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张恨水的中庸思慈

2015-06-25 21:30宋亚梅,卢佳敏
人间 2015年8期
关键词:张恨水中庸传统

作者简介:宋亚梅,文学硕士,云南民族大学人文学院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摘要:张恨水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通俗文学作家,也堪称 21世纪的雅俗文学大家。他的作品具有丰富的传统文化特征,其中儒家的中庸思想,体现得尤为明显。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008-01

张恨水是我国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著名的通俗小说作家,也即鸳鸯蝴蝶派作家,他一生创作有100多部中长篇小说,最著名的有《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读者遍布各个阶层,是“国内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叶圣陶语),他的作品能如此畅销,与受“中庸之道”薰陶了长达二千多年的中国国民是分不开的。本文将通过张恨水的杂文和小说来分析张恨水在文化选择方面的中庸追求。

张恨水从小接受的是传统教育,也就是儒学教育,在他的散文集《山窗小品》中的《儿时书》中,他列举了小时候曾背诵过的《论语》、《孟子》、《左传》、《大学》、《中庸》……等书,他六岁入私塾读书启蒙,十五岁时,才进学堂,受新教育……由报纸上,我知道这世界不是四书五经上的世界,我也就想到小说上的风流才子不适宜于眼前的社会。我一跃而成为维新的少年了……十六岁半,我考进了甲种农业学校(约等于现在的专科)……这个阶段,我是两重人格。由学校和新书给予我的启发,我是个革命青年,我已剪了辫子。由于我所读的小说和曲目,引我成了个才子的崇拜者” ①。十八岁时,他因父亲急病去世而辍学,十九岁时,考入孙中山先生办的蒙藏垦殖学校。大约半年到一年后,学校解散。张恨水就回了老家,在家看书,他正式的求学生涯就到此结束。在张恨水十三年的学习生涯中,有九年时间接受的是传统儒学教育,儒家思想自然而然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张恨水的思想和行为。而后几年的新教育也让张恨水有机会认识到:“这世界不是四书五经的世界。”感受到时代的脉搏,接触并接受到西方文化并受其影响成了“革命青年”。在当时,辛亥革命到四十年代前后,西方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民主思想介绍到了国内,并被广泛讨论、接受。传统文化(主要是儒学)则受到质疑、批判。新式人物对传统文化是完全否定的激进态度,最著名的是鲁迅。这自然引起了不满和对抗,在对抗中,林纾、章士钊、吴宓等却又走向了文化保守的另一极端,两大派别互相攻击、嘲笑,斗争十分尖锐。张恨水却取中西并蓄的中庸立场。青少年时期对新旧文化的中庸取向,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和人生道路奠定了方向。

在张恨水的杂文集《上下古今谈》中鲜明地表现了他在文化选择上的中庸之道。对儒家学说和传统文化,他大部分是肯定的,认为十之七八是好的,在《儒家说圣贤有过》中,他认为“统观中国的儒家,是不讳言有错误的……而学庸里面,就一再勉励人改过。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圣贤就在这一点上,警戒着自己”。在《父母兄弟之间》中、《小雅》、《一马不行百马忧》等都有阐释。在《大雅云亡》中他自我剖白:“其实,我们绝对不是骸骨的迷恋者。我们觉得一个有独立生存能力的民族,应当尽可能地保守他固有的文化,只是以不伤害民族思想进步为条件而已。”在传统文化越来越被漠视、各种西方思潮(如普罗文学运动、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在中国大地泛滥的时候,张恨水仍能清醒地认识到传统文化的宝贵之处,实在难能可贵。也许是阅历和思索使得他并不迷信任何一种学说和思潮,而能坚持自己的判断。对受五四时占主流的全盘西化思潮影响,其后的文学创作呈现出越来越和中国传统文学习惯、审美脱离的现象,张恨水是反感的。在《郭沫若洪深都五十了》中他认为:“我们这部分中年文艺人,度着中国一个遥远的过渡时代,不客气的说,我们所学,未达到我们的期望。我们无疑的肩负两份重担:一份是承袭先人的遗产,固有文化;一份是接受西洋文明。而这两份重担,必须使它交

流,以产出合乎我祖国翻身中的文艺新产品。”在这里,他很清楚地表明了对中西文化“兼收并蓄”的态度。

翻遍张恨水的所有小说,作者赞赏的一直是深具传统文化涵养,又有平等、民主、独立等西方意识的人物,这一点始终不变。让张恨水声名远播的几部社会言情小说《春明外史》、《金粉世家》和《啼笑因缘》中,就充分渗透了张恨水在文化选取上的中庸立场,如小说中的大家族的家长大都是具有改良思想的人,他们决不守旧,有的甚至是西洋留学生,直接接受了西方思想,像《金粉世家》中的金铨夫妇,国务院总理金铨对待儿女婚事没有门第之见,在看过未来的儿媳、平民少女冷清秋写的诗后,非常赞赏,并担心儿子配不上她。作者喜爱的青年男女也大都是新旧结合的人物,《春明外史》中的皖中才子杨杏圆,客居京城,在报馆供职,因写得一手好诗词,好文章,被同乡富学仁聘为西席(家庭教师),教子侄国文,也为李冬青所仰慕。杨杏圆的婚恋观表现在与报馆同事何剑尘的交谈中。“何剑尘笑道:‘我现在新发明了一个结婚的定论了。要主持家务,是旧式的女子好。要我们精神上得到安慰,是新式的女子好。若是有个二者兼得的女子,既有新智识,又能耐劳处理家务……那就是十足美满的婚姻了。’杨杏圆笑道:‘这不但是你的主张,也是一班做丈夫的主张。这其间还有一个必要的条件,女子需要性格温和,不能解放过度。你不见征婚广告里,都提到这一层吗?’” ②才女李冬青就是这样一个新旧结合的人物,她从小接受了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具有传统女子的道德品格,她能跟杨杏圆诗词唱和,幽娴贞静,与人交往落落大方,蔼然可亲,决没有小家子气象。又追求人格独立、向往经济上自食其力。《金粉世家》中的冷清秋同样也是如此。出身江南世家、平民化了的大少爷樊家树,在得知恋人沈凤喜被军阀刘德柱抢去之后表示:“只要丈夫真爱他妻子,妻子真爱她丈夫,身体上受了一点侮辱,却与彼此的爱情一点没有关系。” ③所以,作者要安排樊家树爱上何丽娜,就得让她去西山学佛,让佛家思想中和一下她激进的欧化的思想行为。作者的这些描写无疑契合了中国市民只主张改良、渐进的心态。

两千多年的儒学教育早使中庸之道深得人心,庄泽宣先生以为“中华民族最讲持中之道” ④。胡适也说“中庸哲学,可说是一般人的宗教” ⑤。也许是近代中国的积弱和时局的动荡使当时知识界反传统、否定传统的思想占了上风,毫无传统可依的“自我抒情小说”、“新感觉派”、“普罗文学”等等相继涌现,然而,这只是知识分子的热闹,与小老百姓无关。

尽管张恨水的文化立场代表了广大中国人的文化理想,弥补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某些偏激,但是在当时是受到新文坛攻击的:“有人说这是礼拜六派的余毒,应该予以扫除” ⑥。对他的攻击长达数年,由于他思想上的“不够进步”,使得建国后他的作品几乎销声匿迹。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重新发掘并研究,这表明了人们对待传统文化的理性回归。

注释:

①⑥张恨水:《写作生涯回忆》,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

②张恨水:《春明外史》,中国新闻出版社1985年版。

③张恨水:《啼笑因缘》,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年版。

④⑤沙香莲:《中国国民性》,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猜你喜欢
张恨水中庸传统
人的伟大
中庸自明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郑国明 立足传统 再造传统
止谤莫如自修
张恨水谈择妻:要找一个能了解我的
ntheImportanceofCulturalFactorsinOralEnglishStudying
“淡定哥”张恨水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