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宁
印章可以说是中国文化最典型的代表之一,这玩意的前身是封泥,和外国人搞的火漆一样,为了封印传送物品方便,古人发明了封泥。将物品用绳子捆起来,而后用泥块封住绳子,而后在泥块上弄个印记。这样,一来易于辨认,二来可以知道是否有人打开过封存的物品。每次在泥上鬼画符似的弄个印记也有点烦,于是,有个聪明人——我们还不知道这个聪明人是谁——发明了一种新方法。他拿了个坚硬的东西,在上面刻了几下,划出图案,这样,一个简便的标志身份的印章就被发明了。
对于表明身份这件事,所有人都有着一种令人懊恼的执着。而印,是表明身份最好的东西。苏秦一个穷小子,衣锦还乡荣归故里,靠的就是执掌六国相印。历朝历代朝廷任命地方官,给的东西不甚相同,但是,一颗印总是要给的,有了印,才好办事啊。也有当了一半官,感觉实在不好,于是便“挂印归去”,最有名的撂挑子大手陶渊明就是这么干的。陶渊明为何挂印离去?难不成是印太重不好携带?非也。一颗官印往往重复利用,前任拔脚而去,官印就留下来给后来人。而重复利用率最高的一颗印,当属传国玉玺了。
传国玉玺很可能是中国历史上最多人记挂的东西之一,或许还能去掉“之一”。传国玉玺的材料不普通,是块玉。玉多了去了,为什么这块不普通?因为这块玉,是楚人卞和献玉的那块玉,也是蔺相如完璧归赵的那块璧,名满天下价值连城的和氏璧是也。公元前228年,秦破赵得此璧,赢政称始皇帝。赢政让李斯在和氏璧上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随后命刻工雕刻之。而后,这块玉玺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正统”和“天命”的象征。所谓得传国玉玺者得天下,各路英雄好汉草寇诸侯为了得到它也是蛮拼的。得之则是“受命于天”的正统皇帝,失之则是“气数已尽”活该被灭,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只能被嘲笑是“白版皇帝”一个。
传国玉玺最后一次确切的出现是在后唐,臭名昭昭的石敬瑭引契丹兵至洛阳,逼死末帝李从珂。而李从珂也不省油,抱着传国玉玺登玄武楼而后放火自焚,你石敬瑭可夺我江山,但你自己永远别想得到玉玺受天命。而后,传国玉玺就失踪了。北宋的时候曾经再次出现过,但是此时的传国玉玺已经真伪难辨,而且也没什么人稀罕这玩意了。元朝皇帝为了炫富,曾经让人将各朝各国玉玺磨了字,刻上别的东西赏赐给臣下,据说传国玉玺很可能是无辜受灾的其中一个。而朱元璋派兵深入蒙古草原追击元朝皇室,据传也是为了这劳什子。然而清朝皇帝就豁达多了。有人给乾隆献上了传国玉玺.乾隆乐呵呵笑纳,随手丢在了库房里。但是直到末代皇帝溥仪被赶出皇宫,还有人孜孜不倦地把紫禁城翻了个遍想找到传国玉玺。到现在网上讨论传国玉玺下落的帖子还处处可见。如此显赫,也能给“印家族”长脸了。
然而长脸的就是那么一件,余下传世的印章多数是官印。各种方方正正的金属印,一本正经地宣示自己“受命于皇帝”,和今天的红头文件有异曲同工之妙。然而,古代也有私印。总有那么些文化人,读了半辈子书,没能或者不想当个一官半职,但是人家也是声名在外需要分别鉴定的人啊!于是私印大受欢迎,到后来,刻印和书画一样,被文人从工匠那里抢了过来,成了一件颇为风雅的事情。
古人叫法多,姓、名、字、号、别称、排行、书斋、官职、家乡、任职地、谥号都能代指同一个人。像韩愈,字退之,河北昌黎人,晚年任吏部侍郎,谥号“文”,所以,韩愈有了韩退之、韩昌黎、韩吏部、韩文公的别称,而用到这些称号的场合自然各不相同。所以,韩愈就需要好几方不同的印来表明自己的身份——韩文公除外。于是乎,需要决定生产,私印如火如荼地发展了起来。
当然也有聪明到逆了历史规律的。有三个女儿嫁了皇帝的“天下第一岳父”独孤信就有一个特殊的印章。印童为煤精,共有26个面,14个面上刻着字,上书用印、公文用印、书信用印一次解决!再也不用担心找不到带不动印了!酷炫的大将军独孤信每天就像扔色子一样,挑着印面使用。
宋以前大部分的印章都是有人题字而后找工匠所做,毕竟金属煤精玉石也不是谁都能刻得动的。但是,到了宋朝以文官治天下的时代,大量的文人开始各种找事了,其中杰出代表就是米芾。米芾是个书法家,宋四家之一。和文化产业相关的,他都要插一脚。米芾制过笔,造过墨,还自己跟着工匠一起刻过印。米芾是第一个,但绝不是最后一个。
元朝的时候,那个家里有个洗砚池来毒害梅花的王冕发现了新的印章材料,他用花乳石制印,刻印所用材料的硬度一下子下降了不少,文人们刻印的热情一下子高了八度。而后,各种各样的石头被发掘了出来,青田石、寿山石、巴林石、昌化石这几个被并称为四大印石。还有什么丹东石、昆仑石也被开采出来当作印石。
有了治印的需求,再加上文人们赏玩的需要,在被不断开采出来的同时,印石也有了不断增多的名目和不断提高的价格。原本野地里随便捡的石头也有了讲究。比如产自福建福州的寿山石,分为“田坑”“水坑”“山坑”。如知名的田黄石,就是田下挖出的坑洞产出的黄色石头。这些原本被人嫌弃硌坏了犁和锄头的石头,似乎是忽然之间就变成了无价之宝。这些石头都越挖越少,越少越贵,到了今天,一块成色好的老坑田黄价值甚至高于等量黄金!
买不到珍贵印石的穷酸文人只能以刀法布局取胜。于是乎,各种流派各种技法各展才艺。印界从明清开始就进入了各种流派分野抗衡的时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