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地震局 张英
无论是灾害教育,还是减灾教育,或是防灾教育,从根本上来说其本质、理念都较为类似,指向都较为一致,即关注人的生命安全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事实告诉我们,引进他国经验的同时还得兼顾本土实际。我国灾害教育的研究应该从介绍式研究转向包括调查研究、理论研究在内的实质性研究,而不是在原地徘徊、重复。
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但日本在历次影响较大的地震中遇难人数却相对较少,中小学学生的伤亡数也较少,这是为什么呢?日本为什么能将“地震大国”变为“减灾强国”?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人们常说的政府支持、防灾财政预算充足与日本地震预警系统先进之外,日本中小学之所以能将地震灾害的影响减少到最低,与其科学规划、系统开展灾害教育不无关系,让我们来看看兵库县(类似我国省级行政区)的案例,借鉴一些经验,也消除一些误解。
在阪神·淡路地震时,为了支持灾区教育重建工作,日本教育系统于2000年成立了“地震·学校支持团队(EARTH)”,其成员具备专业知识和实践应对能力,以便当其他地区发生灾害需要支援时,能够及时地提供支持,开展受灾地区的教育重建工作。EARTH 是由兵库县内公立学校的教谕(中小学正式教师的职称)、保健教师、职员、学校营养职员、生活顾问等构成,分别划分为“避难场所运营班”、“心理辅导班”、“学校教育班”、“学校伙食班”、“研究·计划班”等5 个分队。迄今为止,该支队先后前往北海道有珠火山爆发、鸟取县西部地震、新潟县中越地震等国内灾害现场以及印度洋海啸受灾地,对学校重建、学校避难场所的运营、学生的心理辅导等进行了支持。在这些活动的基础上,平时通过县内外防灾教育研修会、演讲、指导帮助等活动,努力促进各地区防灾体制的完善,推进各学校的防灾教育。
日本阪神·淡路大地震发生后,兵库县开展了“全新防灾教育”系列活动。所谓“全新防灾教育”旨在提高学生防灾素养,在灾害中的自我保护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并在传统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互助意识以及志愿者精神。该教育是旨在培养学生具备人类基本道德修养,同时致力于受灾儿童心灵康复的教育。
阪神·淡路震灾复兴计划
阪神地震后,日本中央及地方政府制定了为期十年的复兴计划,基本理念为建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的“社会”。“复兴十年委员会”的工作秉承了“全新防灾教育”的理念,力图充实“兵库的防灾教育”。全新教育推进计划旨在使公民能够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提高应对地震等各种灾害的实践能力,在灾害中可以实现“自救”,同时也要培养大家互相帮助以及志愿者的精神,为建设安全、安心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全新防灾教育十年的实践,主要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知识、技能三个层面目标的落实,有如下特点,一是注重人类的存在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注重人与人的交流;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渗透多为他人着想的教育理念。二是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学习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与防灾的关系。学习自然灾害的种类和发生原理;了解地区灾害历史和相应对策;研究今后的防灾体制。三是掌握防灾技能。学习灾害时的自救方法;学习应急处理方法和心脏复苏方法;掌握求生技能;掌握家具固定以及其他防灾准备等技能。
该计划提出,防灾教育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阶段、心理特征、学校的实际情况以及地区的特点来制定具体的指导内容,通过多种形式来推进整个规划的实施。因此,各个学校要在指导内容的基础上,确立各自的防灾教育推进计划,丰富指导内容,使每一个学生具备适应灾害的能力。
阪神地震
此计划实施的目的在于:(1)完善和充实防灾体制。明确教职员工的作用,加强家庭、地区以及相关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发生灾害时的危机管理能力,完善灾害应对手册;日常的安全管理以及避难通道的检查。(2)推进兵库县的防灾教育。通过广泛开展教育活动推进防灾教育;根据学生个人情况采取不同的心理辅导方法;和地区联合开展高效的防灾演练。(3)提高指挥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职员工的防灾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充实防灾体制、防灾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校内研修活动;相关防灾教育的指导方法和内容调查与研究。
以初中防灾教育推进计划为例,主要内容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教育目标、防灾教育的目标以及地区的特点,分析灾害在自然方面和社会方面的主要原因、思考今后的防灾计划;提高在灾害中自我保护的能力和素质;启发学生思考人类应有的存在方式和生活方式,培养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多为他人考虑,互相帮助以及服务社会的精神(详见表1)。
通过学校传统教学科目、道德、特别活动以及综合学习时间等多种途径开展灾害教育,各有所侧重。如传统教育科目主要培养学生科学的思考能力和判断能力;了解灾害机理,地区的灾害特征,地区间支援以及防灾体制等知识;提高防灾意识;培养志愿者精神;掌握应急处置方法。
表1 初中各年级防灾教育目标
道德:培养学生尊重生命,树立公平、平等,文化多样性等意识;培养学生的志愿者精神以及宽容、体贴的美德;学会交朋友。
特别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准备方面、灾害时保护自身安全以及正确判断和采取行动的实践能力;互相合作,培养独立克服困难的意志和实践能力;培养自主性和志愿者精神。
综合学习时间:培养志愿者精神和实践等态度的培养;学习地区灾害的历史和防灾体制,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如何构建安全、安心城市等问题。
除此之外,与我国一样,“通过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辐射一个社区”的做法相类似,日本也比较注重家庭防灾教育,通过家庭防灾会议的形式,关注提高防灾意识;灾害的准备——防止家具等的倾倒、准备防灾包;培养志愿者精神等。
社区防灾教育以志愿者参与等各种体验活动、结合具体情境而开展;通过和地区合作开展防灾训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防灾能力;召开包括区域防灾规划、自主防灾组织、消防署、消防团等相关人员参加的防灾教育推进联络会议等形式开展防灾教育。
教育实践引领者认为,仅仅开设一门特别课程,还不能够使学生全面掌握防灾技能。这提示我们,防灾教育要深入骨髓、融入血液,要创新方法,合理设计活动,不断探索。
因此,兵库县教育委员会计划将防灾内容渗透到各个科目中,将道德教育、特别活动、综合学习时间的内容联系起来,推进防灾教育。同时,还要通过实践对学校的教育效果进行反复地评价和检验,并将经验教训应用于此后的指导规划当中。
我们可以看到,在制定防灾教育指导规划时,有必要从“学习指导要领”中整理出防灾教育相关的指导内容作为参考。同时,在此基础上,明确防灾教育的目标,全面把握课外读物的内容也是十分重要。值得一提的是,灾害教育应该多学科协力,多途径开展,不要局限于学校内部。
2010年作者在京大访问研究期间,对神户大学林大造研究员进行了访谈,其关注灾害教育教材研究,并详细介绍了神户教育委员会为纪念阪神大地震而制作的灾害教育教材《走近幸福吧——从阪神·淡路大震灾中学习》的项目由来、编写思路、基本理念、使用范围等问题。对我国开展此类教材的编写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神户教育委员会制作的灾害教育教材
《走近幸福吧——从阪神·淡路大震灾中学习》教材目录
林研究员认为,此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具体来说,以图像的形式导入具有震憾效果,且不乏新意。如第一页是星空图,第二页是地震发生的时刻表,第三页是地震后的惨状景观图,第四页是地图与地震被害人数。图像十分直观地表现了地震的危害及损失,其打破了夜空的宁静与酣睡的人们,使其无家可归。接着分“出现过这样的事情”、“保护生命”及“共同生存”三部分介绍了地震的损失及灾后生活;同时介绍地震机理、灾害史及如何预防;国外地震及次生灾害等问题。最后以一首歌曲的歌词结尾,用来缅怀地震中逝去的生命,该教材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及年龄特点,内容较为合理。
另外,此教材配有光盘。教材基于传承灾害记忆的理念,学习对生活有用的知识。教材在关注防灾知识的同时,较多地关注防灾态度的养成、防灾技能的培养,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灾难让人更加成熟,更懂得生命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此教材类似我国“三级课程体系”中的地方教材,并非全国推广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市地震局组织相关人员编写了一套防灾减灾教材(面向中小学生),并开展了系列培训、调查等活动,通过研讨、项目总结以及参观国家地震搜救基地等活动,希望推动学校灾害教育,提高师生防灾素养。
目前,国内灾害教育读本、教材并非缺乏,反而觉得有泛滥之态势,我们应该编写高质量的教材,多出精品,漫画、网络游戏、电子教材等新形式都应该积极纳入,同时,勿让灾害教育教材也成为一种“灾难”!同时我们应积极关注落后地区、关注脆弱性,丰富其教育资源,如通过多提供培训名额等方式实现。
发生阪神·淡路大地震后,为实现学校复课、做好儿童与学生的心理护理,兵库县教育委员会投入了全部力量,并且采取、实施了各种政策措施,如构建教职员工互助体制、设立重建委员会等。兵库县创造出了独一无二的、珍惜生命、关怀体谅他人、互相帮助为核心内容的“新型防灾教育”。在震后第五年,即2000年,决定在兵库县立舞子高中设置环境防灾科,探索这种“新型防灾教育”在高级中学中的开展模式。经过了两年准备,于2002年4月,在全日本范围内首次开设了防灾专门学科,定员40 人。每学年开一个班,3 个学年3个班共120 人,对防灾专门学科进行了学习。虽然这在全日本尚无前例,但在众多防灾相关人士的支持下,这一学科自开设已走过了十余载。
环境防灾科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考虑如下因素:引发学生的强烈兴趣,不但通过教室里的学习,还要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不仅通过被动的学习、而且通过主动的活动提高学习效果等等,以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展开教学活动。如聘请大量外来讲师授课、校外学习、调查学习与讨论、国际交流、信息发布、志愿者活动等。仅以校外学习为例,对于地震灾害学习而言,参访人与防灾未来中心与野岛断层保护馆必不可少;参观人与自然博物馆,进行六甲山实地考察;神户市消防学校的体验活动、步行考察长田街也带给孩子们珍贵的体验。一年级学生在开始学习地震灾害的第一学期时便参观了这些设施,通过展示和讲述结合自身体验的学习地震灾害事实、地震损失、援助、地震机制、地震教训等知识。第二学期后半期,在地震灾害学习中加入了阪神大水灾等知识,将学习的知识内容扩大到区域性灾害。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两方面对这些灾害进行学习。作为学习总结,这些参观、访问型的学习,包括事前预备学习与事后巩固学习(撰写报告)两个组成部分。
国内媒体曾多次报道了舞子高中的防灾教育开展情况,但是需要值得注意的是,此高中类似我国的专门职业高中,我国普通高中根本无法、也无必要按此标准开展防灾教育,灾害频发地区的中学可以通过开展特色学校建设等形式加以借鉴。
目前,我国缺乏系统、科学、有规划且具有长效机制的防灾教育,社会大众并非缺乏灾害教育,而是缺乏“持之以恒”的灾害教育,这需要我们反思并有所作为,灾害教育是可以救命的,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不断实现“知识守护生命”。
北京市地震局组织编写的防灾减灾科普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