体标准和要求,强调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加快节能减排技术开发和推广应用,完善节能减排经济政策。进入“十二五”规划后,节能设备行业仍然是国家大力发展和推动的产业。国家有关部门和各级政府均提出了节能减排目标,并制定了相关支持节能减排行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把节能减排作为转变国内经济发展方式的突破口。
当前,我国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能源和电力需求持续增长,国家更加关注经济发展质量。由于雾霾天气、环境污染事件频繁出现,国家大力扶持可再生清洁能源产业发展,风电行业呈恢复性增长,光伏行业形势趋好;与此同时,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特高压、智能电网建设,着力解决电网“两头薄弱”问题,大力实施“电能替代”战略,加快新能源协调控制、新一代智能变电站、配电自动化、智能电表等技术创新;另外,大中城市地铁和中西部铁路建设投资稳步增加,这些都为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企业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针对火电投资逐步降低的趋势,企业应在确保新建机组市场份额的同时,积极挖掘现有火电机组的改造机遇,努力寻求增长及突破。此外新能源领域的大发展,也给自动化及保护设备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1)2015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竞争格局
从宏观形势看,国内经济进入新常态,处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对于电力行业,过去是短缺经济,现在是过剩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更加注重内涵式提升,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为主线的能源革命正在悄悄进行。此外,新一轮电改方案的落地,也将影响原有电力行业市场格局。行业企业既面临挑战,又面临机遇,机遇总体大于挑战。
1)智能电网产业。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坚强智能电网阶段,根据国家电网规划,“十二五”末电网智能化预期达到较高水平。2014年,我国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4118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国家电网的投资金额达到3385亿元,同比2013年增幅达到14.1%,2015年国家电网公司计划投资4202亿元建设电网,投资重心仍然是特高压、配电网与智能化。配电网建设在2015年将迎来新高潮,国家电网将完成30个重点城市市区、30个非重点城市核心区配电网建设改造,重点城市市区配电网自动化覆盖率超过50%。
行业企业在特高压二次保护方面处明显优势地位,配网业务也在2014年度呈快速发展态势,取得了很大突破,特高压与配网自动化的新一轮高景气周期,也将拉动行业企业在电网业务方面的业绩持续增长。
2)发电厂市场产品。 由于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电力需求预计有所减弱。据中国电企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电联”)预测,2015年全年新增发电装机容量9000万千瓦左右,年底全国装机容量达到14.4亿千瓦,继续稳居世界首位。在发电厂市场内,各类产品在2014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
在火电厂厂用电监控和低压保护产品方面,行业龙头企业取得较快的增长趋势;伴随水电整体市场的快速发展,本行业企业将在水电市场取得良好的发展。
3)工业自动化。我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市场,近几年,尽管全球工业制造业增长疲软,中国自动化控制市场依然将保持较快增长,自动化控制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在12%左右。基于工业自动化控制较好的发展前景,预计2015年工业自动控制系统装置制造行业市场规模将超过3500亿元。本行业企业在过程控制产品领域,以提供过程自动化主体解决方案为方向,通过开展前端项目,在供热自动化、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应用、特种行业高可靠性控制器以及电能质量监测技术等重点方向完成前端分析,推动相应产品研发项目进展。以电力行业保护与自动化技术的传统优势,稳步拓展用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在工业领域的市场占有率,已在钢铁、石化、交通、矿山四大行业有了品牌知名度,并积累了一定的业绩,除了为用户提供可靠性供电解决方案外,还将为用户提供定制节能产品解决方案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方向,争取为用户创造更大的价值。
4)电力电子与信息和服务产业。由于未来市场对环境、能源、社会高效化的要求,电力电子设备和系统将朝着应用技术高频化、智能化、全数字控制、系统化及绿色化方向发展。近几年,本行业内的几家龙头企业积极开拓电力电子产品领域,柔性直流输电、储能变流器、工业电源类产品有较为突出的技术优势,处于国内第一梯队;在无功补偿类产品、高压变频器、电能质量治理领域产品实现了业绩大幅增长,接近国内一流技术水平。电力电子业务在节能领域、金属深加工和新能源市场有了一定的拓展,为电力电子业务业绩打开了增长空间。
随着国家智慧城市、信息安全、两化融合等多个领域政策逐步落实,信息技术产业进入加速成长期。中央积极支持云计算与物联网融合发展,部署推进物联网等信息消费,加快企业监管等大数据应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应用对能源行业信息化的深化和提升起到重要作用,也因此拓展了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
5)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推动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促进能源转型升级,成为国家能源新战略。国务院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提出把发展清洁低碳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的主攻方向,到2020年,力争常规水电装机达到3.5 亿kW左右,风电装机达到2 亿kW,光伏装机达到1 亿kW左右。
新能源产业在国家优化能源结构的过程中前景光明。为防治大气污染,降低能源消耗,政府对环保产业重视程度进一步增强,2014年全年单位GDP 能耗将大体下降4.6%到4.7%,并超额完成我国2014年的节能减排任务。到2015年,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达到4.5 万亿元,将成为国民经济新的支柱产业。
随着国家对生态建设、基础设施等重点领域的市场准入进一步放宽,更多社会资本涌入,电力、新能源等市场竞争愈加激烈。面对行业发展新变化,在主营业务领域强化科技创新,拥有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优势专业,形成较为成熟的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
2014年全国基建新增光伏发电装机817万kW,据国家能源局预测,到2020年,我国光伏装机目标达到1亿kW,这意味着,在未来5年内,光伏装机容量将新增7000 万kW。国家政策上鼓励采用新技术、新产品的光伏发电项目,光伏行业开始从依靠规模降低成本为主阶段向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竞争力为主阶段转变。光伏组件产品主要应用于光伏发电站系统、大型新能源企业,未来还将积极发展光伏电站工程的项目总承包能力。
(2)2015年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未来发展的风险分析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已形成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并存的市场竞争格局。在高低压领域,输配电及控制设备产品的生产厂家众多,行业集中度较低,市场竞争激烈,产品的价格、质量、技术含量和售后服务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行业内企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知名企业持续的市场竞争。加快新产品的研发力度,占领行业规模制高点;稳定并大力开拓终端客户,保证市场的稳定;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有效降低采购成本、物料消耗和期间费用,保证产品质量等。
1)产品质量风险。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的产品主要应用于输配电及控制系统,产品质量相当关键,一旦出现故障,有可能造成用户电力系统严重事故,甚至危及电网的安全,给企业信誉带来重大损害,影响公司产品的销售;同时,企业产品出厂后,如果在用户安装检验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无论返工或退货,都将会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广大企业应继续坚持“以质取胜”,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完成及时交付。企业积极提倡合理资源调配,合理安排原材料供应及采购成本管理,在保障材料成本及供应及时性的前提下,着重关注品质,在降低成本的条件下有效的保证原材料的供给。质量管理部门严格按照ISO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对产品进行把关,保证所有出厂产品的合格率。
2)市场拓展的风险。加大市场拓展力度,不断拓宽销售模式。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客户主要集中在电力、及工业自动化等行业,客户群体相对集中,容易受外部环境因素、客户行业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的影响。优化市场布局,在巩固传统客户的基础上,加快产品结构、市场结构的调整,不断开辟新的行业和客户群,巩固提高成熟市场份额。
3)技术开发和升级的风险。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多为技术型企业,技术开发具有更新快、投入大、市场需求变化多样等特点,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加大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力度。按计划、有步骤实施新产品开发,确保进度受控,丰富产品结构。尽快投入生产,使生产水平跃上新的台阶,增强产品竞争力。本行业企业需要不断进行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企业需要保持持续创新的能力,以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差异化竞争的新产品。本行业企业应继续保持高比例的研发投入,通过完善研发与产品创新管理体系,加强与各主要高校在科研成果产业化方面的战略合作,及时准确掌握技术发展趋势,以开发出满足用户需求的新产品,不断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4)管理风险及高端技术人才流失的风险。开辟多层面人才引进渠道,创新培训机制,加强培训管理,完善内部人才流动机制,通过院校培养和实践锻炼,培养优秀科技领军人物和科技攻关团队。同时持续改进和提高员工薪酬、福利及保险待遇,保障人才队伍的稳定,支撑服务企业发展。
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所在行业技术要求较高,尤其以智力成果为产品依托的软件开发企业,人才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因此行业内的市场竞争越来越体现为对高素质人才的竞争。企业利用各种渠道积极引进高端人才,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研发人员队伍,并充分利用已有资源为高端人才解决各种后顾之忧。企业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工作,将继续完善人才引进、培训和激励机制,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业务高速增长,多异地化生产办公、公司的资产、业务、人员规模迅速扩大,收并购业务带来的业务整合和企业文化融合,新拓展行业客户的付款信用等都对公司的现有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国际业务风险。2015年将成为“一带一路”战略推进的关键期。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为轴心的“一带一路”正在构建中国发展和外交战略的新思路,也将为电力设备企业“走出去”提供众多机遇。自动化及保护设备行业企业近年来开拓国际业务越来越多,国际化人才短缺和对国际化项目运作经验缺乏的挑战依然存在。企业应进一步做好国际市场调研工作,采取渐进式的发展模式,在几个已经相对成熟的国家开展经营活动,贴近用户,深入挖掘市场潜力。在国际业务开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专业机构的资源,规避经营风险。
6)企业招投标的风险。一方面由于供应商提供的物资质量不符合要求,而导致加工产品未达到质量标准,或给用户造成经济、技术、人身安全、企业声誉等方面的损害。另一方面因采购的原材料质量有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制造加工与交货期,降低企业信誉和产品竞争力。为促进供应商诚信履约,保证产品质量,确保电网建设顺利进行及安全可靠供电,依据国家电网公司《供应商不良行为处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的有关规定,对出现重大产品质量问题、履约不诚信等问题的供应商,在国家电网公司输变电项目2014年集中招标中进行了处理。广大企业应加强产品质量控制,确保质量管理持续改进,推动质量问题的改进及质量工作提升,提高产品质量,增强企业信誉,达到提质增效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