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菊
[摘 要]结合教学实践,主要谈了三种修辞手法在哲学教学中的妙用:一是用拟人激“趣”,它主要有两种运用方式;二是用比喻搭“桥”,它主要有三个运用特点;三是用对比解“难”。这三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归根到底都是化抽象为具体、化难为易。
[关键词]修辞手法 拟人 比喻 对比 哲学
[中图分类号] G63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5)160073
修辞手法,就是通过修饰、调整语句,运用特定的表达形式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和方法。把这种手法运用到哲学教学中,能改变学生对哲学知识枯燥、晦涩、深奥、神秘之感,拉近哲学与学生的距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活跃、有话可说。修辞手法有很多,本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主要谈拟人、比喻、对比这三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一、 用拟人激“趣”
拟人指的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若把拟人手法引用到教学中来,能使枯燥的知识变得活泼生动、简单易懂。
拟人手法运用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把书本知识拟人化,增加了哲学知识的趣味性。比如教学唯物主义知识时,笔者制作了一段动漫视频:有一个人,它小的时候非常单纯,认为自己就是水、火、气、土等具体物质形态;渐渐的他长大一些,学的知识多了,认为自己是原子分子;最后他成为一个健壮成熟的成人后,对自己有了重新的认识,能够辩证地看待自己。把唯物主义三种形态看作一个人的成长三阶段,一个阶段特点与一种形态对应,使学生耳目一新,很容易就区分了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二是用拟人故事的形式表达哲学观点。比如教学整体与部分的知识时,笔者首先给大家讲了“木桶与木板”的故事。木桶说:“我是整体,若没有我,你们木板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你们必须服从我。”木板说:“不对吧,应该说没有我们木板,就没有你木桶,凭什么要我们服从你呢?”木桶又说:“只有木桶才能盛水。为了多盛水,你们要再长一些,并与伙伴保持一致,可不能闹分裂啊!”木板说:“你要盛多少水,还得由我短板说了算。而且我离开了你,照样存在……”结果木板刚脱离木桶,就差点被水冲走,吓得惊慌失措。接着笔者问:“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学生立刻七嘴八舌地讨论,而后积极主动到讲台前讲述自己的观点。
二、 用比喻搭“桥”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也就是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处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把这种修辞手法运用到教学中就是把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事物引入课堂,从而理论联系实际,使知识深入浅出。
比喻在哲学教学中的运用有三个特点:普遍性、多样性、启发性。首先,普遍性是指绝大部分哲学观点都可以用具体事例来打比方,比如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以分别比作“硕果累累的大树”和“开满花而不结果实的树”;整体和部分可以分别比作“某班级”和“某班的一个学生”等等。其次,多样性是指一个哲学观点可以用很多实例来说明。比如在教学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时,可以把水果比作矛盾的普遍性,把苹果、香蕉等比作矛盾的特殊性;也可以把动物比作矛盾的普遍性,把老虎、狮子等比作矛盾的特殊性。最后,启发性是指“开导其心,使之领悟”。在应用比喻这种手法之后,教师可以通过设疑,让学生结合实例自然而然地领悟一些哲学观点。比如在教学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时,笔者引用了《韩非子·喻老》中的语句:“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接着设疑:“由此可以看出整体与部分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学生不用讨论已经领悟了这句话强调的是“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三、 用对比解“难”
对比,是把具有明显差异、矛盾和对立的双方安排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的表现手法。把这种手法运用到哲学教学中,能加深学生的印象,便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主要采取列表的方式,比如把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作对比,可列如下表格。
总之,将以上几种修辞手法运用到在哲学教学中,能够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导学生的心智。
(责任编辑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