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和逻辑分析法,以波兰举重锦标赛与伦敦奥运会举重15个级别(男8女7)比赛成绩前8名共计240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为研究对象,对其竞技表现特征进行探踪。结果显示: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年轻化的趋势明显,普遍最佳竞技年龄为22~25岁;随着级别的升高,男女克托莱指数值也在增大。男女运动员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均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男运动员平均成绩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女子;所有级别平均发挥率全部超过100%,女子项目的发挥率远好于男子,而且在总成绩的发挥率上,男女有显著性差异。运动员的平均成功率普遍不高,介于56%~67%之间,抓举高于挺举、女子高于男子;不论抓举挺举,每轮次的成功率呈递减趋势。建议在高级别的举重比赛中,将开把率控制在男子97%~98%、女子96.5%~97.5%更为科学。
关键词:举重;竞技表现;特征分析;展望
中图分类号:G8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5)01-0098-08
Abstract:By using the methods of documentation, video observation,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and 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studies the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of the top 8 of total 240 weightlifting athletes in Poland IWF World Championships and London Olympic Games, and explores their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featur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world elite weightlifting athletes tend to be younger, the best competitive age is normally between 22~25 years. With the weight level growing, the average Quetelet index would also increase. There are prominent differences between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of the male's and the female's average performances. Specifically, male athletes' average performance is much better in stability. The play rates of all weightlifting events are generally above 100%, men's higher than women's. Gender differences are highlighted on total performances. Between 56-67%, the average rate of success is less impressive. Snatch' is higher than clean and jerk'; the female's is higher than the male's. Each round shows decreasing trend. It is advised that male athletes' first lifting weight be controlled between 97-98% and female between 96.5-97.5% of total performance. On the repeatability of athletes' achievement, men's is much larger than the
举重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竞技比赛的基础,而竞技表现的过程可以直接影响比赛结果,参考国内一些专家对竞技表现的定义及相关研究[1-4],可以认为,举重运动员竞技表现是举重运动员在整个竞赛过程中以充分发挥竞技能力为目标,而表现出来的特有方式及行为结果。其特征主要体现在:年龄、身体基本特征,比赛成绩稳定性,比赛发挥率,试举成功率、开把率,试举成绩可重复性以及技战术特点、即时状态调整等。
本研究从运动竞赛学的角度,以参加波兰世界举重锦标赛与伦敦奥运会举重项目的运动员个人及项目自身为切入点,研究举重运动员在以充分发挥竞技能力、展示竞技水平为目标的竞技比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特点,以及不同项目级别的表现特征。深入挖掘项目特点、竞赛规律及相关制胜因素,有效提高举重训练竞赛效率,为积极促进我国举重项目的稳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实践保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3年波兰世界举重锦标赛与2012年伦敦奥运会举重15个级别(男8女7)比赛成绩前8名共计240名举重运动员的竞技表现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有关竞技表现以及举重项目竞技比赛的动态和研究现状,为本文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及时查阅伦敦奥运会、举重锦标赛官方网站、国际举重联合会官网以及观看比赛直播和相关视频,获取第一手宝贵资料。
1.2.2 录像观察法
对参加波兰世界举重锦标赛与伦敦奥运会举重比赛进行录像,反复观看,对各级别前8名运动员的比赛情况进行统计和汇总,为其赛场竞技表现特征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1.2.3 数理统计法
运用EXCEL、SPSS16.0统计软件对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举重运动员年龄、身体特征、比赛成绩及试举次数等进行统计,计算试举的成功率、总的发挥率、有效成绩的稳定性、开把率、成绩的可重复性等。
1.2.4 逻辑分析法
对相关文献资料及数理统计的结果进行科学汇总、系统分析,结合举重项目的运动规律及竞赛规则,得出相关研究结果。
2 结果与分析
2.1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年龄、身体特征分析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平均冠军年龄在20~29岁之间,男子冠军平均年龄24.1±2.36岁,女子22.4±1.77岁,对男女各级别冠军年龄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无显著性差异, 也从侧面印证了胡健老师[5]在2004年预测的正确性:未来奥运会男子举重冠军平均年龄将在23~24岁。获得前3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男子为24.1岁,女子为24岁,男女几乎一样;而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稍大,男子为24.6±1.21岁,女子为24.9±1.52岁,两者同样没有显著性差异。折射出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年轻化的趋势,优秀举重运动员最佳竞技年龄为22~25岁。另外,由图1可以直观看到,女子举重冠军的平均年龄比男子更年轻,前3名年龄均等,前8名比男子大,说明女子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年龄跨度比较大,冠军年轻化趋势明显,而男子平均年龄相对集中,变化小。
图2可以清晰看到举重各级别前8名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平均值,男女出现一样的趋势:随着级别的升高,克托莱指数值在变大,相邻级别男子明显高于女子。也充分体现出举重大级别的运动员其身体充实度和肌肉力量发展程度明显优于小级别、男子明显优于女子。另外,呈现男女相同趋势的还有:冠军、前3名、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克托莱指数值依次下降,男子分别为504.8、496.2、496.1;女子分别为:420.2、420.1、417.3,说明在各自级别中指数值越大,相对占据优势。这也为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选材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克托莱指数并没有出现像伦敦奥运会田赛运动员一样的特点:所有的田赛项目中,男子的克托莱指数一律高于女子[6]。在69 kg级别上,男子冠军、前3名、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克托莱指数值全部低于女子,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男子的身高高于女子;另一方面从侧面反映出女子这个级别身体的充实度和肌肉力量更加均衡,项目发展更好。也充分揭示出不同项目有各自的专项特点,即使是用力特点相似,对运动员选材的要求也不尽相同。
2.2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
举重比赛以抓举和挺举的总成绩来确定名次,每位运动员共试举6次,3次抓举、3次挺举,每一项的最好成绩加入总成绩。在波兰举重锦标赛上,男子各级别的冠军成绩,包括抓举、挺举和总成绩,分别平均占到世界纪录的95.8%、96.6%和97.6%;女子分别为:94.2%、96.6%和96.5%。而在伦敦奥运会上,男子各级别的冠军成绩分别平均占到奥运纪录的96.2%、97.6%和97.6%;女子分别为:95.7%、98.5%和98.3%。可以看出,在所有成绩中,抓举成绩的发挥相对逊色,也平均超过了95%,展示出很好的竞技表现;具体到项目,女子69 kg的抓举冠军成绩仅占世界纪录的89.8%,是唯一一个没有超过90%的项目,这除了与运动员临场竞技状态发挥有关外,本项目的较高的世界纪录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变异系数[7],即“标准差/平均数×100%”, 可以消除单位和(或)平均数不同对两个或多个资料变异程度比较的影响。变异系数大,则表明运动员平均成绩差距大,运动员成绩稳定性相对就低,比赛激烈程度弱,竞技表现相对就越差;变异系数小,表明运动员平均成绩差距小,运动员成绩稳定性相对就高,比赛激烈程度高,其竞技表现就越好。项目发展的理想状态是冠军成绩无限接近或超过世界记录,前8名运动员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小,运动员是在较高竞技水平下的重复,项目发展稳定;如果冠军成绩优异,而前8名运动员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大,则说明这个项目最高竞技水平运动员较少,项目发展不均衡;如若冠军成绩不高,前8名运动员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也大,说明运动员竞技水平参差不齐,项目发展不稳定。
由表2可以看到,从整体而言,女子所有项目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值为728,远大于男子项目的383,充分说明举重男子运动员成绩的稳定性远好于女子,同时,也揭示出男子项目的竞技水平差距小、竞争更加激烈,项目发展稳定。从抓举项目来看,男子项目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均值为428,最大的是77 kg级的597,最小值是94 kg级的252,是三个纪录成绩里面变异系数最大的,不过远小于女子723的平均变异系数值,最大变异系数是女+75 kg级的1186,最小的是女58 kg级的492。挺举和总成绩呈现出与抓举一样的趋势,男子项目374和347的变异系数均值,远小于女子项目751和710的均值。
在男子项目中,抓举、挺举和总成绩变异系数均值的较小的是94 kg级和69 kg级,说明这两个级别的运动员竞技水平及表现都很好,成绩比较稳定,而且在挺举和总成绩方面创了新的奥运纪录;结合表3中男子94 kg级的平均发挥率超过102%,是男子项目中发挥率是最高的,充分证明94 kg和69 kg级是竞技表现好的男子项目,也是我们较为理想的“在高水平下的重复和稳定”竞技项目。相比较而言,男子56 kg级和62 kg级的变异系数均值相对较大,说明运动员水平差距相对较大,成绩的稳定性不足。
女子项目比男子项目更为微妙,抓举、挺举和总成绩的平均成绩变异系数均值的最小值都来自58 kg级,而最大值均来自+75 kg级。女子58 kg级项目,伦敦奥运会创了3项新的奥运纪录,其平均发挥率也都超过102%,和男子94 kg级一样,是竞技表现最好的女子项目。其次是女子69 kg级,变异系数仅次于58 kg级,不过最好成绩距离世界纪录还有不小的差距,是典型的缺乏顶尖高水平运动员,而竞争还比较激烈、竞技表现还算不错的项目。女子+75 kg级、和63 kg级,虽然也创了本级别好的成绩,不过过大的平均成绩变异系数均值,以及女子项目中最低的发挥率,使得该项目除了有顶尖水平的运动员外,优秀运动员的水平参差不齐、成绩稳定性差、发挥率不好,成为发展不均衡的项目。
对前8名男女项目运动员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均值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性为0001<001,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子项目平均变异系数为383±107,女子为728±258,充分说明男子项目平均成绩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女子项目。与Cassie B等人(2004)关于女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低于男运动员、其变异系数也大于男运动员的研究结果相同[8]。
2.3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发挥率分析
运动员比赛发挥率,是从运动员的比赛成绩和对应的赛季最好成绩来探讨其比赛整体发挥情况,即“比赛成绩/赛季最好成绩×100%”。
如表3所示,男女所有项目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发挥率全部超过100%,说明整体上运动员都出色发挥出了自己的竞技水平,将整体的赛季水平提高。其中男子项目发挥最好的是94 kg,三个成绩全部超过101%;女子方面,发挥最好的是69 kg级和58 kg级,发挥率全部接近和超过102%,是发挥最好的项目,其次是75 k和+75 kg两个级别,两个级别的三个成绩同样全部超过101%。
对奥运会和锦标赛所有级别及成绩的发挥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奥运会1021%±118的发挥率,明显高于锦标赛998%±026,且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四年一届的奥运会无论是比赛级别、各个国家和运动员重视程度、赛场竞技表现都要高于一年一届(除奥运年)的锦标赛。
对奥运会和锦标赛男女所有级别的平均发挥率进行T检验,结果显示男子1008%±047的发挥率明显低于女子的1012%±076,显著性0002<001,两者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女子举重各级别的平均发挥情况明显优于男子。
分别对男女项目抓举、挺举、总成绩的平均发挥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总成绩方面,男子1008 %±044的发挥率同样明显低于女子的1012%±075,而显著性为0035<005,具有显著性差异;在抓举和挺举的发挥率方面,虽然男子同样明显低于女子的平均发挥率,但都具有显著性差异。
在个体发挥率方面,男子抓举、挺举、总成绩最好的发挥率分别是62 kg级第7名的1104%、62 kg级第6名的1106%、和56 kg级冠军的1081%,女子分别是69 kg级冠军的1186%、+75 kg级第3名的1186%和69 kg级冠军的116%,女子个体最好发挥率同样高于男子项目。
2.4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试举成功率分析
2.4.1 优秀举重运动员各级别平均成功率比较分析
试举成功次数所占试举次数的百分比为成功率,即“运动员3或6次试举成功的次数/运动员试举的次数×100%”。成功率是举重运动员取胜的制胜因素,也是衡量运动员竞技表现的重要标志。在以往举重锦标赛七获团体冠军的运动员的比赛成功率均在60%,很多超过70%,许多冠军的成功率甚至达到了90%[9]。运动员在比赛中只有保持高的成功率,成绩才会稳定发挥,在技战术运用、重量的选取、赛场变化,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应对就会占得先机,为获取胜利奠定基础。
如表4所示,从整体而言,运动员的平均成功率普遍不高,介于56%~67%之间,抓举的成功率高于挺举,女子平均成功率高于男子。对男女平均成功率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两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女子65.07%的平均成功率,明显高于男子的60.24%。
结合图3,可以直观地看到,在具体级别中,成功率最高的是女子75 kg的抓举,达到了83.4%,竞技表现优异;其次是男子+105 kg和94 kg的抓举,两者的平均成功率也都超过70%。竞技表现相对较差的是男62 kg的挺举,平均成功率仅为43.8%,但是成功率也不是运动员制胜的唯一因素,167.88 kg的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挺举成绩、3.85的变异系数、100.7%的发挥率,也是表现上佳的发挥,如果成功率再提升一些,这个级别的比赛竞技表现会更加完美。女子成功率较差的是63 kg的挺举,是女子项目中唯一一个没有超过60%的级别,较低的成功率、相对一般的平均成绩和发挥率、较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充分表明本项目的竞技表现有待提高。
2.4.2 优秀举重运动员各轮次平均成功率比较分析
轮次成功率是指某一伦次试举成功的次数占这一轮试举次数的百分比,即“某轮次试举成功次数/某轮次试举总次数×100%”。表5呈现出以下特征:不论抓举还是挺举,每轮次的成功率呈递减趋势,男女相同,也充分体现出试举成功率与试举重量的呈负相关的特点。图4较为形象地展现男女各轮次成功率的高低,轮次平均成功率最高的是女子抓举的第一轮,达到86.83%,男子轮次平均成功率最高的是挺举第一轮的82.06%,而且最高的各级别成功率都为93.8%,分别是女子的+75 kg和男子的69 kg。其次最好的各级别成功率为87.5%,且都是在第一个轮次出现的,不论抓举还是挺举,男女一样。最差的各级别成功率都出现在挺举第三轮,男女相同。取抓举和挺举各三轮的平均轮次成功率,结果发现和之前研究的各级别平均成功率一样的特点:抓举的平均轮次成功率(65.4%)高于挺举(59.5%)、女子的平均轮次成功率(64.9%)高于男子(60%)。
具体到各级别,发挥较好的是男69 kg级和94 kg级,抓举的第三轮成功率是所有男子级别中非常出色的,而且这两个级别的3轮挺举的成功率也非常高,最高达到了93.8%;另外女75 kg级也相对不错,抓举和挺举的第一轮成功率都很高,抓举的第三轮成功率也超过了81%,实属不易。成功率较差的是女63 kg级,挺举第3轮的成功率仅25%,虽然她们的平均发挥率超过了100%,也折射出此级别运动员竞技水平不高的特点。值得我国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多借鉴的是:无论抓举、挺举,尽量保证前面轮次的成功率,努力提高后面轮次的成功率,尤其最后轮次,对获胜更为关键。
2.5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成绩可重复性分析
2.5.1 各级别优秀举重运动员开把率比较分析
开把率是指运动员比赛的开把重量占比赛成绩的百分比,即“开把重量/比赛成绩×100%”。要想获得好的成功率,开把重量是关键。锦标赛、伦敦奥运会举重前8名运动员第一把的平均成功率几乎都超过了80%,运动员相对保守,要成功率的同时,为后续比赛占得先机,这也是第一把成功率最高的主要原因。开把重量过低,虽然成功率会相对高,但会主动丧失与对手竞争的优势;开把重量过高,成功率就会低,就冒失败的危险,为后续比赛设置巨大的障碍,尤其是心理障碍和压力。选择冒险冲击、相对稳定还是保守自封,这与教练员和运动员赛前及临场的技战术紧密相连的。
如表6,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的开把率介于954%~99%之间,男运动员的开把率高于女子;抓举的开把率小于挺举。在所有的级别中,开把率最大是举重锦标赛男子62 kg级,抓举98%、挺举994%,然而分别25%和125%的第三轮平均成功率把运动员都陷于被动,影响了竞技状态的发挥。根据之前抓举的平均成功率高于挺举、女子高于男子的研究结果,可以发现,开把率和成功率呈负相关。因此开把重量的选择要慎重和科学,建议在高级别的举重比赛中,将开把率控制在:男子97%~98%,女子965%~975%,当然还要因人、因情境、因状态而定。
2.5.2 各级别优秀举重运动员成绩可重复性比较分析
运动员成绩的可重复性体现在其自身多个成绩的差距,差距越小,说明可重复性越高,其竞技表现相对就好。由于比赛中有多名运动员抓举和挺举的各3轮试举中只有两个有效成绩,所以就选择运动员最好的两个有效成绩进行比较,并剔除抓举和挺举各只有一个有效成绩的运动员数据。另外,考虑到不同级别的差值没有可比性,就将数据标准化转化成无量纲的标准化数据(运动员最好的两个有效成绩的差值/最好成绩),然后根据不同项目取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值,其数值越小,说明其可重复性越好,个人成绩的稳定性高。
如表7所示,各级别的标准化数值都介于0.02~0.03之间,除了女子63 kg级别和+75 kg级别。绝大多数级别的运动员表现出了运动成绩可重复性高的特点,其中男子各级别中抓举和挺举个人的两个最好有效成绩的最大差值分别为8 kg和10 kg,最小差值都是2 kg;女子各级别中抓举和挺举个人的两个最好有效成绩的最大差值分别为6 kg和8 kg,最小差值分别为2 kg和1 kg。另外,成绩的可重复性与运动员连续试举的能力是分不开的,可重复性能力强,相对连续试举的能力就会强,成绩的稳定性相对就高,竞技表现相对就会好。当然不排除那种两个成绩相差很大(如10 kg)、已经超越自己极限、最终试举成功的现象,这种绝地反击的竞技表现同样很出色,仅仅是不常见而已。
2.6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技战术及即时状态调整特征分析
2.6.1 优秀举重运动员竞技表现的技战术及项目规则特征分析
举重比赛过程中技术动作要严谨,不留瑕疵,把握近、快、低、准、稳的技术原则,动作干净利落。而战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试举重量、体重、试举次数和签号等方面,其中试举重量是最主要的手段,其次是体重因素。比赛成绩要靠出色的竞技表现来展示运动员的竞技水平,高水平、特别激烈的比赛,运动员竞技能力不分伯仲,胜负在毫厘之间,实践证明,新1 kg规则的实施使比赛更加合理、激烈,对运动员大强度试举的成功率要求提高[10],同时也提高比赛的不可预测性和观赏性。另外,运动员要求更改试举重量必须在规定时间的前30秒内提出,在规定的每次试举时间一分钟或连续试举时间两分钟内也是如此[11];运动员休息室的公开化等规则,都为比赛的公平、透明、科学保驾护航。教练员和运动员要熟知、善用规则,从容应战。
在体重方面,除了根据战术需要降体重以外,还有升体重的策略,为的就是在比赛种获取一个更好的名次。如在伦敦奥运会中,波兰女子运动员MIZDAL Ewa,体重70.58 kg,之前全部参加的是69 kg级别,而本次奥运会参加的是75 kg级别的比赛,最终以231 kg的总成绩获得第7名,如果参加69 kg级别的比赛最好获第10名;澳大利亚女子运动员LEE Seen,体重59.65 kg,之前一直参加58 kg级的比赛,而本次奥运会获得63 kg级的第7名,若参加58 kg级,也只能获得17名。这也从侧面折射出女58 kg和69 kg级相对竞争激烈、高手如林,项目发展好。
另外,战术应用还较多的体现在报名成绩和连续试举上。伦敦奥运会上,与中国女子举重53 kg级的周俊在比赛中交了白卷相比,朝鲜男子56 kg级的OM Yun Chol同样隐藏在B组,凭借出色的发挥夺得金牌,同时也创造了奇迹。因此,战术的应用要合适宜,当然不排除运气的成分。
2.6.2 优秀举重运动员比赛即时状态调整策略
注重运动员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运动员即时状态调整主要体现在对心理状态的控制和激励,举重技术是相对稳定的,而运动员的心理一直是波动的,运动员的竞技状态也随之起伏,我们称为“涨落”现象[12],即运动员竞技表现的阶段性起伏现象。如运动员在比赛开始阶段一般会处在“潮涨”阶段,随着比赛时间延续和激烈程度增强,运动员的“潮落”会间歇出现,教练员和运动员要及时判别此现象,积极利用“潮涨”状态,主动应对“潮落”状态,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投入比赛。
注重举重比赛中“Clutch”现象的激发。“Clutch”表现[13]是指举重运动员在巨大压力情景下如同获得了“额外”的超能量,致使其运动表现变得非常完美,反映了举重运动员在压力下成功应对复杂情况的竞技表现。如运动员最后一次试举机会,和自己最具竞争的对手相差5 kg,而这个重量是自己从未举起的,举起来就是冠军,失败没有奖牌,此时,运动员在多种激励条件下,聚集巨大的能量,一举定乾坤。也就是我们常提到的“逆袭”,这也是一种在逆境中激发正能量的有效途径。
3 结论与展望
3.1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冠军年龄在20~29岁之间,前8名运动员的平均年龄男子为24.6±1.21岁,女子为24.9±1.52岁,两者没有显著性差异。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年轻化的趋势明显,普遍最佳竞技年龄为22~25岁。随着级别的升高,男女克托莱指数值也在增大。充分体现出举重级别高的运动员其身体的充实度和肌肉力量的发展程度明显优于小级别的。在个别项目中,如女子63 kg级运动员,平均年龄偏大;男子69 kg级运动员克托莱指数低于同级别女子,这都是我国举重引起重视的项目,毕竟男69 kg级我国一直具备世界顶尖的竞争力;女63 kg虽然没有统治地位,但同样属于小级别项目,小级别是我国的优势。
3.2 男女项目运动员平均成绩的变异系数均值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男子运动员平均成绩的稳定性明显好于女子项目;从竞赛成绩及平均成绩变异系数来看,男子94 kg级和女子58 kg级分别是本届全奥运会男女项目中竞技表现最好的项目,女子63 kg级可以成为接下来我国举重寻求突破的重点项目。
3.3 优秀举重运动员平均发挥率全部超过100%,说明整体上运动员都出色发挥出了自己的竞技水平。男子项目发挥最好的是94 kg级;女子项目发挥最好的是69 kg级和58 kg级。无论从总体项目平均发挥率还是个体发挥率方面,女子项目平均发挥率远好于男子项目,而且在总成绩的平均发挥率上,男女还存在显著性差异。
3.4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平均试举成功率普遍不高,介于56%~67%之间,抓举高于挺举、女子高于男子,两者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每轮次试举成功率的均值来看,同样是抓举高于挺举、女子高于男子。不论抓举挺举,每轮次的成功率呈递减趋势,也充分体现出成功率与试举重量的负相关特点。女子63 kg级是女子项目中唯一一个没有超过60%的级别,较低的成功率、相对一般的平均成绩和发挥率、较大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都充分表明本项目的竞技表现有待提高。我国女举可以抓住这个契机,形成突破。另外,值得我国举重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多借鉴的是:无论抓举、挺举,尽量保证前面轮次的成功率,努力提高后面轮次的成功率,尤其最后轮次,对获胜更为关键。
3.5 世界优秀举重运动员的开把率介于95.4%~99%之间,男子的开把率高于女子、抓举的开把率小于挺举。建议在高级别的举重比赛中,将开把率控制在男子97%~98%、女子96.5%~97.5%更为科学合理。优秀举重运动员成绩的可重复性体现为:男子大于女子、抓举大于挺举。
3.6 举重比赛过程中技术动作要严谨,不留瑕疵,把握近、快、低、准、稳的技术原则,动作干净利落。而战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试举重量、体重(降和升)、试举次数、签号、连续试举等方面,要合理运用规则、及时应用战术。同时在赛中,教练员和运动员要多注重运动员竞技表现的阶段性涨落现象、注重“Clutch”现象的激发,积极利用“潮涨”状态,主动应对“潮落”状态,努力激发超能量,以最佳的竞技状态投入比赛。
参考文献:
[1]姒刚彦.追求“最佳”还是强调“应对”——对理想竞技表现的重新定义及心理训练范式变革[J].体育科学,2006,26(10):43-53.
[2]蒋国勤,罗艳蕊.竞技能力相关概念释疑[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6):59-62.
[3]杨志华.竞技表现内涵新解[J].浙江体育科学,2010,32(5):52-54.
[4]蔡睿.技能主导类非测量性项群竞技表现及其条件极值[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1.
[5]胡健,杨世勇,杨德俊,等.奥运会男子举重冠军成绩增长规律中的年龄特征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04,40(6):70-72.
[6]张文涛.2012年伦敦奥运会田赛项目运动员竞技表现特征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3,49(2):16-21.
[7]何国民.使用统计方法及SPSS操作精要[M].武汉:武汉出版社,2001:90.
[8]Cassie B. Trewin,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world-ranking and Olympic performance of swimmers.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 2007(7):613-620.
[9]杨世勇,龙望春,熊维志,等.世界举重运动发展特点及其趋势[J].中国体育科技,2000,36(1):73-74.
[10]甘运标,张小军.试论1kg倍数新规则对女子举重竞赛的影响[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3):125-128.
[11]国家体育总局举重摔跤柔道运动管理中心举重部.2009-2012举重技术竞赛规则[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22.
[12]陈亮,田麦久.女排比赛不同局次竞技表现阶段性”涨落”现象的特征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0):117-122.
[13]王进,娄虎,唐寅平,等. 解读竞赛压力下的运动表现:一个”Clutch”视角的运动能力初探[J].体育科学,2013,33(6):1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