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局 修济刚
2015年7月3日09 时07 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田地区皮山县(北纬37.6°,东经78.2°)发生6.5 级地震,震源深度约10 千米。震中距离皮山县城约7000 米,距离和田市区约160 千米。
震后两三分钟,相关工作人员的手机已收到自动识别速报信息。十几分钟后,经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核定的信息也到了,确定了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深度等参数。很快,在上报的同时,连线媒体向社会公布了地震简讯。
中国地震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根据预案启动二级应急响应。中国地震局派出工作队赶赴震区开展应急工作,新疆地震局现场工作队立即出发去现场。
和地震应急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和移动网络及时得到一些处理过的基础信息。这些信息包括受灾情况,如当地的震感反映、震害图片、收集到网上传播的一些当地地震时的损坏情况等;还包括震情综合信息、震源机制解、震害预估图、当地经济地理情况、交通状况、信息简报汇总,等等,以适应应急工作需要。
对于应急工作来说,信息是基础,信息的准确、快速、周全,对决策至关重要。下午2 点许,我和现场工作队员们已经坐在飞往乌鲁木齐的飞机上。
新疆地震局对制定的应急预案经常演练,以检验预案的可操作性。前几天演练时预设的一个科目就是主要领导不在情况下的应急启动。这次地震,正逢王海涛局长在中央党校学习,震后和我一起回乌鲁木齐。此时,新疆地震局应急处置有条不紊地进行。
兵团14 师皮山农场,Ⅷ度区的震害
兵团皮山农场,篱笆子墙的房子基本倒塌
地震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皮山县,这是个贫困县。
飞机上,自治区副主席木铁礼夫·哈斯木恰好坐我旁边,他说发生地震的这个地方搞了抗震农居工程,这次死伤和倒塌房屋的一定是比较穷的、没做安居工程的农户。
我们将在乌鲁木齐转飞机,直接去喀什,估计晚上11 点多到,然后乘车去和田地区的皮山县。在那里设立指挥部,开展现场工作。
地震现场工作的主要内容是:设立流动台网、监视余震活动,做强余震的预测,灾害调查,划出此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初步的科学考察,以及协助地方政府做一些地震应急的工作。
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根据资料和灾害预估的研究结果,向国务院和有关部门发出应急工作建议,估计这次地震死亡和受伤的大致人数、提出需要救援队伍的规模、需要的救援物资的大致数量,等等。有关部门会参考建议,做好各项救灾的准备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和解放军、武警部队会采取应急行动。
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做法,此次地震的应急处置主要由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领导进行。
兵团农场的临时安置点
新疆地震局作为自治区抗震救灾指挥部办公室,第一时间提出建议。新疆地震局吐尼亚孜副局长3日上午10 点多即到自治区汇报。吐局长讲了六点建议,包括交通疏导、查看灾情、出动救援队等,尤其是根据中国地震局震灾应急救援司提供的信息和新疆局掌握的资料,给出的救援力量的规模、派出医疗队的规模、调运帐篷等物资的数量等建议,对领导制定科学救灾的决策很重要。
事实上,从后边几天自治区组织领导救灾的实际行动和效果来看,这次应急行动做到了科学、有序和有效。有效性集中体现在救灾队伍规模合适、能够充分发挥作用,又合理配置;救灾物资做到按需要投送,保证供应,又不浪费。
从喀什转乘汽车、凌晨4 点半到达皮山县时,县委书记沈毅、和田地区地震局局长朱俊华在路旁等着我们。
截至下午2 点的统计,已知有3 人死亡,48 人受伤,2000 余间房屋损坏(最后的统计是:死亡3 人、受伤260 人,倒塌和严重破坏的房屋达12 万多间)。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部署,地震后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车俊立即从和田赶到皮山县,指挥抗震救灾。自治区地震局的8 人工作组在巴楚驻村工作,但也配有地震应急的装备,一旦南疆有地震,马上可以投入应急工作。上午地震后,这几个人马上赶往皮县,大约有100 多千米远,上午就到了。
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车俊在指挥部会议上布置工作
喀什到皮山县有300 多千米,中途我们在莎车县的加油站休息了一会儿,于4日凌晨的4 点半到达和田的皮山县。
工作队一行直接来到县委。县委办公楼已经成为危楼。在县委后院的一幢办公楼里召开了地震指挥部的全体会议,开完会已经5 点多了。工作队员都住在徽商宾馆,每个房间的墙壁几乎都有地震后的裂缝。
从6月18日起,是维吾尔族的斋月,皮山县的群众98%以上是维族。大街上开张的饭馆很少。这里和北京有两个小时的时差,所以9 点半到县委食堂吃饭。到皮山县支援的几支队伍,都集中在这里吃饭。
这次震中50 千米范围内人口的密度为25 人/平方千米。
皮山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喀拉昆仑山北部、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南缘,东临和田地区墨玉县,西接喀什地区叶城县,北与麦盖提县、巴楚县毗邻,南接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
皮山县是维吾尔族为主体的边境县。全县下辖16 个乡镇,169 个行政村,分布在大小54 块绿洲上,总面积近4 万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约26.5 万,少数民族占98.4%。全县45 万亩耕地全部为灌溉农业,吃水和农业靠的是喀拉昆仑山融雪形成的河流。皮山是贫困县,人均年收入才5000 多,在新疆也是最低的。
自治区办公厅副主任伊利哈木、和田地震局局长朱俊华和我们一起考察。
一路上了解到,和田市在6月30日组织了一次应急演习,假设地震发生在和田市,6.5 级,深度10 千米。结果4 天后真的发生了地震,除了地点不同,其他参数和演习的设置相同,演习对减轻
伤亡确实发挥了一定的作用。
在县委指挥部,和田的几位同志介绍了情况。艾则孜·木沙专员告诉我们,这个县全县基本都受灾了。救援力量包括解放军、武警部队官兵、民兵等,已经约有1700 多人参加救灾行动。
当地维吾尔族群众有个传统,你家房子坏了,亲戚会主动接你去他家住,所以,地震后许多人都投亲靠友了。
地区卫计委主任热利亚说,受伤需要住院的142 名群众现在(震后24 小时)已经全部得到妥善安置。有16 人在地区医院,其他人在县医院和乡镇医院。有4人在埋了几个小时后被发现刨了出来,是埋着不能动弹。
来到现场的有和田地区医疗队42 人(含防疫人员),喀什医疗队18 人,自治区来了34 人(含二十几个专家),医疗人员已经够用了。热比亚说,不需要更多的医疗队了。目前缺乏医疗帐篷,楼里又进不去,天气热,是个问题(她也是和田地区指挥部的成员。她的意见由和田指挥部提出,很快由自治区统筹安排,合理调度控制医疗队的规模)。
在皮山县一中,这里的操场已经开辟为应急避难场所。解放军第18 医院在这里设立了帐篷医院,18 医院的总部设在叶城县,地震后马上赶到灾区搭建临时医院病房。在操场上,我们看到临时拉起的自来水管道,供帐篷里的居民使用,修了几个规模挺大的厕所。不到24 小时,或者说昨天下午到今天凌晨,一个相当规模的临时安置受灾群众的场所基本建立,也表明当地救灾预案和执行力比较强。
此时正是当地最热季节,气温达到38℃,帐篷里简直没法待,这里受伤住院的群众里小孩儿较多。
和田地区专员艾则孜·木沙(左)和自治区应急办主任伊利哈木·艾海提(右)在地震现场
和田地区卫计委主任热利亚在伤员安置现场
地震后24 小时,皮山县一中院子里已经建起了相当规模的安置营地
部队帮助搭建帐篷
帮助拆危房的民兵
在县水利局的家属院,遇到和田地区消防支队长罗斌,他正在指挥消防官兵帮助群众拆危房、搬东西。地区消防支队也是地区成立的综合救援队,平时训练有地震救援的内容。支队配有顶撑、破拆、生命探测仪等专用装备,还有3 条搜救犬。这次没有太大的废墟,就没带犬来。
县水利局的职工宿舍是老旧的平房,住在这里的大都是水利局所属公司的工人。这些房屋已经属于需要改建的危房,住户在消防官兵的帮助下,收拾倒塌房屋里的东西。
我们来到县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的门诊楼裂缝严重,所以搬到院子里搭建帐篷接诊,但是天气太热,尽管使用电风扇,也很难受。我们在的时候,一位老太太中暑了,被人抱着挪到阴凉地儿。
武警新疆总队的郭司令员也在现场。新疆总队下面有两支地震综合救援队,一支在南疆,一支在乌鲁木齐。这次来的是驻在南疆的救援队,有430 人。自治区住建厅根据自治区指挥部7月3日的要求,派来100 多人,包括一些专家,现场一些房屋经过鉴定后,认为可以入住。
在皮山县城镇街道卡依玛克社区,我们看到整个一条小巷子里的房屋基本损毁了。一户人家的主人叫艾哈买提·买买提,正站在倒塌的房子面前,他说,他老母亲住在这儿,正好她不在,如果在家,是很危险的。他本人的房子也塌了。住在这里的大都是县粮食局的职工,其中一些是下岗职工。县城内的一些楼房破坏比较严重,像县财政局办公楼、县林业局办公楼,裂缝很多,有些地方结构遭到破坏,已经不能再使用。
综合县城内的考察,发现县城内的破坏比较重,不具备抗震性能的老旧房屋、平房基本损毁了。部分楼房裂缝可修。少量的楼房成为危房,不能再使用。我们只是查看,具体的评估有专门工作队正在灾区调查。
地震的震中在皮山县的皮西纳乡,这个乡海拔约1800 米。我们查看灾情的地方,离震中约13 千米。
皮山县卡依玛克社区震害
皮山县城卡依玛克街道老旧房屋倒塌
皮山县皮西纳乡党委书记卢开伦
阿不来提·阿不都卡尔家的老房子倒了,2011年新盖的抗震安居房没倒。抗震房的面积有限制,所以当地农民都舍不得拆除老房子,这次地震检验了新房的抗震性能,也把老房子都震塌了。
这地方是非常干旱的,年降水量才30 毫米,而全年的水蒸发量是2400 毫米,涵养庄稼和生命的水源全部来自南部的昆仑山,是昆仑山上的雪水融化形成补给型河流滋养着南疆的土地和生长在土地上的人们。夏天天热,河水就丰沛、充足。这里有大片的荒漠可以开垦,主要是受到水量的限制,开垦土地是根据水量来确定的。
皮西纳乡的书记叫卢开伦,汉族。他告诉我们,这个乡按照自治区的部署,自2010年起开始组织盖安居富民房,盖了1200 套,可容纳全乡群众的50%,国家给每户2.8 万,一套80 平米,自己出5 万多。
我们看到村里许多人家都是新房旧房并存,旧房一般倒塌了,新房没事。旧房的结构是篱笆子墙,地震时基本都震倒了,但这篱笆子墙的房在当年也是抗震房,倒了砸不死人。
我们了解到,1996年2月9日,南疆阿图什6.9 级地震之后,伽师县推广了“篱笆子墙”的做法,但补助很低,每家补助500~1000 元,约占当时建房成本的十分之一,这房子便宜,砸不死人。现在政府补助农民建安居房,力度很大,可以占到成本的三分之一。
篱笆子墙
皮西纳乡是这次地震的极震区,达到Ⅷ度,伤亡人数相对较低,和大半家里盖有安居房、旧房结构轻等因素有关。
皮山县的人均年收入是5260 元,和田地区的人均年收入5306 元,全新疆人均年收入8200 元,全国是12 000 元,可见皮山县是全国范围比较低的。皮山县主要经济支柱,一是林果,二是劳务输出,三是少量的畜牧业。本县自己的财政收入只能够支付约7%,需要大量的转移支付和补助。
皮西纳乡的大部分和整个县城都位于Ⅷ度区内,属于这次地震的极震区,房屋倒塌、损坏得比较严重,但人员伤亡不是很重。受灾群众有的投亲靠友,有的就地安置。县城的部分受灾群众到避难场所休息,乡村的群众在自己家里搭帐篷。救灾安置比较平稳。
7月4日下午,和田地区抗震救灾指挥部的总指挥、地委书记闫国灿介绍这次地震的应急行动。说起应急救援的组织,他说,这次地区指挥部分组,物资接收和保管一个组,而分配物资是另一个组。这样不乱。
在以往历次地震的现场,负责物资发放任务的只是救灾指挥部的一个组。保管和分配在一起,有时候容易造成混乱。这次地震现场工作把物资发放分两组操作,提供了新的做法。
地震后,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救灾指挥充分体现了分级负责、统一指挥的原则。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车俊到皮山县指挥抗震。地区成立指挥部,地委闫书记任总指挥,专员艾则孜·木沙在皮山任前线指挥,县委书记沈毅和县长吐尔洪·阿帕尔任县指挥部的指挥。
震后和田地区立即启动Ⅱ级响应。电力和通讯,在地震后紧急抢修,开来应急电力抢修车和应急通讯车,一个多小时就恢复了。
每个乡镇都有一名县委派驻的县级干部负责联络指挥,每个乡镇派出十几个干部下到村里。近170 个村子和社区,有25 个村是自治区派的,12 个村是地区派的,其他由乡里派人。工作组进村入户,及时了解群众灾后的需求,及时协调救灾力量,及时联系将救灾物资送到群众手上,稳定了民心,这也是多次地震救灾形成的好做法。皮山县委及时派出工作组进村,迅速搭建起了救灾的管理体系。
地震后有许多关心灾区的人在问,为什么皮山6.5级地震破坏较大,但伤亡相对较小呢?媒体播报,震区房屋毁坏倒塌上万间,但仅有3 人死亡和100 多人受伤。自治区、地区、县指挥部的同志都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安居房和旧房的对比
具有抗震性能的安居富民房
首要因素是安居富民房发挥了作用。皮山县安居富民房建成的比例约40%,此次地震中,安居房出现不同程度的破坏,但几乎没有倒塌的现象,极大程度减轻了地震灾害损失。老旧房子几乎都倒塌、损毁了。其次是正处在三夏农忙季节,白天气温较高,群众一般清晨早起外出在田间干活,相当一部分人员震时不在室内。还有正处于穆斯林群众斋月期间,当地绝大多数为穆斯林群众,按照习俗,斋月期间,穆斯林群众一般在日出之前吃完早餐,震时群众基本处于活动状态,避震行动相对迅速。
伤亡相对较少,主要得益于房屋的抗震,这点毋庸置疑,也为各级政府重视建筑物的抗震要求提供了很好的教育案例。
4日下午6 点,在县委大院的树荫下,自治区党委副书记车俊召开指挥部第三次工作会议。
县委书记沈毅报告说,帐篷已经到了1100 顶,还在陆续调运,运来的还有矿泉水、方便面、被褥、折叠床、面包、馕、饼干、电风扇等。他建议救援力量还未到达的先不要到皮山县,原地待命听指挥部统一安排。艾则孜·木沙专员说,因地震死亡的数字已经基本清楚,全部伤员均得到妥善安置。6 万多受灾群众已经得到安置,其中大多数投亲靠友。地震中因房屋倒塌死亡的牲畜比较多,注意严防传染病,有的地方自来水已经不能用。
这次地震的余震比较多,至4日17 点,已经发生585 次余震,大于4 级的6 次,大于3 级的45 次。这是新疆近几年地震破坏最严重的一次,比2012年6月30日新源6.6 级、2014年2月于田7.3 级地震的破坏都大。民政厅表示所需帐篷正在调运中,建设厅已经派人到现场,对房屋进行排查鉴定。卫计委表示要增加防疫和公共卫生人员到现场。
车俊副书记归纳了意见,指出救人阶段已初见成效。自治区指挥部与和田地区共同研究,根据需求控制到现场的救援人员。这个措施提高了现场的工作效率,同时保证随时可以出动驰援。
对下阶段的人员临时安置提出了要求。对分级负责、统一指挥的管理方式再次肯定并强调,皮山县委发挥主体作用,其他各自发挥职能作用。在现场,服从前方指挥部统一领导,服从县委、地委指挥部领导。
车俊副书记(左四)主持指挥部会议
现场转入临时安置阶段。一是建设厅要抓紧鉴定房屋,3 天内完成;二是组织临时安置措施时,要注意集中与分散结合,不强求集中,需要帐篷的确保供应到位,提倡投亲靠友;三是做好灾区公共卫生和防疫的工作,要和伤员的医疗救治相衔接,重点转移到防疫上来。还对做好核实灾情、发放物资、路桥保障、水源供应以及维稳等工作提出要求。
从以上内容可以了解到,震后首先是救人,基本在20 多个小时内,全部伤员得到了医治和安置。救援力量进入灾区开展工作,人员已经够用,其他待命;医疗人员可增加公共卫生与防疫的专业人员。对当前的安置阶段,抓紧鉴定危房,分散与集中安置结合,保证救灾物资的按需要供应。整体看,救灾行动组织得有条不紊,衔接有序。
7月5日,地震发生48 小时之后,我们到建设兵团考察灾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14 师在和田地区,其中下属的皮山农场受灾严重。皮山农场距离皮山县城还有十来千米。
农场的临时医院
兵团皮山农场四连,旧房基本倒塌
损毁的老房屋
外包装的柱子,省钱的房子,地震时倒塌
?
皮山农场的政委蒙志战介绍,这里是Ⅷ度设防,地震倒塌的大都是老房、旧房。我们看到倒塌的老房子,墙壁是篱笆糊的,门梁和柱子都是包装出来的。用比较细的木方或圆柱子,外边包上草,草上再糊泥,刷上白灰,外表看去是粗粗的圆柱,立在门口,或横在门上,虽然好看,实在是不结实。遇到地震,这样的柱子很容易开裂、折断。在这次地震中,这样结构、材料的房子几乎全部倒塌或损毁。
来到皮山农场的新区,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
在这里完全看不到地震的痕迹,这里离震中不算远,也是在地震烈度Ⅶ度区内,但新建的楼房没有任何问题。这里的地质条件很差,完全就是在沙包子上建房,为了达到抗Ⅷ度的标准,兵团建房打的是“碎石桩”。碎石桩的孔要打20 米深,再浇灌混凝土,所以地基十分牢固。五层的住宅楼群在这次地震中经受烈度Ⅶ~Ⅷ度的考验,安然无恙,连裂缝都没有。我们参观的这个小区是2013年完工的,墙上镶着这幢楼的责任单位。这也是农场的职工住房,政府补贴5 万元左右,自己出8 万多元,就可以住进101 平米的楼房。
同在一个农场,经过地震的考验,旧房坍塌,新楼无损,充分表明了保证建筑物达到抗震要求的必要性。
5日晚上,自治区雪克来提主席来到现场,在县委院子里听取汇报,检查救灾工作的安排。主席再次强调要抓紧鉴定房屋,再次强调了房屋抗震的重要性。
兵团新区的楼房,也是自治区安居富民工程项目中的一部分。兵团的经济条件较好,所以实施得比较快、质量高,使得农场职工从篱笆子墙的旧房中直接住进新楼,而地方上人多、经济条件弱,需要分步实施。新疆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始终不放松,正在全疆范围内抓紧推广安居富民工程。
在地震现场,监视余震活动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这次地震3 天内就发生近千次余震,其中有感地震近百次,在县城不时地会感觉出晃动。在现场监视余震活动,并对强余震做出预测,需要加密地震观测的台网。这次除了增设几个流动台外,位于和田的一处地震台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从皮山县到和田市有160 多千米。台阵位置正好在皮山县境内。从皮山向东80 千米左右,下道向南,进入荒芜的盐碱沙地丘陵,地震台阵就坐落在沙丘地上。地震台阵由各自相距几百到1000 多米远的9 个点组成,孔径最远的半径达1500 米,有短周期地震仪9 台,1 套宽频带地震仪,1 套GPS 接收机。全部设备由太阳能供电,全部有线连接,电缆埋在地下。信号由专用的电缆集中传到路边的公共线上,然后传到和田地震台。地震台是个地震信息节点,信息从那里传到自治区地震局和北京。
台阵可以监测到1000~1500 千米半径范围内小于1 级的地震。邱大琼是和田地震台的台长,除了台站监测工作外,同时负责这个台阵的运行维护。她是1991年从防灾科技学院毕业的,一直在台站工作了20 多年。孩子都大学毕业了,她依然在这里坚守。
台阵地处荒滩深处,周边不通手机信号,去检查线路或者维修时,都要带全各种工具和需要的物品,差一点都不行。台阵2006年建设,2007年完工运行。每个点要挖下去六七米深,砌成水泥地下室,传感器放在地下室里,盖子的锁是个问题,邱台长和厂家一起搞出了适用于恶劣天气的防锈、防尘、防盗三防功能的井盖锁,事情虽小,却是独家专利。
新疆地震局局长王海涛在现场
和田地震台台长邱大琼(左)和工程师奥斯曼在和田地震台阵巡检
泛出白花花盐碱的荒滩,像地上罩上了一层霜,盐碱滩上有些干枯的一丛丛的黄草。邱台长说,这是戈壁滩上的梭梭柴,有水则绿,无水则黄。我们的地震台,特别是边远和艰苦台站上的工作人员,就像这梭梭柴一样,在艰苦条件下顽强坚守。
和我同行的监测处长王飞说,目前全国有人值守的台站400 多个,有女台长、副台长共34 人,其中13 位正台长。邱台长身上反映出了地震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反映出我们“开拓创新、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坚守奉献”的行业精神。
震后的第三天,地震工作队经过现场调查,基本勾画出这次地震的烈度分布图,经核实并和自治区、地区、县指挥部沟通,向中国地震局汇报,6日下午4点,这次地震的烈度图在中国地震局网站上公布,同时,在现场指挥部召开新闻发布会,由新疆自治区地震局局长王海涛解读烈度图并回答记者的提问。
这次地震的极震区最高烈度为Ⅷ度,有个别超过Ⅷ度的异常点。Ⅵ度以上范围达到1.4 万多平方千米。烈度图对灾害损失评估、恢复重建选址、确定新的抗震设防标准,等等,都很有意义。
皮山县是贫困县,地震是坏事,也是皮山县发展的机遇。说是坏事,是因为地震造成了伤亡和财产损失;说是机遇,是因为这次地震中倒塌的大都是老旧房屋,正好利用恢复重建的机会,在国家、自治区等各级政府的支持下,做好规划,跨越发展,脱贫致富。小康的实现,还要看贫困县是否达标,所以我们要关注灾区,帮助灾区发展。
这次新疆皮山县6.5 级地震应急指挥方面的特点是:调度救援队伍和医疗队伍时注意科学、合理、适度;救灾物资发放做到按需要投送;群众临时安置注意了分散与集中相结合,不搞一刀切;各个阶段的工作衔接顺畅,如救人转入安置、医疗转为防疫,等等。之所以这几方面做得比较好,是因为基础工作做得到位,基础工作包括信息及时、准确,交通、通信、电力及时修复、提供保障,工作组进村入户,最重要的是属地分级负责和统一指挥,等等。
皮山县将以地震恢复重建为契机,结合新农村建设、城镇规划以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改变面貌,加快发展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