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由于初三化学教材调整,导致初高中化学知识有明显的脱节现象,同时高中化学知识在广度和深度上有较大的提高,导致不少学生进入高中后很不适应吧。本文探讨了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使刚刚迈进高中的学生能顺利完成初高中化学的过渡。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89-01
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刚开始往往抱有很大的兴趣,可是学了一段时间后感到化学枯燥无味,感到难以适应高中化学学习,有些甚至是初中化学学得很好学生,进入高中,化学成绩一落千丈,于是产生不少困惑,丧失信心。因此,如何处理好初高中化学教学的衔接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认真做好调查研究,做好初高中知识的衔接
认真做好调查研究,这是顺利过渡的准备阶段。首先明确自己要做的工作。首先准备高中一年级化学教材和教学参考,先通读后与现用的九年级人教版教材与高一教材认真做比较,哪些知识的在初中没讲,哪些知识点在初中是重难点已掌握,哪些知识点被删去。还可以对教材和大纲对比分析,那些知识点需要拓展,所有这些要做到心中有数。并且了解初中化学知识点和高中化学知识点的衔接点,把握好知识的深度,既要实现教学到位,又要预留学生后续学习的知识接口。在初中课本中,只简单提出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而且是分开学习的,在学习这一节内容时,有必要先复习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的定义,回忆这两个概念,再通过比较和举例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是同时发生的,存在于同一个化学反应中的。其次初中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定义仅仅是从得氧和失氧的角度来判断的,有很大的局限性,对于高中化学而言已经不适用了。事实上即使没有氧元素参加,同样是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教师再用化合价升降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得出氧化-还原反应等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
在初中化学学习阶段,一些概念和基本原理往往有它们的局限性和不完善性,到了高中阶段一些概念或原理就不一定能成立,我们应以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这些概念和原理,以科学的态度来学习化学,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灌输迁移拓展思想观念。
二、从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
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初中化学教师讲解多,教学以实验的直观教学为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记忆多,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少。为了能顺利做好初高中化学教学衔接工作,教师应在通读教材,把握课标的同时深入研究初中阶段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变机械记忆为主为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所学内容。
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上要突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逐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课堂上引导学生多联想,将形象思维逐步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促使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方面转化。在教学中多设计有效的思维冲突,从而使学生从初中的“记”转变为高中的“思”。在引导上多做文章,对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衔接也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良好习惯的养成可使学生受益终生,高一年级时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教师要强化课前预习,课后总结反思,作业规范等的教育和养成。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不同时期不同教学内容担负着培养不同种能力的任务,教师应抓住各种场合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培养。
三、从学法上指导学生做好初高中知识点衔接
初中阶段化学学习很多知识靠是记忆,反复,这种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导致绝大部分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不会归纳、总结学过的知识点,养成了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例如,学生对化学式只是机械记忆,不理解其本质意义,不重视方程式的意义而只是死记硬背,虽然背过了化合价规律,也不能有效的用化合价正确的书写化学式。这样学生在初中可能能应付得了中考,但这种学习习惯却会严重影响到高中化学学习。所以应利用好学生已有的知识,在学生回忆的基础上适当巩固,让学生逐步养成高中化学学习思维和思维习惯。初中化学侧重定性分析,只要记住现象和结论,而高中化学要求定性和定量相结合,从记住实验现象到学会实验观象的分析。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强化化学学习分析方法和思考方法,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规律,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形成自主独立的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从初中的“知其然”变成“知其所以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积极性,尽快适应高中化学的学习。
从初中到高中,对学生来讲是人生一个重要舞台,也是重要的转折点,困难与希望共存,挑战与机会同在。我们都曾见证许多初中的优等生在高中变为后进生的实例,这往往是初、高中两个阶段学习衔接出了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以及症结所在,特别是从思想教育、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思维方式、能力培养几个方面重点突破,及时做好引导和转化工作,防止出现分化,顺利度过“过渡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打好良好和坚实的基础。
(转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