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琦平
摘 要:当前时期我们国家的经济获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此时很多行业和领域也开始得到了明显的发展,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建筑行业。在最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建筑项目的总数不断增多,而且开始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高层化,尤其是在东部等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不过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对很多的问题,比如软基就是非常明显的一个影响项目发展的问题。我们都知道,地基是项目的基础,它的品质优劣会对总体项目的品质以及使用时间等有很大的影响。笔者具体的分析了当前时期软基处理工艺相关的内容。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软土地基;处理技术
1 建筑工程中的软土工程概述
在众多的地质类型中,软基非常常见,它分布在东部以及广大的北方区域。因为此类区域的经济发展速度较快,因此对建筑尤其是高层的需要量很大,此时就需要认真的处理好软基。因为软基本身的特征比较独特,它的质地不是很紧密,不太适合用到项目之中,一旦利用不好的话就会引发下沉之类的非常严重的问题。所以,要想在此类区域开展项目建设尤其是高层建设工作,就要对当前的软基适当的加固,制定合理的方案,提升它的受力水平,只有这样才可以为项目的后续开展提供坚实的根基。最近几年,由于此类区域的建筑总量开始增加,此时软基面对的状态也完全不一样,对于此类现象,施工机构运用的措施以及方案等也在不停的变化发展。最常用的措施如碎石桩等。不论是哪一种处理措施都有它对应的使用区间和应用状态,而且这些措施的特征等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在具体的開展软基建设工作的时候,施工方必须认真的分析项目所在区域的软基状态,结合项目的具体建设情况,选择合理的处理方案。在软基项目开展的过程中,出现几率最高的项目特性有三类,分别是易于触变,压缩性显著,透水能力较低。其中触变是最为常见的,它会受到很多要素的干扰而发生稀释流动现象,进而导致项目的总体构造受到很严重的影响。而压缩性显著指的是压缩指数非常高,该特点会导致建筑体下沉。对于透水能力来讲,它指的是土的透水水平不是很高,如果厉害的话还无法透水,所以,此类地基的排水工作通常要占用非常久的时间。
2 建筑施工中常见的软土地基处理方法
2.1 换填垫层法
如果软基不是很厚的话,这时候可以把其下方软土清理掉一部分,运用那种强度较高,较为稳固的,不容易被侵蚀的材料来替换。一般来说,它的尺寸在两到三米间。如果大于该数值的话,就无法应用此方法了,这主要是因为如果使用此方法的话会花费很多的费用。
2.2 真空预压法
通常来讲,该措施指的是通过布局砂井之类的方法来强化地基。具体说是在地表上面铺上一层砂层,借助密封膜把它们盖住,此时就可以和空气很好的分开来了。同时在砂层里面布置管线用来吸水,此时借助于真空装置将其中的气体抽出来,这时候就会生成一定的压力差,这不但会避免软基被损害,还可以降低力的作用。该方法很简便,而且不需要放置太多的物质,不用麻烦的程序,降低了活动量,减少了费用,很适合用来开展大面积的建设活动。
2.3 水泥土搅拌法
先把水泥和石灰等原料的备齐,然后将其按照比例调配得当,运用专门设备在地基比较深的地方将土和上述的混合体搅拌均匀,这时候两种物质就会产生反应,此时就可以发挥出改善土的状态以及总体性的意义,最终将强度提升了。这时候受力能力也得到了明显的增加,而下沉问题的出现几率明显的降低,此时受力一致。
2.4 堆载预压法
具体来讲,就是在开展建设活动以前,使用很多的填土来增加地基自身的强度。当软基本身的强度增加到规定好的数字的时候,就可以把填土的荷载力均摊,进而借助于堆压措施处理,这时候就不会发生比较明显的下沉现象了。但是这时候要认真的注意一个事项,就是要正确的控制加荷材料,避免地基受损,保证工程开展顺利。该措施的优点非常多,比如它能够降低花费,而且因为它的建设思想非常综合,程序不繁琐,也不用使用很大型的机械装置。因此该措施在当前的建设工作中使用几率非常大。但是在具体的使用的时候要注意该方法的软土固结系数较低,所以项目的持续时间非常久,如果时间非常合理的话我们可以将其单独运用,否则的话就要和别的方法搭配使用。
2.5 深层石灰搅拌桩
具体来说,该措施一般适合用到那些塑性系数非常高,粘度较大的软基之中。通常,在一样的状态之下,如果使用石灰的话要比使用混凝土的固结作用优秀很多。它是通过石灰和地基两者发生化学反应,来起到稳固地基的意义。该措施在具体的运用的时候,非常的便捷,而且能够节省资金,能够避免下沉,最终提升受力水平。
3 施工中软土地基处理技术工艺分析
3.1 降低地基受力
首先,尽可能的降低受力的密度。同时降低由于下沉而对软基形成的力。尽量的使用重量轻的物质,这样能够降低自重,进而降低下沉总数,确保抗荷载的水平提升力。除此之外,在做好设计工作的前提下,降低楼间距,实现降低荷载的意义。
3.2 后续修补
不但要在建设时期认真的结合规定来开展工作,秉承严谨细致的精神,还要在后续的时候做好修补处理工作。调节好建设时期的不合理下沉现象,以此来确保项目的品质和后续的安稳性。
3.3 常见的施工措施
当开展该项建设工作的时候,要确保建设时期软土的牢固性,还要确保压实性合理。通常来讲,结合软基的最高受力性,填土厚度一般在两米左右,不过不排除别的要素对地基产生的干扰,最终确保厚度不超过三米,一直到设定的密度规定。
3.4 地基修整
该项活动在进行之前要确保地基顶高和宽度超过之前的设计数值,此时才能够防止由于地基沉降而生成的不利现象。通常来讲,在软基的固结性超过百分之九十,同时下沉量稳固之后,才可以对其开展修整活动。因此,龄期三个月的强度作为水泥土的标准强度所确定的。根据上述原则,本项目的实际操作中,采用了水泥土的强度7天可达到设计标准强度的30%~50%作为对比依据,实测偏离值较大的试验桩可得到及时对水泥含量、施工工艺等方面的调整,为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创造了条件。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工程施工活动的不断增多,软土地基施工在工程实践中出现的频率也不会不断增加,为了更好的提升地基施工的质量,有效的应对软土地基施工中常见的问题,施工单位在施工的过程中,应当不断增加软土地基处理的手段和方法。因此,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时一定要对施工质量进行重视,在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避免的要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在软土地基上进行施工为了更好的保证施工质量,一定要对软土地基进行必要的处理,同时,在处理技术方面也要不断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洪志.浅谈市政道路软土路基处理技术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35.
[2]梁伟成.论高速公路施工中如何处理软土路基[J].建材与装饰,2007(5):176-177.
[3]胡全力.房建工程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12):292-293.